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历史“活化石”河阳:向自然学的大智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千年风水的好古镇、别具特色的民居风格——和许多古村落类似,河阳之所以能存活千年自然,学好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然是河阳祖先们要定居下来的第一课。行走在古村中,这些从玄乎的风水到古村的房屋设计,从各处的建筑部件到某家别有心思的实用装饰,那些从自然学来的大智慧都让今人赞叹不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河阳古民居

 

风水兴千年“十八间”大院藏巧思

对于一个能够兴旺千年的姓氏,风水宝地可以说是不得不提的一个神秘因素。河阳古村现有居民3000多人,朱姓居住人口达94%,而历史上河阳发展出去的朱氏就有5万多人。

“河阳可以说是中国风水宝地的范例。”50岁的朱勇华是河阳朱氏美字辈的族人,同时也是河阳古民居的专职导游。按照风水学的说法,河阳古村背靠仙霞岭余脉中峰山,山势平缓仿佛靠背;左右是仙霞岭余脉大小岩山和二井山、黄碧山,如扶手环抱河阳;村前是六水合一的玉带溪,是重要的护村水系不仅利于灌溉更利于村庄生活;而核心古村,正如一朵盛开的莲花,从方位、空间都是既开阔又内敛。

“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对建筑的综合性概括,在河阳的体现就是河阳特色四合院“十八间”。

河阳古村共有20多间“十八间”之所以称之为“十八间”是因为南北各3间、东西各6间共18间房围绕着天井,而十八间房后院设火舍即厨房等供下人住的房间,二层的构造相对低矮,一方面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储存空间。“十八间”房屋结构虽庞大却功能分区清晰,而这样的房屋结构也是河阳在明清时鼎盛的经济实力的体现。

“河阳的十八间都是双披屋面,这样的设计适合南方多雨的特性。”朱马成是十八间大院“耕凿遗风”里的子孙,他指着天井四边的湮沟告诉我们:雨水顺着屋檐汇集到湮沟一方面寓意“四水归堂”聚财纳气,另一方面也是湮沟本来就是古人的“垃圾桶”雨水可以清洁沟渠同时水也加速这些生活垃圾的腐化并成为肥料。

为什么中国人的四合院要有天井?中国人的窗子为什么这么小?在河阳我们一直以来的疑问得到了解答。在清代重六品官员朱澜的官邸,河阳专职导游朱勇华告诉我们:天井之所以称为四合院必须的构成一方面是天井承担了整个房子的采光和透风另一方面天井也是各房交流的一个公共空间。和中国其他四合院类似的,河阳的窗户有精美的窗户的雕花但是采光性却远不如我们现在的玻璃窗——“因为这些窗户主要是通风作用,注重的是保护私密性这也是东方人较西方人含蓄的地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答樵路马头墙(左上风水墙,右上防风墙)

马头墙、气象钱:人与自然的调和

要说起河阳最让摄影师震撼的地方,答樵路马头墙一定是其中一个。答樵路的马头墙可以说是一个马头墙的博物馆。在自东边而起的风水墙就像“泰山石敢当”一样有调节风水振奋人气的作用,为我们介绍的朱勇华笑称,这个风水墙就好像对着大山说“我不怕你!”。而西边几幢的防火墙也比一般徽派建筑的精美宏伟。“以前房屋都是木结构的房子,一旦起火经常是成片烧毁,这个防火的马头墙在建筑之间做阻隔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火势蔓延,保护房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气象钱

在河阳就算你不看天气预报你也能知道今天是否会下雨——气象钱可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地砖装饰。聪明的河阳人在拼造这个地砖时,在鹅卵石缝隙间撒了盐卤水,由于盐特别能吸收水汽,所以当气象钱的缝隙间湿的越清晰,空气中的湿度就越大,那么下雨的概率就越高。

以八士街为中轴线的古村设计,村背靠山上的三教合一福昌宫,顺因山势而改的公济桥引桥……每一个十八间大院、每一个马头墙和每一个河阳古民居里的小设计都有着让人看不完的道道,这些千年传承的建筑让我们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不免想到我们现今:如何学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答案其实早就在这些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中了。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