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福建德化窑青花瓷的图案装饰雅俗共赏:其装饰的题材内容大量反映了当时民众的社会生活和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与审美情趣,表现了生活之美和吉祥之意。德化窑青花瓷也正是通过不同的题材充分反映了先民们对吉祥幸福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表达了德化先民们淳厚质朴的审美情趣和当时的社会审美意识。 “状元及第”即考中且高踞榜首。一年一度廷试,万中取一,自是了不起的大事,故有“天上麒麟子,人间状元郎”之誉。旧时科...
图1 图2 图3 “唯恐风吹去,还怕日炙消”,古人的这两句诗,最能体现薄胎瓷的特点——薄如蝉翼,轻若浮云。一件几无重量的珍宝捧在手心,在感慨其精巧绝妙的同时,既怕它被风吹走了,又怕它被烈阳晒消,真不知如何是好,这样一种矛盾复杂的心境,每每将薄胎瓷佳器捧上手心时,最是能体会。然而能让人这样激动又紧张的佳器并不多见,现将安徽博物院藏的一件薄胎粉彩瓷碗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白釉珐琅彩花鸟...
白釉红绿彩鱼纹碗,金,高6.5cm,口径17cm,足径5.4cm. 碗敞口,斜壁,圈足。内外施透明釉,胎体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碗内以红绿彩描绘鱼藻纹,外围有弦纹数道。 此碗构图简洁明快,笔法潇洒自如。 此类红绿彩器,过去一向被认为是“宋加彩”器,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不断增多,人们发现这种红绿彩器均出土于金代墓葬,不见有北宋墓出土。因此,其时代应为金代。河北观台窑、山东淄博窑、河南鹤壁窑、山西长治...
盖碗,传为唐蜀相崔宁之女所创,李匡义《资暇录》卷下《茶托子》:“建中……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取碟承之……乃以蜡环碟子之央,其杯遂定……用于世”,到明清时期盖碗广为流传。笔者要介绍的这件盖碗(见图),原为四川王禹成在1929年所置办。 由四川宣汉县档考证,王禹成为四川宣汉人,在1949年重修了四川宣汉王氏宗谱二卷(木刻本),在民国时期只有族长或由族长委派族里德才兼备有较高地位等级的人员才能编修族...
定窑白釉刻乾隆御制诗碗,北宋,高6.1cm,口径16cm,足径5.4cm.故宫博物院藏。 碗敞口,深弧腹,圈足。通体内外施釉,釉色灰白,口沿和足沿镶铜鎏金釦。外壁一周刻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御制《古玉碗托子配以定瓷碗适然成咏》诗:“谓碗古所无,托子何从来。谓托后世器,古玉非今材。又谓碗即盂,大小异等侪。说文及方言,初无一定哉。然而内府中,四五见其佳。玉胥三代上,承碗实所谐。碗托两未离,只一留...
清康熙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高7.6厘米,口径15.6厘米,足径6.1厘米。碗撇口,弧壁,深腹,圈足。外壁以黄釉为地,珐琅彩绘缠枝牡丹纹,四朵富丽的牡丹花俯仰盛开,色彩绚丽,其间点缀数朵各色小花。花朵硕大饱满,枝蔓缠绕,寓有“年年富贵”吉祥之意。内壁施白釉,外底蓝料彩双方栏内书“康熙御制”四字双行款,字体笔画粗宽,挺拔端庄。 珐琅彩是康熙时期创烧的名贵彩瓷品种之一,康熙三十五年(1696)始制,其...
