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将于8月1至2日举行

  齐家文化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存,是中国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在国际、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研究价值,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就是在这里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7月23日,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新闻发布会在兰州召开。甘肃临夏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者永明,广河县委书记赵廷林介绍了有关情况。

  齐家文化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存,是中国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在国际、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研究价值,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就是在这里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齐家文化研究越来越被重视,特别是地处齐家文化核心区的临夏,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黄金段重大战略部署,大力实施齐家文化保护传承、开发研究、宣传推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让齐家文化走出临夏、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通过齐家文化来研究了解人类灿烂的古代文化,进一步推动齐家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经过大量的前期筹备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临夏州委宣传部主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共广河县委、广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将于今年8月1至8月2日在广河县举行。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全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现辖1市7县,124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1150个行政村,总人口203万人。全州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31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2%,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两个少数民族。临夏,历史文化悠久,自秦汉以来就设县、置州、建郡,曾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临夏,自然遗存丰富,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珍藏的恐龙足印化石群和丰富的古动物化石十分丰富,被誉为“古动物的伊甸园”。临夏,文化资源富集,临夏砖雕、保安腰刀煅制技艺、莲花山花儿会等五项民间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花儿”的发源地和故乡,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花儿之乡”,是联合国花儿采录、传承、保护基地。临夏,文物古迹众多,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是我国新石器文化遗存最集中、考古挖掘最多的地区之一,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国宝“彩陶王”就出土于临夏,故有“中国彩陶之乡”的美称。

  1924年,瑞典著名考古学家安特生在广河县发现了齐家坪遗址,齐家文化由此而来。齐家文化遗址中发掘的主要是陶器、铜器、石器、玉器、骨器等,其中陶器居多,有鬲、罐、盆、碗、豆等,陶器中罐的数量最多,最具典型特征是三足鬲。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铜器出土于齐家坪遗址,是一面铜镜,被称为“中华第一镜”。齐家文化遗址分布极为广泛,全国现已发现1100多处。除甘肃外,宁夏、青海、内蒙古也有分布。齐家文化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存,是我国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在国际、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研究价值。九十年来的发现与研究表明,齐家文化与中原地区古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互动关系,是探索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研究的重要对象。

  者永明介绍说,近年来,临夏州委州政府全力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黄金段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以建设特色文化之州为目标,以文化产业为支撑,以文化事业为基础,立足明显的区位优势、浓郁的地域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遗存,大力开展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齐家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省内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充分认可。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易华、吴锐等著名专家学者来到广河,通过现场考察后得出:“齐家文化就是夏文化,齐家文化就是青铜时代早中期文化”、“禹出大夏,广河是大禹的故乡”、“华夏文明发源于齐家文化”等重要论述。同年8月,台湾大爱电视“华夏文明之源”栏目摄制组来到该县考察齐家文化、大夏文化,并在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坪遗址现场取镜,制作了“华夏文明之源——齐家文化”专题节目,印证了“齐家文化是中国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齐家文化就是华夏文明源头文化的DNA”等重要论述。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杨晓能、北京大学教授李水城、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安婷女士等国内外专家学者近20人,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吕宇斐、兰州大学博物馆研究员杨江南等专家学者,在一起实地考察了齐家坪遗址、大夏古城、马壕、护城壕等遗迹后,一致认为:齐家文化的研究对于弄清华夏文明的起源、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建立以及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等问题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广河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方,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部,全县总面积538平方公里,总人口25.4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22人,是国列扶贫开发重点县。广河县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回、东乡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穆斯林风情十分浓郁。广河县背靠藏区、面向兰州,区位优势明显,商贸流通比较活跃,是西北地区皮、毛、茶叶的重要集散地,常年有5万多人在全国各地务工经商。广河县民营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全县有皮革、毛纺为主的大小民营企业1300多家,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广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县域境内自然遗存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是著名的史前新石器时代与夏商过渡期典型文化——齐家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出土于齐家坪遗址的“华夏第一铜镜”,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有“齐家文化摇篮”之美称。

  齐家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广河县(原宁定县)齐家坪而得名,距今4000年左右。当前,随着国家华夏文明探源工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推进,深入系统地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齐家文化,对于进一步阐明华夏文明的形成历程,彰显华夏文明、追寻民族之魂,推动民族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赵廷林介绍说,近年来,广河县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黄金段的部署要求,在临夏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齐家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先后建成了全国唯一一座以齐家文化命名的陈列展馆——齐家文化博物馆和齐家坪遗址管理所,正在实施齐家文化博物馆迁建工程;成功注册了齐家文化商标,开通了齐家文化手机网站,编制了齐家坪遗址保护规划;搜集整理相关历史资料,出版了《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研究文集;制作播出了大型电视专题片《齐家文化探源之旅》;衔接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设立了齐家文化研究基地,成立了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同时,充分挖掘夏禹文化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开展大夏文化研究工作,引起了华夏文明探源工程有关学者的共鸣,激发了国内专家学者对夏禹文化、大夏古城遗址的研究兴趣,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莅临广河开展研究考察,撰写并发表了一批有份量的研究文章,推动了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

  赵廷林介绍说,届时,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瑞典及国内、港台的专家学者和新闻界的记者朋友约260多人参会。这次会议是研究齐家文化的首次国际性会议,不仅总结过去90多年的研究成果,而且将为齐家文化研究保护开发工作提供有效的平台,必将开创齐家文化研究的崭新局面。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发掘文化资源•传承华夏文明——齐家文化、大夏文化探究与文化遗产保护。

  赵廷林说,这次会议的主要研讨内容为:一是齐家文化的文化面貌、聚落与经济形态、生态环境、社会组织结构;二是齐家文化的年代以及西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编年;三是齐家文化及西北地区早期金属器与冶炼技术、玉器与玉文化;四是齐家文化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关系;五是齐家文化的文明化程度与西北地区文明化进程;六是广河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是广河县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具有里程碑式的盛会,标志着齐家文化的研究已走上了世界文化研究的舞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同时,这也是一次全方位展示广河形象,宣传广河,推介广河的盛会,将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