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手工艺协会的妇女围坐一起编制着帕拉孜。 犁县阿克苏甫乡手工艺制作室现场。 记者在新疆尉犁县阿克苏甫乡看到,正值春耕播种刚刚结束之时,手工艺协会的妇女在制作室围坐一起编制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帕拉孜,谈笑风生。 在200平方米的手工艺协会制作室内,一幅幅做工精美、色彩艳丽、造型美观的各色独具少数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绣枕、刺绣、民族绣花服饰、挂毯等手工艺品整齐地挂在墙壁四周地展架上。...
刻道——又称为刻木,或称为苗族开亲歌,是施秉苗族酒歌的一种,因它的主要内容刻于圆形竹木之上,苗民们持棒而歌,故有此称谓。它流传于黔东南施秉县的杨柳塘镇一带。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以前结亲嫁女都要对唱开亲歌,如果答不出就要被罚酒。一个开亲歌数万行,牵涉面广,被祖先们以目录的形式刻在一根笛子大小的歌棒上。那些横七竖八的线条,一条就包含了上百行内容,一根歌棒数十个符号就...
由文化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文化厅、黄山市人民政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论坛,于昨日在黄山市开坛,来自文化部非遗司、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及各省直辖市文化厅非遗处相关领导等100多人参加,共论非遗保护发展大计。 徽文化的版图非常鲜明 安徽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一直以来始终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地处鄂西荆山山脉的湖北南漳县一带是楚国发祥地,其民间“端公舞”是楚宫祭祀舞蹈,已流传3000多年。而如今,仅剩9人的戏班子年龄最长的82岁,最年轻的也已42岁,如何将这块楚文化的“活化石”传承下去,当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18日来到南漳县薛坪镇薛家坪村,村里有一个破落的四合院,屋主秦大武今年42岁,是“端公舞”的第七代传...
新华网长沙9月13日电(记者明星、张淼)神秘的里耶秦简,被誉为21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上的“最伟大发现之一”。经国家邮政局批准,9月13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面向全球发行《里耶秦简》特种邮票。 记者看到,《里耶秦简》特种邮票一套2枚,一枚以“乘法九九口诀”简牍为图案,一枚以“秦历日”简牍为图案,面值均为1.2元。方寸之间,尽显古朴精美,诉说那段湮没的秦代历史。 里耶秦简本身就是世界邮政制度的“...
千年风水的好古镇、别具特色的民居风格——和许多古村落类似,河阳之所以能存活千年自然,学好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然是河阳祖先们要定居下来的第一课。行走在古村中,这些从玄乎的风水到古村的房屋设计,从各处的建筑部件到某家别有心思的实用装饰,那些从自然学来的大智慧都让今人赞叹不已。 河阳古民居 风水兴千年“十八间”大院藏巧思 对于一个能够兴旺千...
高则诚故居 文物馆工作人员在考察 鼓词表演 玉海楼、利济医学堂、圣井山石殿,东源木活字印刷术、鼓词、藤牌舞、蓝夹缬……6年来,瑞安厚重的文化家底,随着文保工作的深入,不断显现于人们的视野中,亦不断丰富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 近日,在省政府公布的第4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市民间文化卖技(瑞安卖技)、传统技艺雕版印刷术(瑞安纸马雕版印刷术)和传统造纸技艺(...
作为当世唯一掌握全套西安鼓乐的老艺人,95岁“鼓乐宗师”赵庚辰8日晚间携众弟子登台献艺,奏响千年宫廷雅乐。 西安鼓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大型鼓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并成为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享有“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美誉。20...
流传于昆明市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下属阳宗镇小屯村(原属玉溪市澄江县)的关索戏,于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阳宗镇有一句歇后语:小屯村的关索——祖传。至于具体说祖传有多少年了,估计没人说得清了。85岁的关索戏省级传承人李本灿回忆,小时候曾听爷爷说,关索戏在诸葛亮平南时期就有。而中国傩戏协会会长曲六乙评价:“关索戏是戏剧的活化石...
花都港头村 曾智勇(左)和曾庆洪 古村落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是在特定历史中形成并保存至今的传统乡村聚居地,凝聚着包括建筑文化、工艺美术和民俗风情等要素在内的丰富的岭南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 港头村档案: 港头村位于花都区花东镇,1358年建村至今,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庄。现存古建筑的年代主要为明代、清代、民国。村落布局为坐北向南,...
李苍彦认为,古建是凝固的文物资源,传统工艺文化是北京历史的“活化石”,保护传统手工艺和北京文物资源可以同步 71岁的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李苍彦每天早上六点半就到单位上班,不足六平米的办公室里摞满了他出的书、杂志、报纸。他原本是北京工艺美术总厂玉器车间的一名技术员,自上世纪70年代从事工艺美术方面的研究以来,已累积出版了40多本书。 他在自己主编的《工艺美术家》杂志上,化名“李老汉”编辑整理了一...
古廊桥是闽北山区重要的交通路桥,其中木拱廊桥被专家学者称为桥梁的“活化石”。随着交通压力不断加大,古廊桥破损严重。近日,政和县政协委员关于闽北古廊桥亟待抢修保护的呼吁,引起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制订方案,加强古廊桥保护工作。“闽北现存大量明清时期建造的古廊桥,它与闽北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戏台、古盐道等组成独具风格的闽北古建筑群,它承载着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