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6日,在宜君举行的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保护学术研讨会上,我省成立了“陕西省文物考古工作协会长城专业委员会”,不仅为全省长城遗址保护工作搭建了合作平台,而且建立起全省长城遗址科研项目评估专家库,为将来制订全国长城保护工作标准提供依据。 在宜君县北部的山梁上,横亘着一条长约9公里的长城遗址,这就是战国魏长城遗址。该遗址由6段城墙遗址,9处烽火台遗址和一处城址组成。在2009年专家对宜君魏长城遗...
8月3日至4日,由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赤峰学院承办的中国农业起源研究暨第四届中国植物考古学研讨会在我市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玉峰,赤峰学院院长雷德荣出席并分别讲话。来自北京、浙江、福建、辽宁、内蒙古等省区市植物考古学的专家学者以及赤峰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部分师生近200人参加研讨会。 近年来,我国植物考古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8月1日至2日,来自中国、美国、瑞典、日本等国的80多名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召开的“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这是齐家文化自1924年发现以来的91年间首次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齐家文化再一次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 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广河发现齐家坪遗址并被命名齐家文化,随即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齐家坪遗址出土了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铜镜,被誉为...
2015年8月3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社科联主办、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承办的首届全国金石文献数字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金石总录》一期成果评介会在甘肃国际会议中心召开,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国金石总录》(以下简称《金石录》)是首次对全国地下出土和地上遗存金石文献进行全面调查、系统整理、全拓全文数字化的一项创新性基础资源整合工程。《金石录》对于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古文献学、...
7月18——19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南省文物局、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局和郑州古都学会承办的“夏商周时期的中原与周边——纪念郑州商城发现60周年暨韩维周、安金槐、邹衡先生学术成就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以及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15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本次研讨会围绕“...
7月23日,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新闻发布会在兰州召开。甘肃临夏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者永明,广河县委书记赵廷林介绍了有关情况。 齐家文化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存,是中国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在国际、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研究价值,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就是在这里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齐家文化研究越来越被重视,特别是地处齐...
7月2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主办,浙江省考古研究所、龙泉市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承办的比德尚玉——龙泉窑瓷器艺术展暨龙泉窑瓷器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举办。 展览以历史年代为序,展出141件古代龙泉青瓷,展示了龙泉青瓷1700年烧瓷历史,讲述了龙泉窑晋唐初创、宋代鼎盛、元代扩张、明代转衰、清代式微、民国复苏的发展与演进过程。展品既有龙泉青瓷博物馆珍藏的文物精品,也有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最新发...
近日,京津冀纺织类非遗传承创新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本次会议由天津工业大学和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发起,部分相关高校、协会与传承人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京津冀地区纺织类非遗资源十分丰富,仅省市级以上的项目就有30项之多;品类也比较多元,有服装、床品、缂丝、鞋帽等。这些项目现散布于城市与乡村,有的已进入产业化开发轨道,有的仅由家庭作坊来支撑。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当下这些非遗项目保护程度不一而足,绝大多数项...
为了更好地做好大运河(杭州段)遗产的监测和保护管理工作,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积极探索遗产监测的新技术及手段。7月15日运河综保中心特邀请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研讨深化大运河遗产监测技术及手段的相关事宜。 运河综保中心介绍了大运河(杭州段)遗产情况、目前的监测方式手段以及进一步深化的设想。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技术专家详细介绍了一些遗产监测项目目前采取的新技术及手段,并就大运河(...
7月18日,在150余名国内一流考古专家、学者的注视下,夏商周考古的主要开创者韩维周、安金槐、邹衡3位考古学家的铜像在郑州商城遗址揭幕,拉开了纪念郑州商城遗址发现60周年学术活动的序幕。 60年前,时任郑州市南学街小学教师的韩维周,首次在郑州二里岗发现了大量的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从此揭开了一座沉寂3000多年的商代早期王都的神秘面纱。上世纪30年代,韩维周参加了我省各地包括殷墟在内的考古工作,在...
7月10日,由天津工业大学和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发起的京津冀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研讨会在天津工业大学召开。 本次会议旨在加强京津冀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整合三地的优势文化资源,推动三地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创新向高水平、深层次、宽领域的目标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京津冀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程度差异较大,发展空间也各不相同,应在...
牛首山首次发现郑和墓文物实证 南京牛首山有着一座郑和墓,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对此有着一些存疑。而记者获悉,在上周召开的“郑和下西洋与江宁”学术研讨会上,披露了一个重要发现。郑和墓园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刘文庆公布了一件“咸阳世家”墓志碑,而这是到目前为止,第一件能够证实郑和安葬在南京牛首山郑和墓的文物实证。 郑和墓在哪,多亏当地百姓回忆 关于郑和殁年葬地,史籍所载颇有出入,史学界也意见不一,歧见颇...
澳门12日隆重举行“申遗成功10周年文物保护成果展”及相关研讨会,以庆祝“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10周年。 当天,文物保护成果展在著名景点大三巴牌坊前地开幕。展览通过展示多年来澳门的文物保护成果,藉此唤起大众对保护文化遗产的热忱。 为期逾一个月的展览,分为“法制建设,引领发展”、“建筑遗产,原貌重光”、“考古工作,挥土寻宝”、“非遗保护,口传心授”、“活化推广,融入小区”5大主题,主要展示澳门...
7月9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理念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成立80年”大会在北京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国家文物局原顾问谢辰生,以及来自国际文化财产保护及修复研究中心(ICCROM)、法国、意大利、日本和国内部分学术科研机构代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老专家、老领导百余人参加会议。...
闭幕式会场 【文/刘理科 张黎萍 图/代永清】 公元2015年6月26日,西南民族大学行政会议厅,一场倍受世人关注的藏族文化盛会中国金川象雄-苯教文化学术研讨会隆重开幕,国内最具权威的57名文化专家济济一堂,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院长才让太、西南民族大学校长曾明、阿坝州委书记刘作明、省民委副主任何晓平、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卢锋、原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温玉成、纪录片《象雄》监制林鸿、四川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