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近年敦煌石窟实现“数字化”并通过多种途径与全球民众“共享”的基础上,以石窟资源为主的甘肃大批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进度不断加快,未来将通过文创产品或展览形式与公众“互动”。 甘肃是中国石窟文物大省,拥有石窟寺205处,但长期以来,各个石窟文物保护、研究、管理、利用水平参差不齐。2017年初,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庆阳北石窟寺纳入...
记者近日从西藏自治区旅发委获悉,去年年底,西藏自治区正式启动第一批《西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和“西藏自治区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工作。截止目前,西藏已有217部(291函)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据悉,自2015年起,西藏自治区整合现有资源,并且开展了西藏自治区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缩微复制、数字化等工作,使珍贵古籍得到再生性保护。 2015年,西藏自治区首...
民间博物馆作为收集、整理、展览地方文化和特色文化的主要场所,是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文化建设中民间博物馆在传承历史文化、承担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 为了促进民间博物馆发展,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创建博物馆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运营模式,打破地域及服务限制创建博物馆馆藏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民间文物艺术品保护系统,建设基于互联网和现代新媒体...
资料图:11月19日,拍摄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韦氏铜鼓铸造厂的“世界最大铜鼓”。该鼓鼓面直径6.68米,高度2.86米,重50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鼓。杨志雄摄 12月24日,广西民族大学介绍,该校相关课题组将对中国和东南亚出土及传世铜鼓进行全面调查,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建设中国—东南亚铜鼓数字化服务平台,对铜鼓及铜鼓文化进行数字化记录。 广西民族大学当天举行《中国—东南亚铜鼓数字化记...
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现已在线提供来自已故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级知名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Gabriel Garcia Marquez) 文献档案的 2.7 万余张图片。其中包括该名家所有小说作品、个人剪贴簿、回忆录、剧本及照片中的材料。这位哥伦比亚小说家因其代表作《百年孤独》 (One Hundred Years of...
资料图:拉卜楞寺 杨艳敏 摄 “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2万多函藏文古籍实现“数字化” 11月22日,甘肃省藏文古籍文献编译中心副主任苏得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披露,该中心自2014年9月开始整理编译拉卜楞寺藏文典藏文献,截至目前,拉卜楞寺2万多函古籍文献实现了“数字化”。 拉卜楞寺有三百多年历史,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的寺院之一,也是中国藏经数量最大、学术水平最高、杰出学者众多的藏传...
本周二(11 月 7 日),以色列和俄罗斯图书馆签署了一项协议,旨在实现一系列古希伯来手稿和典籍珍品的数字化,并进行公开发布,有效地平息了 100 年所有权争议。据悉,根斯堡 (Guenzburg) 集藏包含近 2000 份手稿和大约 14000 本典籍,其中一些已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宗教、艺术及科学等主题。其中,《圣经》、《犹太法》及数学与哲学典籍引人瞩目,包括由亚里士多德 (...
敦煌研究院近年来一直在做敦煌壁画的数字图像采集 最近有一系列的消息:台北故宫博物院开放了七万张文物图可免费下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放了37.5万件高清图像资料并免费下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开放35.3万卷中文善本古籍的高清图像、插图中的罗汉像可看清每一笔的细节。还有意大利的乌菲齐艺术博物馆很早就开放了藏品资料、其图像的分辨率达到4000万——1.5亿像素。据称可无限放大。 曾几何时,拥...
8月17日,记者从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管理处获悉,《万尺布宫毫厘探微——精细化测绘在布达拉宫保护中的应用》初期成果,日前亮相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得到了诸多建筑遗产保护同行及观众的高度关注。 “该项目在去年6月11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启动,这标志着西藏首次且最大规模的高精度数字化测绘在文物保护中正式落地。”布达拉宫管理处副处长觉旦17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这一测绘项目仍在进...
杭州一家印染企业的喷绘车间,一张张宣纸缓缓离开滚筒,宣纸上精细华美的图像,采撷自千里之外的西藏托林寺。很快,这些宣纸被送往博物馆装裱起来。历经沧桑的托林寺壁画,得以原真重现。 浙大考古学者和科技专家日前共同完成托林寺白殿壁画的数字化高保真采集,并首次在博物馆中复制重建了绘满绚丽壁画的白殿东壁。 托林寺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的象泉河谷,是古格王朝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其中,白殿壁画...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一句歇后语道出北京卢沟桥的独特魅力。作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联孔石桥,卢沟桥既是全民族抗战揭开序幕的地方,桥上281根望柱、501头形态各异的石狮子,也构成了一座独特的“石狮艺术博物馆”。 近日,卢沟桥石质文物数字化保护正式启动,通过3D扫描和色彩采集,为包括卢沟桥桥体、旧桥面遗址、501头石狮、281根望柱、279个栏板、4座石碑、4座华表、2尊石像在内的全部石质文...
中国是世界上石窟寺文物保存数量最多、历史跨度最大的国家。6月22日下午,“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在浙江大学大紫金港校区举行揭牌仪式,正式启动运行。基地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聚焦“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长罗静、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柳河、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出席仪式。关强与罗卫东共同为科研基地揭牌。同时,关强、罗卫东、罗...
网络配图 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落户浙江大学。6月22日,科研基地在浙大紫金港校区揭牌。浙大出版社社长鲁东明任科研基地主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任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据了解,科研基地的目标是建设成为文物数字化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提升的重要平台。科研基地将在浙江大学现有的学科、技术、合作基础上,重点研究突破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基础科学问...
6月9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保护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古籍保护、出版、数字化优秀成果展”主题推广展示活动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办。 200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本次活动旨在宣传古籍保护1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并以此为契机,向社会普及古籍保护理念、培育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 本次...
始建于1896年的库珀·休伊特史密森设计博物馆于2008年开始陆续对馆内外的设施进行整体翻新和提档升级。2015年1月,该馆完成改造,并正式对外开放。改造后的博物馆本着“以参观者为中心”和“让展品‘活’起来”的理念,旨在改变以往博物馆仅仅停留在用眼“看”的层面,重新审视参观者与展品之间的互动过程。 数字笔 参观库珀·休伊特史密森设计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的互动辅助工具就是数字笔。数字笔的功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