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龙窑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瓷方法,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但时移世易,上世纪80年代后,德化提倡“以电代柴”,历史上留存下来的200多条龙窑逐渐消失,柴烧瓷器也不多见了。据郑炯鑫介绍,用古法柴烧烧制的龙窑目前德化全县大概保留有三、四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月记窑。 德化月记窑 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我国古代著名的重要产瓷区之一。从西周至今2000多年里,德化窑火从未间断,从古至今,...
近日,在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罗阳带队下,由党安荣、杨利慧等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民俗文化研究者一行20余人,组成的中国窑洞文化遗产田野考察团,赴我省榆林、神木、佳县、米脂、绥德、永寿六市县,并与各级保护单位及民众就当地窑洞民居的现状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走访和交流,考察结束后在西安举行了“中国窑洞文化遗产田野考察研讨会”。研讨会上,专家就黄土高原自然景观与窑洞文化遗产保护、窑洞建筑与工匠技艺传承、窑洞文化旅...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来自中学历史课本关于洋务运动那一节。福建水师、福建船政局、福建船政学堂都是那段历史中最辉煌时期的产物,福州马尾港作为我国近代船政的摇篮和海军发源地,曾名噪一时。 因为这一段历史,在福建马尾区,诞生了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抵达福州的第一站,记者便来到这里,重温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的“活化石” 福建马尾岛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源地,被历史...
“参拜主考、监临大人,鞠躬!”身着秀才服装的游客文字彬彬走进考场,威严的主考大人坐在太师椅上一脸严肃,威风凛凛的兵卒手持武器守卫考场,这是为了让游客感受科举文化正在阆中著名景点——清代四川贡院里进行的“秀才赶考”表演场面。 古代考生参加科举考试可不轻松,考生要经过搜身等程序,再拜见主考大人,监考的官员宣布考场纪律后,考生按照号牌进入考舍。考舍其实比牢房好不了多少,被隔成若干个小格子,就成了考室。...
风俗时事、民间传说、戏曲故事、历史人物……在大连美术馆的“东方古艺之花——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展”上,一幅幅题材丰富、线条明快、色彩鲜明、雅俗共赏的年画,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画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可以说是一部年文化的百科全书和活化石。 清代才正式定名“年画” 年画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汉代,民间就有贴门神习俗,人们把传说中的门神“神荼”、“郁垒...
高密扑灰年画早在2006年5月20日,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可是,关于它的起源,学术界众说纷纭。近日,高密市扑灰年画老艺人别世杰在家中整理东西时,突然翻出了六十年前他收购的一件扑灰年画,而这个年画就实能证明其起源年代的“活化石”--扑灰年画手绘稿。 高密扑灰年画是年画艺术的一种,也是美术科目中的“大熊猫”,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源流,独特的制作工艺,独特的艺术风格...
朱老庄镇杭海村内的唐代白马寺遗址上,有很多遗存的石碑刻。 有的村落内有唐代白马寺遗存,有的村落从山西洪洞迁来后成就商业名村,也有的村落曾为抗战做出过重要贡献……东昌府区政协曾启动过老村落调查,探访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代村落,地理位置、人口数目、重要姓氏或家族、历史沿革、风物民俗、建筑特色、文化风情等,无不勾起人们的乡情。 朱老庄镇杭海村:众多唐代白马寺遗存文物 很多人知道洛...
尧坝古镇(受访者供图) 川南古民居活化石 古建筑保存完整,民居也保护得很好,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谈到泸州魅力乡镇,泸州市博物馆文物研究员李正山除了提到福宝镇以外,还强烈推荐了尧坝镇。据了解,尧坝镇在北宋皇佑年间便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驿站,是古江阳到夜郎国的必经之道,有“川黔走廊”之称。古镇内建筑保存完好,有小青瓦房2000余间,被清华大学古建筑著名教授陈志华称之为“川南古民居的活...
度量衡是一个综合概念,由三部分组成,度指计量长短的器具,量指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衡指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其历史极其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父系氏族社会末期。毋容置疑,度量衡收藏属冷门,关注的人不多,但它的内涵却相当丰富,最有震撼力。 生于1945年的呼和浩特市着名收藏家王殿和,以莫大热情倾心于度量衡方面的主题收藏,完全是“一个人独自打捞深厚的历史”,显得顽强而孤绝。在近30年的职业收藏活动中...
建设时间:明洪武八年(1375) 遗产位置:高邮市南门大街东 遗产价值:明清时代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古代驿站。 在全国众多城市当中,以“邮”为名的,唯有高邮。作为这座“东方邮都”最鲜明的文化符号,唯有盂城驿。 “盂城驿开设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后不断加建,逐步形成了明清时代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古代驿站”——在中国大运河有关申遗文本中,短短一句话,点出了盂城驿独...
芦山花灯表演 芦山花灯是四川的地方灯戏,兴起于汉,盛行于宋,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地俗称“跩花灯”。主要角色有两人,一是丑角(俗称“花鼻子”或“三花脸”),一是旦角(俗称“幺妹子”),在表演中,其眉眼、身段、步法、念白、唱腔等仍具有祭祀、驱邪的影子。所以,芦山花灯是“傩中有灯,灯中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