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唐代的木牍如同现代的信封 唐代泥塑彩绘佛头像 唐代千佛像壁画记者张宇明摄 “丝路梵相——新疆和田达玛沟佛教遗址出土壁画艺术展”今天起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式与大家见面,西安是这批精美文物第一次走出新疆后来到的第二站。 “裸身舞伎”“汉服人像”同现身 壁画作为极具史料价值的文物,出现和展出时其中的人物多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但在今日开展的“新疆和田达玛沟佛教遗址出土壁画...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化遗产蓝皮书》副主编苏杨博士专程到西安博物院调研。 在调研座谈会上,西安博物院院长张颖岚就博物院基本情况和发展思路作了总体介绍,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分别就公众教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智慧博物馆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具体汇报。 苏杨博士在听取情况汇报,并实地考察文化遗产保护、藏品管理、陈列展览、公众教育等项工作后,对西安博物院的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4月4日—4月6日,西安半坡博物馆在清明节假期期间连续开展了“我型我塑爱半坡”和“清明特别活动——放飞爱的梦想”等系列教育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寻找半坡文化元素、动手创作陶塑作品或绘制风筝等体验活动,加强对半坡文化的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天的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把对半坡的理解融入到绘画、陶塑作品中。有的孩子捏出了尖底瓶、方形房屋;有的孩子用泥条盘筑法做出了陶罐、陶瓶...
①距今约6500年的镂空灰陶罐 6500年前的印度酒杯什么造型,4000年前的漏斗长什么样,会72变的“猴哥”还是泥猴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呢?如果您想一睹这些珍贵文物的真容,现在就可以去西安半坡博物馆临展厅欣赏了。 ②刻有汉字的印章成为古代中国与印度相互交流的证据 6500年前的镂空酒杯精美绝伦 昨日上午10时许,189件反映古印度文明的珍贵文物在西安半坡博物馆开展。印度...
陕西省政府常务会议今天(30日)原则通过西安城墙、阿房宫遗址、龙岗寺遗址、乾陵、马援墓等五处文化遗址保护规划。 保护规划划定了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规定和要求。同时,规划还提出了保护管理利用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制定了规划近期、中期、远期实施项目。 这五处文化遗产四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城墙是在唐长安城皇城基础上修筑的一座明...
墓志 唐代曾多次征伐高句丽,直到公元668年,唐朝和新罗的联军最终灭亡了高句丽。近日,西安发现一唐朝造船大使墓志,千余字的志文内容翔实,涉及了不少历史故事,其中就包括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历史。 墓志特色 出现多个“则天新字” 据西安碑林博物馆专家马志祥、张安兴介绍,该墓志为泾阳县王永安先生所捐,长、宽均为58厘米,志文38行,满行39字,楷书,志四边饰蔓草纹,志文详细介绍了志主的身世...
说到西安的博物馆纪念品,人们多半会想到斑驳沧桑的“兵马俑”、“唐三彩”复制品,而如今,兼具科技与创意的文化产品的出现,让西安的博物馆纪念品越来越玲琅满目。 把手机摄像头对准一张印有国宝文物“杜虎符”照片的明信片,“杜虎符”的3D图像即刻“立”在了手机屏幕里。转动明信片,3D“杜虎符”也随之“动”了起来,点击屏幕还能看到文物的详细介绍。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去年端午节推出的“文物魔卡”。凭借现代...
在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内,迎面走来了一位体型魁梧的汉子,他叫郭晓东,是一位建材商人。他的另一重身份,则是一项古老的民间技艺——“云堆技艺”第五代传承人。由于历史原因,云堆技艺长期来并未进入大众视野。近年来,在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发掘下,这项阔别多年的神秘民间艺术得以重现。2014年12月,云堆技艺入选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堆技艺原是盛行于山西、河南、陕西、河北、山东等地的一...
西安出土八百年前的酒水 西安首次发现金代墓葬,墓主人是当时陕西东路转运使兼六部尚书,是金代陕西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随葬品中有个梅瓶,出土时瓶口还是封着的,装有清澈的液体。梅瓶是古代盛酒器具,专家推测梅瓶里装的是当时的酒,因器物密闭性较好,此酒得以保存八百余年。
古董酒水 西安首次发现金代墓葬,墓主人是当时陕西东路转运使兼六部尚书,是金代陕西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随葬品中有个梅瓶,出土时瓶口还是封着的,装有清澈的液体。梅瓶是古代盛酒器具,专家推测梅瓶里装的是当时的酒,因器物密闭性较好,此酒得以保存八百余年。
墓葬位于南郊西影路附近,根据出土的买地券判断,墓葬主人叫李居柔,是当时陕西东路转运使兼六部尚书,属于金代陕西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考古人员解释,因为当时处于金代灭亡的前期,墓主人虽为一地长官,但也与其他人一样选择“薄葬”。同时出土的还包括了30多件瓷器、铜器、玉石器等随葬品。 省考古研究院 隋唐考古研究室 于春雷:在出土的时候,其中一个梅瓶的口还是封着的,里面是有液体的,从液体的样本来看,它是相对比...
我国首座民办遗址类博物馆——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近两年来不断整合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元的展览模式,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契机,锐意搭建起“丝路”文化交流平台,开创了国际国内文化双向交流、丝绸之路文明互鉴的新格局。 从2014年开始,大唐西市博物馆积极与丝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及驻华使馆联系、沟通,先后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家遗址博物馆、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塔吉克斯坦国家民族博物馆、哈萨...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在西安设立中国丝绸之路博物馆,推动陕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的文化交流。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 关于建设“中国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建议 由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马中平领衔,8名住陕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联名提案,关于建设“中国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建议引起各界关注。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特别强调...
两款西安本地制造的相机——长乐牌和华山牌 春节期间,由西安博物院、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主办的“老相机新西安—陕西省收藏家协会老相机暨摄影作品展”在西安博物院举行。 展览共展出了陕西省相机收藏家们收藏的经典传统胶片相机150台,其中包括莱卡、禄来、宾德、尼康、佳能、柯达等80多台进口老相机,以及海鸥、华山、珠江、凤凰、孔雀等70多台国产鼻祖老相机,让人们在了解相机发展过程中去感受老相机的...
《西安碑林墓志百种》是碑林博物馆配合馆藏墓志开放区域的建立而编纂的。该书从馆藏近三千方墓志中遴选一百种书法精美、史料珍贵者,其中北朝二十七、隋朝七、唐朝六十一、五代二、宋二、元朝一种,自后秦弘始四年(402)《吕他墓志》始,止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冯时泰墓志》,是西安碑林所藏墓志中的精华。在以书法艺术价值为上之余,还兼及历史文献价值。每种墓志,按入葬年代前后次序编排,先以图版形式展示墓志全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