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黄釉刻折枝花长方花盆,清光绪,高11.1cm,口长19.4cm、宽13.4cm,底长16.9cm、宽10.5cm。 花盆呈长方形,平口,直壁,方圈足。盆内施白釉,外通体施浅黄色釉,以暗刻花卉为饰,口沿处暗刻如意云头、蝙蝠,外壁4面分刻牡丹、菊花各两组。底暗刻“体和殿制”4字篆款。
黄釉刻花仿竹雕笔筒,清道光,高10.5cm,口径16.3cm,足径16cm。 笔筒呈竹节状,通体及圈足内均施淡黄釉。外壁刻划兰、菊、梅花纹。底署阴刻篆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款。 这款笔筒的形状与颜色与竹制品逼肖,雕刻纹饰清新流畅,釉色光润,赏心悦目。
淡黄釉盖盒,清乾隆,通高12cm,口径18cm,足径10.6cm。 盒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盖面呈浅阶梯状,顶有宝珠形纽。盒内分成七格,呈花瓣状。圈足。内壁与圈足内施白釉。外通体施淡黄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盒胎体略厚,釉面略显不匀,黄釉淡雅宜人。 淡黄釉瓷创烧于雍正时期,其着色剂为氧化锑,由于其釉色比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传统浇黄釉浅淡,故名。又因其釉色淡雅似蛋黄色,故...
黄釉描金秋叶形笔掭,清乾隆,高1.4cm,长12.5cm,宽16.5cm。清宫旧藏。 笔掭叶形,通体施黄釉,釉面莹亮,釉色黄中泛红,叶缘红色愈深。器面的叶脉描画清晰并以描金装饰,器底亦雕出叶背脉络,全器宛如叠置的大小两片秋风中飘落的红叶。 此器取秋叶的自然形态,以合于笔掭之用。濡笔之际,当令人有岁月如流、时不待我之感念。
淡黄釉瓶,清雍正,高14.6cm,口径3.3cm,足径1.7cm。 瓶撇口,细颈,溜肩,肩下渐敛,圈足。通体及足内施淡黄釉。外底暗刻篆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淡黄釉瓷器创烧于雍正时期,其着色剂为氧化锑,由于其釉色比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传统浇黄釉浅淡,故名“淡黄釉”。又因其釉色淡雅似蛋黄色,故又称“蛋黄釉”。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撰写的《陶成纪事》中称之为“西洋黄”。雍正淡黄釉...
鳝鱼黄釉钵,高32.7cm,口径30.6cm,足径27.3cm。 钵敛口,圆腹,腹下渐收,瘦底,圈足。钵内外通体施鳝鱼黄釉,底阴刻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鳝鱼黄釉属于铁、镁结晶釉,清代宫廷档案称之为“厂官釉”。由于烧成工艺的某些差异,厂官釉的色调有多种变化。清雍正时期厂官釉品种名目繁多,如蟹甲青、鳝鱼黄、瓜皮绿等。此钵釉色偏黄,色如鳝鱼皮色,匀净优雅,且器型规整,为典型的雍正朝制品。
雍正款黄釉盅,清雍正,口径6.7cm,足径2.9cm,高5cm。 盅敞口,直斜壁,圈足。盅内施白釉,外施黄釉,釉色纯正,釉面光亮莹润。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清宫的黄釉瓷器多在重大仪式中,如祭祖时使用。
唾壶又称“唾器”,用于盛装唾吐物,卫生用具,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六朝大量烧制。唐代唾壶形制出现较大变化,演变为口沿呈漏斗形状,称其为渣斗,功能除保持原来的功用外,兼用作茶器。2006—200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蓝田县五里头村北宋吕氏家族墓进行发掘,出土了数十件渣斗,在一件铜质的渣斗内发现残留的茶叶,从而推断,这件铜质渣斗是一件茶器,是用来盛放茶渣的。 唐代渣斗与唾壶相...
唐长沙窑黄釉褐斑纽绳鋬执壶 楼钢说古陶瓷之十四 本栏目摘选自著名古陶瓷鉴赏家楼钢的著作《中国古陶瓷鉴赏手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阅读古陶瓷的方式。 小洗口、短颈、圆腹、平底,肩与口之间以纽绳鋬相连,六角型短流,通体施青釉,釉色泛黄,口沿与流下饰有褐彩斑。底足无釉,显露灰白色胎。类似的标本在窑址也有出土,称为A型II式瓶。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一座名窑,有悠久的历史,也有其独特的贡献。汉代时湖...
黄釉黑彩竹纹瓶,宋,高29.8cm,口径5.3cm,足径8.2cm. 瓶小口出沿,短颈,丰肩,鼓腹,腹下收敛,瘦足。胎呈粉白色,胎上施一层化妆土。肩与足部以黑彩描绘相间的弦纹和波纹,腹部画竹纹,竹叶以单笔绘成,大而参差,简朴生动。通体施褐黄釉。 此瓶之黑彩覆于褐黄釉下,呈现出与磁州窑白地黑彩器不同的艺术效果。梅瓶在宋、金、元时期的北方磁州窑、山西介休窑等地许多窑口均有烧造,但此种在褐黄釉下绘黑...
黄釉凤首瓶,辽,高38.1cm,口径9.7cm,足径7.6cm. 瓶花口外撇,细长颈,溜肩,长腹,束胫(音jìng),圈足。颈部贴塑一凤头,前有嘴、后有冠,两侧各塑出凤鸟眼、眉、耳。颈部装饰弦纹多道。通体施黄釉,釉内隐现深色的条状与点状斑纹。 此瓶堆塑手法简练,颈部的凤鸟仿佛伸颈敛翼直立,夸张而不失真。釉内隐现深色的条状与点状斑纹虽为釉料不纯所致,但也增加了釉色的美感。
前些时候,应曾在中国留学的一位英国朋友的邀请,我和爱人专门飞赴曼彻斯特观光游览。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在当地的一个古玩市场,我幸运地淘到了一件流失海外的清康熙年间的黄釉暗刻莲纹碗。 记得那天下午,我的这位英国朋友驾车带我到当地一个比较有名的古玩市场淘宝。路上,他就向我介绍说,该古玩市场已经成立60多年,历史比较悠久,且古玩种类繁多。既有形状各异的钱币,也有造型精美的瓷器、玉器...
黄釉葫芦式执壶,高24.8cm,口径2.8cm,足径6.7cm. 壶为葫芦形,上小下大,上为唇口,口下如蛋形,中部束腰,下腹圆而硕大,底为圈足。肩部饰弦纹两道,一侧为曲状流,另侧为环形长柄,柄上印阳纹卷枝纹,柄下饰一乳钉。通体施黄釉,近足部露胎,足边有5个支烧痕,釉下施白色化妆土。
黄釉执壶,高36cm,口径3.5cm,足径8.5cm。 壶直口,细长颈,丰肩,长圆腹,圈足。一侧为八棱形壶流,流细长弯曲,根部饰一皮扣状装饰,另一侧为带状长柄,连于颈肩。自壶口至近足处,通体饰弦纹6组。器身施黄釉,釉面光亮莹润。 执壶为辽代瓷器中的常见器形,而此壶造型独特,其细长颈、壶流及壶柄的式样独具风格,在辽代瓷器中亦不多见。
黄釉提梁壶,高29cm,口径2.5cm,足径7.5cm。 壶式较高,上扁下圆。壶上端一侧出管状口,口与肩上另一侧连以鸡冠状提梁,管与提梁根部饰凸起的带状饰物。壶下部饱满,圈足微外撇。釉下施白色化妆土,黄釉施至近足部。釉色光亮,釉面开有细小的纹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