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加强科技支撑,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建设文物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文物展示利用方式融合创新,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 文物数字化,正是借助信息技术创新让文物活起来...
图为“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成立大会现场。项菁摄 中新网绍兴10月8日电(见习记者 项菁)“文化遗产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突出优势,长期以来,中国文化遗产工作普遍存在重保护轻利用、重学术研究轻成果转化和文化传播现象。”10月8日,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陆建松在“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成立大会上表示,“活化”文化遗产是新时代文化工作的重要历史使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9月初,巴西国家博物馆突发大火的灾难性新闻震惊了全世界,即便80多名消防员参与扑救,持续了一夜的大火仍将藏有2000万件藏品的博物馆几乎烧成了空壳,只有10%的藏品幸免于难。 巴西国家博物馆的地位等同于中国故宫。据统计,故宫博物院有文物编号的馆藏为100多万件,大英博物馆馆藏文物有800万件,而巴西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却多达2000万件。单单是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就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珍贵遗存,这场...
9月26日晚,钱塘江畔六和塔下,“六和潮文化之夜”文艺晚会拉开杭州“唱响文化遗产”系列活动的序幕。据悉,杭州“唱响文化遗产”系列活动还将在苏堤春晓、平湖秋月、雷峰夕照等多个文化遗产点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
文化活动,“金九银十”。 昨日,“唱响文化遗产”系列活动首秀——“六和潮文化之夜”,在钱塘江畔六和塔前上演;杭州大剧院内,“行吟钱塘”2018杭州诗会,给与会者带来一场钱塘“声”宴;而在明天,杭州孔庙又将举办“戊戌年祭孔典礼”,纪念孔子诞辰2569年…… “唱响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提出了一个特别好的口号:“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璀璨杭城!”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在文化遗产唱响浩浩荡荡的文化篇章...
晚会现场。冯世全摄 钱江大潮浩浩,一轮明月皎皎。26日晚,正值钱塘江农历大潮,来自杭州各行各业的“弄潮儿”与市民代表齐聚钱塘江畔六和塔,一场别开生面的晚会——“六和潮文化之夜”拉开了杭州“唱响文化遗产”系列活动的序幕。 浙江拥有西湖、大运河等世界文化遗产和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入新时代,这些传统的文化遗产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与精神,并逐渐演变为主流文化。此次活动负责人介绍,举办“...
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加强与亚洲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的亚洲区域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高级研修班,完成为期两周的研修活动,于2018年9月21日在北京顺利结课。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等出席研修班结业仪式。 胡冰在致辞中对学员们顺利完成研修学习表示祝贺。他指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各国开展了一系...
9月20日至21日,丝绸之路文物科技论坛创新联盟论坛在敦煌举办。图为中外学者专家在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前合影留念。魏建军摄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俞天秀2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敦煌研究院与东京艺术大学合作开展数字与模拟混合“克隆”敦煌文化遗产,已成功复制莫高窟第57窟并在该校展出。“算是一个尝试性探索,还未大规模进行。” 20日至21日,丝绸之路文物科技论坛创新联盟论坛在敦煌...
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湖北省博物馆召开,海内外考古、音乐专家齐聚一堂,总结曾侯乙编钟等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研究成果。湖北省博物馆负责人在研讨会上透露,经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提案,国家相关部门正全力推进曾侯乙编钟申报加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擂鼓墩发现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1万多件青铜器、漆木器、金玉器。十二律俱全的编钟、尊盘、九鼎八簋、《二十八宿图》衣...
9月18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陕西省人民政府、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政府(后文简称莱法州)、德国莱法州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总局、德中友好协会联合会主办,陕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文物局、西安博物院承办的“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文化遗产珍宝”暨“视角—特里尔世界遗产图片展”在西安博物院开幕。 在开幕仪式上,西安博物院院长余红健接受德国美因茨州立博物馆馆长比尔吉· 海德博士(D...
9月18日,由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共同承办的“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论坛在西安举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德国莱法州国务秘书萨尔瓦多•巴巴罗博士,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钱继奎,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阚开沛,中共韩城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新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文化交流部部长汪清等出席论坛。 “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
9月13日,由清华大学、国际文化遗产记录科学委员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在清华大学拉开帷幕。 论坛以“创忆遗产,数字经济”为主题,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形式,以及全新的产业模式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机遇与发展,吸引了2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管理机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希腊、意大利、奥地利和...
9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17日上午的会议上,在谈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相关问题时,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提到,“我们要把这些古代的智慧融入到今天人们的生活中,使它们在今天生活中仍然成为最有尊严的、但也对人们今天生活贡献最大的一部分。” 本次论坛有啥亮点? 据了解,自2016年起,“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在故宫博物院已成功举办...
出了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城,沿S307省道向东前行60多公里,汽车转进了满目荒凉的沙丘地带,又行车许久,记者才来到了背依明屋达格山、南临木扎提河的克孜尔石窟,一睹这座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石窟的风采。 克孜尔石窟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世纪至9世纪逐渐停建,现存洞窟349个,壁画近4000平方米,并存有少量的彩绘泥塑遗迹,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1961年,克孜尔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
9月13日至14日,由清华大学、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国际文化遗产记录科学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承办的第五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论坛以“创忆遗产,数字经济”为主题,聚焦遗产创意和经济发展,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新技术和新创意,拓展文化遗产的展示、阐释方式,使历史记忆重回当代,使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传承和传播,并重塑文化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