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遗产日活动的关注度,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现拟公开征集2019年度遗产日主题1条和宣传口号5条。 相关要求如下: 1.特色鲜明、简明易记、时代感强: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对文化遗产工作的指导精神,呼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等重点工作,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吸引力、感召...
2月28日,美国返还361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交接仪式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举行。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在仪式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此次返还是中美精诚合作的成果,中方愿以此为契机加强与美方在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交往,推动建立更加公平正义的文物追索返还国际秩序。 据介绍,这是中美两国2009年签署限制进口中国文物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以来,美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流失文物返还。此次返还的中国流...
专业人才匮乏一直被视为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发展的瓶颈。记者从25日在青岛举行的2019年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当日与山东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山东大学教学科研基地”,水下考古人员培养从此进入专业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此次与山东大学的合作,将以人才联合培养为基础,以科研合作为载体,以项目实施为依托,对水下考古学科架构、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我...
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近日,海宁市政府与全市12个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盐官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海宁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责任书强调党政主要领导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涉及文化遗产安全的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必须履行报批手续;要定期组织文化遗产安全工作检查,建立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和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加强文化...
2月25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19年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来自全国各相关单位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前,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山东大学合作协议签字暨揭牌仪式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举行。与会代表随后参观了北海基地。 在工作会上,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汇报了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
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传承北京历史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近日通过《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7章六十一条,涉及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保存、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与分类保护、传播与发展、法律责任等各个方面。 《条例》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
1月25日,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2018年度优秀项目评选活动于在文物科技大厦顺利召开。 此次参加评选的15个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是从院内报选的4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涉及建筑维修、保护性设施设计、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多个领域,是遗产院过去两年最亮点项目的集中汇报展示。 评选活动邀请陕西省内外11位考古、文保、规划、建筑等学科的知名专家,对15个项目汇报进行了提问、打分、讨论及精彩点评,共...
记者1月29日从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为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黑龙江将在未来3年着力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探索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融合途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黑龙江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构建强调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利用,在加快牡丹江市宁安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会宁府遗址等重要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同时,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名镇...
2019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1月28日晚在济南启动。孙宏瑗摄 非遗技艺展演、年俗文化集锦、文化惠民演出……2019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28日晚在济南启动,将通过举办系列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助推乡村脱贫振兴。 2019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1月28日晚在济南启动。曲艺串烧《喜气洋洋中国年》、鲁西南鼓吹乐《五福开门》、舞蹈表演《喜饽饽》等节目轮番登场。孙宏瑗 摄...
新年伊始,各省区市“两会”陆续召开。在各地“两会”上,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积极建言。北京中轴线保护、工业遗产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一个个议案、提案,为珍贵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活”起来鼓与呼。 赋予中轴线传统建筑更加丰富的生命力 从元大都到今日的北京城,在7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中轴线延续至今。北京中轴线的申遗范围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
日前,杭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发文批复《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下简称《大运河规划》),明确《大运河规划》是实施杭州市大运河保护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 自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高度重视大运河保护工作,市运河综保委委托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编制《大运河规划》。 “本次规划积极落实大运河申遗文...
日前,杭州市人民政府发文正式批复《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下简称《大运河规划》,明确《大运河规划》是实施杭州市大运河保护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 批复要求,《大运河规划》主要措施应当纳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6年修订),并与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土地利用、城市建设、道路交通、河道整治、水环境保护、防洪排涝、旅游发展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大运河规划》要严...
记者1月23日获悉,宁夏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提升博物馆服务管理和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推动文物资源“活”起来。 去年,宁夏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完善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顶层设计,持续开展非遗濒危项目抢救性保护、传承实践,博物馆引进、推出特色展览40多项,文物保护利用取得新突破。 在此基础上,今年宁夏将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完成固原古城抢险加固(二期)工程、战国秦长城多区段修缮保护工程;...
日前,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受邀参加中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并作为唯一一家地市级文物局作经验交流。该论坛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以文物服务城市有机更新和深度融入全域旅游两个实践案例,分享了湖州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的敬畏、对保护利用的坚持、对文旅融合的探索和对文物事业的情怀。 近年来,湖州收获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钱山漾文化、...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卫中17日表示,2018年该省文化和旅游吸纳就业76万人,带动13万人实现脱贫。2019年将力争通过文化旅游扶贫实现15万贫困人口脱贫,就业人数要达到87万。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占比要达到全省GDP的8%。 当日,2019年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主任)会议在兰州举行。会议还传达学习了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甘肃省委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文旅产业成甘肃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