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鹤鸣九皋——镇江焦山碑林藏名碑名帖拓片展”在市博物馆开幕,展出包含了六朝《瘗鹤铭》、唐代《魏法师碑》、明代《米芾临兰亭序》等在内的91件(套)具有代表性的焦山碑林碑刻拓片。 据市博物馆副馆长陈永贤介绍,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焦山碑林,自北宋开始藏碑,规模虽然不大,但特色鲜明,拥有以“大字之祖”——六朝《瘗鹤铭》为代表的摩崖石刻80多方、碑刻400余方,素有“江南第一碑林”的美誉。 ...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丰富的中国古代书画。其中既有晋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个画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统地反映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我们分批展出历代书画家的精品佳作,与广大观众一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分享中国书画艺术的美轮美奂。 经典藏品:米芾《珊瑚帖》 馆藏地点:北京故宫博物院 解读专家:金运昌(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
米芾(1051- 1107),字符章,早年名黻,四十一岁以后所作书翰改署“芾”,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世称“ 米南宫”、“米襄阳”。米芾为宋代著名书画家和文物鉴赏家,被宋徽宗召为书画博士,其书法博采古人之长,为一代之奇,与苏轼、黄庭坚 、蔡襄合称“宋四大家”。米芾,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在当时的北宋就名震天下、享誉朝野,在南宋、元、明、清各代乃至当代的书坛都有举足轻重的地...
一、书家简介 米芾,宋代书法大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生于北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卒于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终年57岁。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无碍居士等。41岁更名为芾,室名宝晋斋、英光室。祖籍山西太原,后迁湖北襄阳,晚居江苏镇江。曾任内廷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后世多称其“米襄阳”“米南宫”,又因其逸闻甚多、好洁成癖、狷狂自放,故有“米颠...
北宋年间,有一位个性怪异、喜着奇装、嗜洁成癖的书法大家——米芾(音同“福”),他与同一时代的苏轼、黄庭坚、蔡京合称“宋四家”,并以癫狂的个性名震一时,人称“米颠”。900多年过去了,这位书法大家依然“癫狂”:他的作品在拍卖会上屡破天价,多少人求而不得。 祖上是开国元勋 米芾世居太原,后迁襄阳,最后定居镇江。他生于北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卒于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本名黻(音同“福”...
米芾(1051——1107年),初名黼,字元章,别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净名庵主等,世居太原,后迁徙襄阳,最终定居镇江。他是北宋开国功臣米信的后代,生于世代簪缨之家。据说米芾幼年聪颖,过目成诵,年幼时便能写一手漂亮的擘窠大字。稍长以后博闻强记,不乐科举,而喜欢好高骛远之论。米芾18岁那年(1068年),靠着母亲阎氏与宋英宗高皇后的一点旧情,荫补了一个秘书省校字郎的小官,从此开启仕途。后30余年宦游...
《苕溪诗帖》是北宋杰出书法家米芾的代表作之一,当我们直面先贤墨迹,从中撷取精华神髓之际,你可知道《苕溪诗帖》背后所蕴含的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 一堆国宝只卖1000元 1963年的一天,一个青年背着包袱走进北京城的荣宝斋,说是要卖字画。工作人员一看,包袱里尽是一些撕碎的字画,年轻人喃喃地说了一句:“我想卖1000元……” “什么,1000元!”工作人员一听,不禁张大了嘴巴。要知道,那年月,10...
古往今来,上至权贵富商,下至普通百姓,许多人都喜爱收藏,演绎出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他们为得墨宝,各有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近读史书,择其六则,以飨读者。 一曰盗。唐太宗最喜王羲之书法,因思念《兰亭序》,令人察访后得知,为绍兴永欣寺僧人辩才所藏,从不示人,更不肯卖。于是,密令监察御使萧翼前去谋取。萧翼扮成书生,每日到寺内观壁画,吸引辩才注意。果然,辩才见而异之,将他引进内室,两人大谈琴棋...
深圳御宝轩展出米芾父子《山水图》册页 米芾(1051- 1107),字符章,早年名黻,四十一岁以后所作书翰改署“ 芾”,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世称“ 米南宫”、“米襄阳”。米芾为宋代著名书画家和文物鉴赏家,被宋徽宗召为书画博士,其书法博采古人之长,为一代之奇,与苏轼、黄庭坚 、蔡襄合称“宋四大家”。米芾,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他不仅在当时的北宋就名震天下、享誉朝野...
米芾《蜀素帖》 第一章书家简介及作品概况 一、书家简介 米芾,宋代书法大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生于北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卒于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终年57岁。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无碍居士等。41岁更名为芾,室名宝晋斋、英光室。祖籍山西太原,后迁湖北襄阳,晚居江苏镇江。曾任内廷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后世多称其“米...
晚清时期广府地区民间社会的“国学热”体现在诸多方面,从今天尚存传统建筑上的壁画中就可感知到其中的热度。 壁画位于中山市南朗镇关塘村陈氏凤高祖祠,画上款识: 米芾,字元章,吴人,号海岳外史。风神俊,吐逸清旸(扬)。所至人聚观之,而洁成癖,尤工临。在涟水时,客有鬻戴嵩《牛图》。元章借留数日,以摸本以易之。而能辨后,客持图求还真本。元章怪而问之曰:“尔何别之?”客:“牛目、牧童影,此侧无...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是日本侵华时期为数不多获得有效保护的珍贵文物。(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童增。 中国民间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讨文物 但战后文物追讨条件之苛刻鲜为人知 今日,是八年抗战日本投降纪念日。近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致函日本天皇明仁和日本政府,要求日本归还上世纪初所劫掠的中国文物“中华唐鸿胪井刻石”。 这是中国民间首次向...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是日本侵华时期为数不多获得有效保护的珍贵文物。(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童增。 中国民间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讨文物 但战后文物追讨条件之苛刻鲜为人知 今日,是八年抗战日本投降纪念日。近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致函日本天皇明仁和日本政府,要求日本归还上世纪初所劫掠的中国文物“中华唐鸿胪井刻石”。 这是中国民间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讨文物。 据...
宋·米芾·海岳名言 米芾,宋代著名书画家。字元章,初名黻。襄阳人(今湖北襄樊)。 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 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其中的“王”即指书圣王羲之,然而,就目前发现的存世作品来看,并无王羲之真迹。书法讲究用笔,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曾说道: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要知用笔,当然首选真迹。米芾自己也说: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