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了2013年重大考古发现,其中之一是在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境内发现确认了一段西汉长城。 2013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察哈尔右翼中旗文物管理所对位于乌兰察布市灰腾梁之上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魏九十九泉御苑遗址”进行了详细考古调查。通过此次考古调查发现,北魏九十九泉御苑遗址实际上是一段汉代的长城。 本次发现...
近日,泥河湾考古工作又取得重大发现: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领导的科研队伍历时近两月,在阳原县东城镇西水地村附近的一处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包含石制品、哺乳动物骨骼碎片、鸵鸟蛋皮装饰品、烧骨等2000余件以及三处灰烬堆积。根据以往测年数据,推测这些旧石器时代遗存及用火痕迹为约1.3万年前当地古人类所使用而遗留下来的。 笔者在挖掘现场看到,科研人员正在按照标准...
在北京众多的博物馆中,传媒博物馆可以说是比较特别的一个。它坐落在中国传媒大学内,2012年10月26日才正式开馆,非常年轻。更重要的是,它其实还是一个在建博物馆,一期开放了广播、电视、传输和电影四个分馆,而广告馆、印刷馆、动漫馆、口述历史馆、体验馆等依然在筹建过程中。 传媒博物馆所展示的内容涵盖了传媒的各种业态,现有藏品15000余件。别以为传媒博物馆只是一个人文博物馆,它还充满了浓浓的科...
日前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阳原县东城镇西水地村附近的一处遗址发现了大量旧石器时代遗存,包含石制品、哺乳动物骨骼碎片、鸵鸟蛋皮装饰品、烧骨等2000余件、灰烬堆积三处。据推测,这些旧石器时代遗存及用火痕迹约为距今1.3万年前当地古人类使用遗留下来的。 据负责现场发掘工作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关莹介绍,科研人员对已发掘出的标本做精确定位,此处遗址地处桑干河二级阶地前缘,目前已经发现的...
本月24日至26日举行的“世界考古·上海论坛”公布了“2011年至2012年世界年度十大重要田野考古发现”和9项“世界重大考古研究成果”。其中,9项重大考古成果中的第一项“中国西南晚更新世——全新世过渡时期古老型人类的发现”,揭示出过去从未知晓的一种或几种古老型人群的存在。 2012年3月14日,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戴伦·克诺尔教授和云南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大学考古研究中心的吉学平...
在人类的发展进化过程中,人类自身的实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早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无论是在相关的哲学论断中,还是在针对公众的普及性社会发展史中,都对于这一点作出了明确的表述。 立足于当代社会,对于“人类自身实践”与“人类进化”之间的思考始终是一个重要内容,而相应的探索则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类别。作为重要的表征,有关的探索被越来越多的学科和专业纳入自身的发展规划,成为学科和专业走向未来...
位于重庆三峡库区消落区的巫山县大水田遗址考古发掘近日取得重要收获,两百余座墓葬出土文物1700余件,其中包括100多座大溪文化墓葬等大量大溪文化遗存,发现了瓮棺葬与人骨叠葬,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石雕、石饰以及骨器等,为再现当时史前文明提供了宝贵资料。 发掘大溪文化遗存首现瓮棺葬与人骨叠葬 大水田遗址考古发掘面积共计1300平方米,发现大溪文化、商周、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早期、六朝、唐宋遗迹...
涌山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即将竣工 乐平市涌山镇鸡公山南面的山脚下,“涌山古人类遗址博物馆”拔地而起。如果顺利的话,今年年底将向公众开放。 谁能想到,这栋颇有气势的建筑,是由当地村民徐裕西斥资200多万元建设的。为了建博物馆,年逾古稀的徐裕西卖掉了他唯一收入来源的加油站,并举债百余万元。 倾其所有保护遗址 乐平市涌山古人类洞穴遗址,至今仍鲜为人知。1962年,中科院专家在...
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和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被学者称为浙江史前文化“双璧”,在余姚和余杭发现的这两处文化遗址,让我们知道当时的人类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并制作精美的陶器和玉器。都市快报文化中心“小读者艺术游学”活动的第五站就是探究这两个史前文化——9月6日(本周六),我们将邀请20户亲子家庭(孩子年龄9-14岁之间),走进西湖文化广场内的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启这次“历史文化”游学之旅。 ...
记者29日从浙江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经考证,近日在浙江东阳城北新区华店小区东北蟠溪边发现的出土物与浦江上山遗址文化的类似,属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这一发现为研究东阳地区的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实地调查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夹碳陶碎片、红衣夹碳陶片、石磨棒(块)等遗物,部分陶碎片可以确定为大口盆器、罐类器的碎片。在夹碳陶中,发现夹有稻壳、叶等物,有些陶片表面稻谷痕迹明显,让考古工作人员...
山西晋城下川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考古工作者在一处5×8米的开方地层中发现三处万年前的火塘、多粒禾类植物种籽和一些石器、石片。负责此次发掘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杜水生说,发现表明这里很可能是一两万年前人类的一个栖居地。关于发现的禾类植物种籽,需进一步做成分化验和碳14测定,才能确定种籽的所属时代,可能为探讨当时人类行为社会特征和对植物起源的利用方式提供重要依据。 下川遗址位于山西省...
本周一(8月25日),一份研究表明,较之拥有更大大脑的现代人类儿童,相关工作人员并未在南非发掘出土的300万年前古人类儿童头骨中发现任何有关颅骨软颅之类的迹象。针对汤恩幼儿(TaungChild)化石是否可能代表了融合头骨最早迹象的长期争议,此次研究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最新的贡献。图为1924年发掘出土的3岁古人类幼儿头骨遗骸化石。它作为在非洲发现的首个早期人类化石,引发了人们对这一地区是否是...
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8月22日-2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在中国经济已由高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增长观”,为经济转型、深化改革赢取时间。本届夏峰会的主题为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在艺术品与文化投资分论坛中,乐艺网董事长郝友表示,艺术最伟大的地方,我觉得它是把瞬间人类的行为轨迹化为永恒的艺术品,所以这种能够抓到行为轨迹,代表这个时代的艺术品就是具有收藏...
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在和县城西北45公里的陶店汪家山北坡,地处长江下游,而“和县猿人”所处的年代在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之间。1980年1月4日,在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被掘出。经专家鉴定,“和县猿人”头盖骨系3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人类头骨化石。它的发现,为研究人类起源与发展,研究南方和北方古人类的共性和差异以及探索中华文化渊源和长江沿地的发育史,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1988年...
长期以来,在对石制工具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研究之后,一份全新的研究为分析早期现代人类离开非洲之前的生活提供了新的见解。据悉,研究人员现已对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和欧亚大陆之间的区域中发现的石制工具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比较研究。所有参与调查研究的珍贵石制工具均历史悠久,可追溯至 130,000 至 75,000 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发现这些石制工具的制作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反映了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图为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