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该盘(见图)是宣统时期景德镇官窑生产的色地彩瓷器,为清宫旧藏器物。其制作工艺精良,造型优美,釉色鲜亮匀净,黄绿色彩搭配协调,是比较典型的宫廷御用品。盘高3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7.5厘米,盘口外撇呈菊瓣造型。以黄色釉为地,盘心和内壁分饰独龙戏珠和双龙赶珠纹,花草纹穿插其间。绿彩图案与黄色地釉形成鲜明对比,既有高贵威严的皇家气派,又有独特的视觉美感。盘底书“大清宣统年制”青花楷书款。 色地彩...
小洗口、短颈、圆腹、平底,肩与口之间以纽绳鋬相连,六角型短流,通体施青釉,釉色泛黄,口沿与流下饰有褐彩斑。底足无釉,显露灰白色胎。类似的标本在窑址也有出土,称为A型II式瓶。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一座名窑,有悠久的历史,也有其独特的贡献。汉代时湖南境内就出现岳州窑,烧制青瓷,主产地在今湘阴境内的湘江边上。随着陶瓷制品越来越被民间所接受,岳州窑产区也逐步沿湘江向上游发展扩张,至隋唐间抵达现在长...
弘治时期最著名的品种是黄釉,换句话说,弘治的黄釉瓷器是明代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其黄色娇嫩如鸡油一般,人称"鸡油黄".器型主要有盘、碗、尊等。 这一时期的黄釉瓷与成化时期的黄釉相比,颜色深,釉面光亮,似一泓清水,较之成化时期那类泛白的淡黄釉显得深且厚。与正德、嘉靖时期的黄釉相比颜色要浅淡,可以说弘治时期的黄釉深浅适中,恰到好处,因此在陶瓷历史上常把它作为明代黄釉的典型。 此收藏品是"大明弘...
传世黄釉始见于宣德,弘治、正德达到巅峰。以娇艳欲滴、恬淡飘逸著称的弘治黄釉,其审美价值、烧造水准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弘治黄釉釉色纯正,釉面平整,滋润娇嫩,光泽度好,又称“娇黄”、“鸡油黄”。加上采用浇釉工艺,即将釉料直接浇在白釉釉表或素胎之上,故又名“浇黄”。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大明弘治年制”款黄釉碗(图1),就是其间的经典之作。 弘治黄釉主要特征:一是色调恬淡,妩媚娇嫩;二是造型规整,修...
唐代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 1973年10月下旬,在扬州市区石塔路宋代文化底层的考古挖掘现场出土了一件“唐代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代表了唐代长沙窑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 1973年10月下旬,在市区石塔路宋代文化底层的考古挖掘现场出土了一件“唐代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代表了唐代长沙窑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 唐 代扬州是我国南北交通的枢纽、国内外贸易中心之一,正因如此,扬州出土的陶瓷文物极...
黄釉划花双龙纹碗高7.5cm口径16.1cm足径7.1cm宣统一朝时间很短,其官窑瓷器传世品不多,非常珍贵。该碗造型为圆唇口、深腹口以下缓收,微垂腹,圈足,外壁划刻双龙纹,黄釉釉色纯正,釉面匀净,是宣统时期官窑瓷器中的精品。现藏上海博物馆。
提到巩县窑,人们往往将其与著名的唐三彩联系起来,对该窑烧造的其他单色釉品种却言之甚少。实际上,巩县窑单色釉黄釉作品与唐三彩相比毫不逊色。其独具特色的釉水、粼波荡漾的色阶,是巩县窑单色釉瓷器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 这一件黄釉褐彩执壶(见图),就是别具特色的巩县窑产品家族中的一员。该执壶胎为浅黄,壶体施黄釉,壶身主体部位伴有五处黄釉褐彩,黄釉釉下施化妆土,釉不及胫、足;壶体通高近17厘米,直颈,...