定窑白釉刻花萱草纹碗,金,高5.2cm,口径11.6cm,足径3.6cm.故宫博物院藏。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黄,外壁釉面有垂釉痕,足墙切削齐整。外壁光素,内饰划花萱草纹,纹饰线条洒脱流畅。
耀州窑吴牛喘月纹碗,金,高7.6cm,口径21.3cm,足径6cm。 碗唇口,弧形腹壁,圈足。内外施淡青釉。碗内心饰菱形开光,开光外刻卷枝花草纹,开光内刻传统图案“吴牛喘月”,一轮明月高挂天空,下方一头水牛口微张,前腿直立,后腿曲膝跪地,抬头仰望明月。 此碗刻花刀法娴熟干练,花纹生动自然,为耀州窑金代青釉刻花器物中的代表作品。
霍县窑白釉凸花带字小碗,金,高3.8cm,口径10.8cm,足径3.3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碗心有一周无釉,这种无釉的现象被称作涩圈。内壁印有10组花卉和文字“郭窑”、“瓷器”。 此碗特别之处在于其花卉和文字装饰,文字巧妙地穿插于花卉间,既是一种装饰,又是一种广告语,得以宣传窑主。宋、金时期,许多民窑窑场为了市场竞争、扩大销路都采用这种行销手段。
耀州窑青釉刻花“吴牛喘月”纹碗,金,高7.6cm,口径21.3cm,足径6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青釉。碗内菱形开光内刻一轮明月高悬天空,一头水牛前腿直立,后腿弯曲而跪,头部昂起,口微张。水牛周围及开光之外刻以花草纹饰。 此碗釉色莹润如玉,刻花刀法流畅犀利,构图简洁明快,是耀州窑的一件优秀之作。 碗心中的图案原名“犀牛望月”,经过考证应为“吴牛喘月”。它出自《世说新语》:“今...
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宋,高5cm,口径15.7cm,足径3.2cm. 碗敞口,斜壁,浅圈足。通体施黑釉,内壁兔毫纹为地,碗心装饰一株剪纸梅花,外壁以玳瑁斑纹为饰。 此碗最大特色在于兔毫纹、剪纸贴花、玳瑁斑纹等多种装饰的综合运用,风格简洁大方,主题纹饰梅花突出醒目。碗的形状如斗笠,具有宋代瓷器的典型特征。
定窑酱釉盖碗,宋,通高6cm,口径12cm,足径5.3cm. 碗直口,深腹,圈足。盖顶置瓜蒂形纽。通体施酱色釉,碗口沿及圈足无釉,露胎处呈白色。 宋代定窑除以烧造白釉瓷器著称外,其黑釉、酱釉瓷器也相当精美,俗称“黑定”、“紫定”。与定窑白釉瓷器相比,这些器物烧造数量较少,因此更显珍贵。 这种形制的盖碗,在宋代北方各窑场普遍烧造,以河南、河北两省居多,除酱釉品种外还见有白釉、青釉器物。这些器物...
钧窑天蓝釉红斑花瓣式碗,宋,高4.8cm,口径9.5cm,足径3.5cm. 碗呈花瓣状。口内敛,器里凸起、器外凹进10条棱线,将碗自然分成十花瓣形,圈足。通体釉色为天蓝色,其上显现几块紫红斑块,上有铁质斑点结晶。 此碗造型别致,宛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妩媚多姿。蓝、紫相间的釉色,又如同天空中飘浮的彩云。 我国的瓷器在宋以前多以单一的青釉做装饰,钧红的烧制成功则开创了一个新境界。虽然钧瓷所呈现的红...
耀州窑酱釉碗,宋,高4.5cm,口径14cm,足径4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近足无釉。素面无纹饰。釉为酱色,釉色较亮。 酱釉瓷器是宋代中期耀州窑瓷器中出现的一个新品种,为仿宋代漆器之作,其数量较多,仅次于青瓷。酱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料中氧化铁的总量达5﹪以上。
耀州窑青釉刻花菊瓣纹碗,宋,高5.1cm,口径13.2cm,足径4.1cm. 碗敞口,圈足。里外均刻菊瓣纹,碗心印一团花。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足边无釉。 此碗为宋代耀州窑青瓷的代表作品。在装饰方面,以碗心的一朵团花为中心,放射状地向外刻出一片片菊瓣纹,布局舒朗匀称,线条活泼流畅又不失规整,反映出当时艺师们的审美观念,代表了耀州窑瓷器刻花工艺的突出成就。 耀州窑瓷器上的刻花装饰于北宋中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