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羽人神兽镜,东汉,1979年西安市文物商店移交。直径18.7厘米,重0.88千克。现藏西安博物院。 圆形,圆钮,柿蒂形钮座。柿蒂叶间饰简化的飞鸟,其外有栉齿纹和宽弦纹各一周。主区内外廓饰栉齿纹,四圆座乳钉。主纹为四乳相间四组纹饰,分别为:青龙配羽人,羽人双手持灯前伸,双腿作跽坐状;朱雀配禽鸟,二者均作展翅奔走状;白虎配仙鹿,鹿角粗壮,身上以小乳钉表示梅花斑纹;玄武配瑞兽,兽首有角,身上有豹...
骑驼小憩俑,唐代,1987年陕西省西安市韩森寨红旗电机厂出土,长60厘米,高73厘米。现藏西安博物院。 骆驼曲颈昂首,张口嘶鸣,直立于长方形底板上。驼上一女俑,身穿胡服,侧身盘腿横骑驼背,左手搭在左腿上,右手搭于驼峰,头枕右臂作小憩状。女俑头梳双垂髻,体型较小,应为随行少女,跟随丝路驼队从西域而来。这件作品把骑手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途中在驼背上小憩的情形,刻画得惟妙惟肖,也把丝绸之路上行人...
三彩诞马,唐代,2002年西安市雁塔区延兴门村唐康文通墓出土,通高59厘米,长62.4厘米,现藏西安博物院。 诞马即但马。仪仗队中不施鞍辔的备用马。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一十八中载:“《宣和卤簿图》有诞马。其制用色帛周裹一方毡葢覆马脊,更不施鞍,……然则谓之但马,葢散马备用而不施鞍辔者也。” 马低首,张口,曲颈,直立于长方形踏板上。白胎,通体施白、黄色釉。这件三彩马的色彩及局...
三彩莲瓣器座,唐代,2002年西安市长安区郭杜乡三十一号唐墓出土,通高28.4厘米,莲花口径24.8厘米,座底径24.8厘米,现藏西安博物院。 器座由两部分组成,可以分开。上部为一弧腹浅盘,周围贴塑三层莲瓣。下部为喇叭形底座,承柱较高,下带折棱,接地部分外卷。除底座的接地部分外,通体施釉,釉色有黄、绿、白等色,上部的浅盘内釉色挥洒自如,底座采用点蜡法施釉工艺,彩色釉点如满天繁星,目不暇接。...
父癸铜豆,商代晚期,西安市灞桥区老牛坡出土,高12.1厘米,口径13.1厘米,足径8.3厘米,重0.88千克。现藏西安博物院。 豆盘呈钵形,直口方唇,微折沿,浅腹微鼓,圜底中部接柄,柄较粗,柄腰下段收束,圈足侈大。腹壁饰八组涡纹,涡纹饰于圆形的曲面上,沿边饰有四条同向旋转的曲线,中心有一小圆圈。圈足饰四组倒三角纹,每个倒三角内饰一变形饕餮纹。盘内底铸铭文“ 父癸”3字。 涡纹在青铜...
蒜头壶,西汉,通高41.24cm,口径3.7cm,腹径22.6cm,足径13.95cm,重2.38kg,现藏西安博物院。 蒜头壶因壶口做成蒜瓣形而得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晚期的秦墓葬中。通体瘦高,开口较短直,缘下一周呈倒蒜头形,颈部细长,颈中部偏下有一圆箍,腹部略扁,圆腹鼓起,下有圈足向略微向外撇,器底中间有一小桥钮。 蒜头壶是一种储酒或直接饮酒器,出现于战国晚期,最初仅见于秦地,秦代...
陕西省考古部门近日公布了一座元代“医学教授”古墓的发掘情况,墓志的出土让人们可以一窥这位700多年前“医学教授”的生平。 陕西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段毅介绍,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办事处皇子坡村北。该墓平面略呈凸字形,由墓道、封门、墓室及壁龛组成,墓室平面圆形,顶部、壁面局部有不同程度的坍塌,并有大量淤土,内含残铁钉、朽木灰、骨渣等。 文物中最为珍贵的是一盒青石墓志,揭开了墓主人的...