赤橙黄绿青蓝紫,明清两代景德镇的窑工烧制了许许多多颜色釉瓷,黄釉在明清时代有着特殊的意义。黄釉瓷器有全黄的 (器内器外皆为黄色),有半黄的 (器外黄色,器内白色)还有黄底上加五彩、加珐琅彩、加粉彩的等等。黄釉在拍卖市场有着不俗的表现,其价位高的已达数百万元。只要是官窑,只要是精品,这个价位上应该还有潜力。 明清帝皇钟爱黄釉 黄釉的滥觞期在唐代,其时黄釉瓷器发色不稳定,也较为粗糙,故只在...
罐通高26.5厘米。明清时期的黄釉瓷器,是以铅为熔剂,以铁为着色剂,在低温下烧成。这种黄釉始自明永乐年间,特点是呈色淡,釉面薄。宣德黄釉釉面肥厚,釉色娇嫩。弘治的黄釉达到了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平:釉润,色泽均匀。由于此时的黄釉是用浇釉的方法施在瓷胎上的,故以“浇黄”称之。又因为它的釉色娇嫩、淡雅、光亮如鸡油,又称为“娇黄”“鸡油黄”。嘉靖以后,黄釉成为皇室宗庙祭器的重要颜色,嘉靖黄釉色深,釉面凝...
明万历 黄釉五彩双龙纹盘 广东省博物馆藏 明正德 黄釉碗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乾隆 淡黄釉盖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承天德 最盛淳美 我国古代的颜色釉瓷器以其迷人多变的色彩、丰富的象征意义,给人们留下品味不尽的韵致,黄釉瓷器正是这其中最具贵族气质的一朵奇葩。 清雍正 景德镇窑鸡黄釉小碗 浙江省博物馆藏 《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
黄釉瓷器型多样、釉色独特,时而展现恬淡娇嫩之美感,时而变换温润淡雅之风韵。《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一直以来,黄釉都是明清时期皇家的严控釉色,而黄釉瓷器则成为明清皇室的独享瓷器。近年来在艺术品收藏市场,在藏家眼中,黄釉瓷器越发娇艳润泽,亮丽可人。或许,在市场的不断发掘下,它的价格终将与其等级相匹配。 黄釉一般分为“浇黄”和“柠檬黄”两种。明...
执壶 壶底 壶把手 提到巩县窑,人们往往将其与著名的唐三彩联系起来,对该窑烧造的其他单色釉品种却言之甚少。实际上,巩县窑单色釉黄釉作品与唐三彩相比毫不逊色。其独具特色的釉水、粼波荡漾的色阶,是巩县窑单色釉瓷器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 这一件黄釉褐彩执壶(见图),就是别具特色的巩县窑产品家族中的一员。该执壶胎为浅黄,壶体施黄釉,壶身主体部位伴有五处黄釉褐彩,黄釉...
黄釉暗云龙盘,清宣统,高4cm,口径18.7cm,足径11.4cm。清宫旧藏。 盘敞口,弧壁,圈足。足内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款。盘内外壁均满施黄釉,盘心及外壁暗刻云龙纹。 黄釉云龙纹作为宫廷用瓷的传统装饰纹样,历朝历代均在使用,且式样繁多。按清宫条例规定,里外黄釉碗的使用是有严格规定的,只有皇帝及皇太后才可使用。此盘应为清末宣统皇帝溥仪的御用瓷器。
黄釉墨彩花鸟纹长方花盆,清光绪,花盆高15.7cm,口长17.6cm,宽13.4cm。 花盆长方形口,斜壁,四面体,下承4足。外壁口沿下红彩书“大雅斋”3字楷书款和“天地一家春”5字篆书款,通体施黄地,图绘绶带鸟。
黄釉刻折枝花圆花盆、奁,清光绪,盆高10.9cm,口径16.9cm,足径11.5cm; 奁高3.5cm,口径16.9cm,足径13.2cm。 盆板沿,直壁,圈足。盆内施白釉,底开两圆形小孔。外通体施浅黄色釉,饰暗刻花卉,口沿处暗刻卷枝朵花纹,腹部暗刻折枝菊花、玉兰图案两组。底暗刻“体和殿制”4字篆款。 奁板沿,浅腹,圈足。内施白釉无纹。外通体施浅黄色釉,饰暗刻花卉,口沿处暗刻卷枝朵花纹,腹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