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新增科研基地 数字化保护石窟寺文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络配图

 

  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落户浙江大学。6月22日,科研基地在浙大紫金港校区揭牌。浙大出版社社长鲁东明任科研基地主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任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据了解,科研基地的目标是建设成为文物数字化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提升的重要平台。科研基地将在浙江大学现有的学科、技术、合作基础上,重点研究突破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基础科学问题,研发石窟寺文物数字化的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形成文物大数据永久存储与智能分析处理能力,构建数字化学术研究平台,制定相应的标准,筹备建设文物数字化保护学科(研究所),为石窟寺等文物数字化保护领域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国家战略支撑。

 

  中国是世界上石窟寺文物保存数量最多、历史跨度最大的国家。文物数字化是当前文物保护传承的手段之一。浙大自1997年开始敦煌石窟数字化技术的探索,与文物考古工作者全程合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窟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

 

  浙大副校长罗卫东表示,浙大近年来以推动自身学科发展为基础,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资源优势,特别是在文物的数字化采集、考古发掘信息记录、文化遗址监测、数字博物馆等方面,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与工程工作;在文物数字化、文物预防性保护、文物修复材料研究、文化价值挖掘和传播利用方面,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文物保护是重大的学科交叉研究领域,解决的是前沿的、交叉的、疑难的问题。浙大将对计算机、材料、化工、信息、环境、生命科学等校内学科资源,以及浙大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艺术考古博物馆、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浙大人类学研究所等相关资源进行认真梳理与整合,同时融合社会优秀科技资源,对接国家在文物保护工作上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和进一步发掘浙大在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