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黄地绿彩海水白鹤纹碗,高6.5cm,口径15.1cm,足径6cm。 碗敞口,弧腹,圈足。通体施黄釉,锥刻海水、祥云与仙鹤图案,以绿彩填饰海水和祥云,以白、黑、红彩绘仙鹤。底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碗采用低温釉彩二次烧成技术。所绘图案笔法细腻,生动传神,表现出雍正时期御窑厂制作的官窑瓷器不计工本、刻意求精的工艺技法。 黄釉器在清代是皇帝的专用器具。仙鹤寓意长寿,为清代瓷器...
胭脂紫釉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 碗撇口,瘦底,圈足。碗内饰暗花双行龙及云纹两朵,外部通体胭脂紫釉,足内施白釉,青花双方框内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 据文献记载,胭脂彩由荷兰人卡西亚所发明,约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从西洋传入景德镇,后被称为“洋红”。此前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釉上红彩只有一种称为矾红(铁红)的彩料,因此胭脂红的引进对釉上红彩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
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高6.2cm,口径12cm,足径4.6cm。 碗口微外撇,弧壁,圈足。内壁白釉无纹饰。外壁施黄彩地,纯净无瑕,上绘梅花一株,虬枝横斜,红、白两色梅花娇美艳丽,一侧题五言诗:“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诗句上首署篆印“先春”一方,下首有“寿古”、“香清”二印。底足内蓝料彩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 珐琅彩瓷自清康熙晚期创烧后一直被视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深受历代皇帝的珍爱。雍正...
粉彩梅花纹碗,清雍正,高5cm,口径9.2cm,足径3.8cm。 碗敞口,深腹,圈足。通体粉彩装饰。里心绘三朵散落的梅花,外壁绘两株梅树,树干屈曲遒劲,枝头梅花盛开,树下绘两支灵芝。外底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碗造型厚重端庄,内、外画面互为呼应,浑然一体。在用色上颇为讲究,以黑赭色树干衬托粉色花朵,愈显示出梅树的勃勃生机。
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清雍正,高4.5cm,口径9.2cm,足径3.6cm。 碗撇口,深腹,圈足。碗内施白釉,内壁模印鹭鸶莲花图,内底心模印“永乐年制”阴文四字篆书款。外壁以胭脂红为地,上饰三个团扇形开光,开光内分别绘“寿山福海”、“福寿万代”、“竹梅双雀”图。开光之间以绿、紫、黄等彩描绘皮球花纹。外底绘一硕桃,桃实内以胭脂红彩楷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 这种集模印、彩绘于一体的装饰方...
胭脂水釉小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 瓶撇口,弧壁,圈足。里施白釉,外壁施胭脂水釉。胎体极薄,造型曲线十分优美。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瓶呈粉红色的胭脂水釉匀净光洁,在细白的底釉映衬下,更显娇丽。此碗制作过程是先烧出精致的白瓷小碗,然后采用喷釉的方法将釉浆均匀地喷射其上,再入低温小炉在800℃的温度下烧成,属于清代稀有的色釉品种之一。胭脂水釉主要用...
粉彩团蝶纹碗,高6.8cm,口径13.5cm,足径4.7cm。 碗敞口,深腹,圈足。内白釉无纹,外壁绘粉彩团蝶纹5组,每组团蝶纹由2只相异的蝴蝶与四季花卉纹构成。足底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之上受同时期珐琅彩瓷器工艺的影响而创烧的釉上彩品种。其初创于康熙朝,兴盛于雍正、乾隆时期。雍正粉彩瓷器在造型、胎釉、彩绘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此碗造型轻盈秀...
青花兔纹浅碗,清康熙,口径13cm,底径6cm,高4.8cm。 碗外壁光素。碗内青花装饰,绘花、蝶、兔等图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围绕碗心的花朵内所绘四只白兔,兔回首张望,形态写意。中心所绘动物为代表月宫的蟾蜍。外底署青花楷体“白云堂依古制”六字双行款。 明末清初以来,民窑中常见此类以玉兔为题材的日用器,多以盘、碗、杯等为主,寓意“玉兔思乡”。在江山鼎革之时,人们常借以表达对故国的怀思。至康熙时...
矾红彩人物纹碗,清康熙,高8cm,口径18.7cm,足径8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及内底均以矾红彩装饰。碗心青花双圈内绘桃纹。外绘八仙人物,八位仙人身披彩霞,手持宝物,足踏祥云,神态各异。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碗胎质洁白细腻,釉面莹亮,绘画笔触细腻。画面寓意“八仙祝寿”。
虎皮三彩撇口碗,清康熙,高5.4cm,口径12.5cm,足径5.8cm。 碗撇口,弧腹,圈足。内外施黄、绿、紫、白色相间的釉斑,俗称“虎皮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虎皮三彩瓷器为康熙素三彩瓷器中的新颖品种。器表以黄、绿、紫、白等色釉点染成斑块状,犹如虎皮斑纹,故俗称“虎皮釉”或“虎皮三彩”。传世品中多见康熙虎皮三彩碗、盘等。
黄地开光珐琅彩花卉纹碗,清康熙,高6cm,口径10.8cm,足径4.4cm。 碗撇口,弧腹,腹部略下垂,圈足。碗里光素无纹饰。外壁黄地开光珐琅彩装饰。黄釉地上有4个花瓣形开光,开光内以松石绿釉为地,彩绘牡丹与菊花。开光外绘折枝莲花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红料彩楷书“康熙御制”双行四字款,外围红料彩双方栏。 此碗所绘纹饰工整细腻,画面色彩鲜艳夺目。珐琅彩瓷器为名贵的宫中御用瓷器,因烧造数量有限,...
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清康熙,高7.8cm,口径15cm,足径6cm。 碗广口撇沿,口沿至腹部轮廓线缓收,腹部微丰,圈足。碗内光素无纹饰。碗外以黄彩为地,以红、蓝、绿、粉、藕荷等色绘盛开的缠枝牡丹花纹。碗底蓝料方框内楷书“康熙御制” 双行四字印章款。 珐琅彩瓷是清代唯一在皇帝直接授意下创烧的,其艺术风格适应皇室富贵华丽的装饰需求,较之于当时流行的斗彩、五彩瓷更具魅力。它一经问世就秘藏于皇宫内...
青花加彩花鸟纹碗,清康熙,高7.8cm,口径15.3cm,足径7.2cm。 碗墩式,敞口,深腹,圈足。口沿和足墙皆有双弦线,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碗外壁以青花加彩装饰,绘两雉鸡、双飞燕,衬以山石、牡丹、玉兰。一对雉鸡立于山石上昂首远眺,尾部一垂一翘。双燕上下翻飞,极具动感。山石用青花描绘,使用分水法表现阴阳向背。牡丹花用色较多,有红、黄、绿、淡紫等色,缤纷艳丽。此装饰...
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高5.2cm,口径11cm,足径4.4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装饰。足内施白釉,有胭脂彩双方栏“康熙御制”图章式款。 珐琅彩瓷器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
黄地粉彩红蝠纹碗,清同治,高6.3cm,口径8.3cm,足径3.8cm。 碗敞口,弧壁,圈足。器里施白釉,外壁为黄地红彩描金蝙蝠纹,蝙蝠羽翼的筋脉以金彩描绘。口沿、近足、足边饰金彩。足内红彩楷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