龙钮应钟,秦代,通高22.5厘米,铣径1 5厘米,重3.17千克,现藏西安博物院。 镂空双龙钮,龙头相对,张口,角向后弯曲与龙身相连,龙身弯曲,两龙前足拱起相接成方孔,后腿微曲而立,龙尾自然下垂,尾尖上卷。头部、四肢饰谷纹,龙背、龙尾饰鳞纹,龙身后段饰几何纹。钲、枚、篆用绳纹相框并间隔。一面刻“应钟”,一面刻“大和”,均为篆体。钲左右有篆两排将枚间隔成三排,每排有三个凸起的涡旋纹枚。舞、篆...
玉麒麟,元代,1972年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徐家寨出土。高4.8厘米,长4厘米,最宽1.5厘米。现藏西安博物院。 麒麟呈匍形姿,挺胸昂首,口微张露出利齿,下颌垂须贴胸,突自大鼻,耳后抿,双角端部上卷,肩生双翼舒展,大尾下垂。麒麟形体壮硕稳健,神态威武凶悍,飘动的卷须和张开的双翼更显得气势不凡。这件玉麒麟在雕工上运用了透雕、凸雕、阴刻和偏斜刀等多种技法,其口以桯钻法镂空,眼、耳、角压地阴起,角...
三彩牵马胡俑,唐代,1974年西安市霸桥区洪庆乡出土,通高56cm。 俑头戴幞头巾,大眼深限,高鼻络须,神态专注,为西域人形象。身穿翻领窄袖长袍,腰间系革带,带上系囊,右肩及右上臂穿着内衣,两侧皆露出小臂,显得干练有力。脚蹬长靴,双手控缰,双脚微分开,站立于方板上。俑的头、颈部以及裸露的小臂没有施釉,长袍为厚润晶莹的红褐色釉,翻领着深绿色釉,腿部施浅黄釉。胎色白而坚硬。
三彩天王俑,唐代,2002年西安市长安区郭杜乡三十一号唐墓出土,通高59.7cm。 头戴头盔,两侧盔角上翻,顶立一孔雀形状的饰物。头向左偏,两眼圆睁,怒目相向,双唇紧闭。身穿铠甲,肩覆龙首披膊,龙首顶部各塑一圆珠,腰系革带,下穿长袍,足蹬长靴。左腿弯曲,踩在小鬼肩部,右腿直立,踏于小鬼腿上。右手叉腰,左手向内弯曲不过肩,手指空握,原似持物。天王头部和小鬼为粉彩无釉,胎色白中泛红,其余部位施...
三彩凤首壶,唐代,1964年西安市未央区三桥蔺家村出土,现藏西安博物院。高30cm,口径3×4cm。壶的口沿塑造成高耸的凤冠,两眼圆睁,羽毛卷曲,凤嘴前伸内勾,嘴喙有力,口衔宝珠,珠上有孔为流。椭圆形的壶把呈如意形。壶腹由前后对称的两条凸棱分为左右两面,分别饰浮雕的忍冬花纹和海石榴。正中一面为浮雕的凤鸟展翅站立于草叶之上,鸟周围还以花卉图案作为衬托,另一面为骑马狩猎图像。壶面施赭、绿、蓝、白诸色釉...
记者4月30日从陕西考古研究院获悉,自2008年7月开始,该院对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皇子坡村北的45座古墓进行考古发掘以来,收获颇丰,其中编号为08烟草M42和M43的两座元代中后期的墓葬,相距不足6米,形制保存完整,出土器物较丰富。特别是M42出土有墓志,有明确纪年,系元代医学教授(类似于现在的医学院院长)武敬的墓葬。它的出土,为研究西安地区元代墓葬分期和关中地区儒士群体的境况提供了重要的考古...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村民师某(在逃)与表哥赵某,在自家院子里清理树根时发现一处商周时期古墓葬,挖掘出8件国家级文物,倒卖时因群众举报案发。西安市中院日前以盗掘古墓葬罪,判处赵某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10万元。 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大原村位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丰镐遗址内,地下有大量的西周时期古墓葬,平时禁止私人进行挖掘。2014年7月,村民师某与表哥赵某在自家院子里清理树根时,发现一处...
4月18日,汉服爱好者在参加汉式女子成人礼。 当日,一场汉式女子成人礼在陕西西安博物馆举行,来自陕西各地的30名年满18岁的汉服爱好者身着传统服饰,通过加笄加冠、礼拜父母师长、诵读誓词等仪式宣告成年,迎接农历三月三“上巳节”的到来。摄影/张树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