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以投江相逼求得王羲之王略帖

      古往今来,上至权贵富商,下至普通百姓,许多人都喜爱收藏,演绎出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他们为得墨宝,各有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近读史书,择其六则,以飨读者。

      一曰盗。唐太宗最喜王羲之书法,因思念《兰亭序》,令人察访后得知,为绍兴永欣寺僧人辩才所藏,从不示人,更不肯卖。于是,密令监察御使萧翼前去谋取。萧翼扮成书生,每日到寺内观壁画,吸引辩才注意。果然,辩才见而异之,将他引进内室,两人大谈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甚欢,不觉经日。辩才请他留宿寺院,点灯再叙,相见恨晚。萧翼拿出王帖,辩才说:“帖乃真迹,却非精品。”萧翼叹道:“惜乎!《兰亭序》虽有,今不得再见。”辩才来气了,从房梁上取下《兰亭序》给他看。萧翼道:“假。”二人争论不下。一天,乘辩才不在,萧翼偷走《兰亭序》,找到当地驿长,表明身份,取了绢三千匹、粮三千石给寺院,算是酬金了。

      唐太宗李世民贵为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他没有把辩才和尚绑来严刑逼供,或者掘地三尺,搜查永欣寺。萧翼就是在偷得《兰亭序》以后,仍付给三千匹绢和三千石粮作为酬资。此可谓“偷书不为偷,为窃书尔”。可敬!

      二曰逼。宋代书法家米芾在真州,谒蔡攸于舟中。攸出王羲之《王略帖》示之,米芾惊叹,求以他画易之,攸有难色。米芾曰:“若不见从,某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据船舷欲坠,攸即与之。

      米芾看到蔡攸所藏的王羲之书迹,本想以自己的藏画交换,但蔡攸就是不肯,无奈又情急之下,出此下策,竟然要跳河自杀,命都不要了。此可谓爱书如命,甚至可以为书舍命!可畏!

      三曰骗。清代扬州一盐商虽辗转购得郑板桥几幅书法,苦无上款,终思得一策。一日板桥出游,经过竹林中的院落,闻琴声悦耳。入门见一高雅长者正危坐弹琴,一童子烹狗肉方熟,香气四溢。板桥大喜曰:“汝亦喜狗肉?”老人曰:“百味莫佳于此!子似亦知味者,请尝。”于是两人并坐大嚼。板桥看四周素壁,问:“何以无字画?”老人道:“难得佳者。闻有郑板桥,老夫未见其迹,亦不敢求也。”板桥笑曰:“郑板桥即我。请为子书可乎?”老人曰:“善!”遂出纸笔。书毕,复请题款。板桥曰:“此某盐商名也?”老人曰:“吾取此名时,某盐商尚未生,且同名何妨?”板桥署之而别。一日,盐商宴客,强请板桥光临,见四壁皆悬己书,视之即昨为老人所作也,方知上当,已无奈何。

      扬州盐商喜爱郑板桥书法,本已购得作品但因未题上款,闷闷不乐,终于想出奇招。因郑板桥爱吃狗肉,于是他专设一局,请君入瓮,一番演绎,可谓煞费苦心。此可谓投其所好,骗书不为骗,只是为了爱。可爱!

      四曰求。唐代书法家张旭当初任常熟尉,有一陈牒老人常求判案。张旭每每书写判词给他以后,过几日又因琐事前来求判。张旭怒其烦,斥责之。老人曰:“观公用笔奇妙,欲以家藏尔。”张旭因问所藏,老人尽出其父书,旭视之,天下奇笔也。

      陈牒是平民百姓却酷爱书法,欲收藏县尉大人书法既无钱购买,又无值钱物品交换,更无上流社会关系请托,万般无奈,竟以告状形式求得县尉笔墨。可叹!

      五曰换。宋代书法家蔡襄为欧阳修(文忠)书写《集古录目序》,其字尤精劲,为世所珍,文忠以鼠须栗尾笔、铜绿笔格、大小龙团茶惠山泉等物为笔润。蔡襄大笑,以为太清而不俗。后月余,有人送文忠一篋清泉香饼(焚香用的石炭),蔡襄闻之叹曰:“香饼来迟,使我润笔独无此一种佳物。”

      大文豪欧阳修请蔡襄为他书写《集古录目序》,而以文房清供和香茶为酬,以物易物,但不是等价交换。贵为州知府的蔡襄也未计较,一笑了之,后来因未能换得欧阳修的香饼而遗憾,更添笑谈。此可谓以清换雅,遂成文人清雅之事也。可笑!

      六曰购。南朝梁书法家萧子云任东阳太守时,百济国使人至建邺求书。逢子云为郡,维舟将发,使人于渚候之,望船三十余许步,行拜行前。子云遣人问之,答曰:“侍中尺牍之美,远流海外,今日所求,唯在名迹。子云乃为停舟三日,书三十纸与之,获金货数百万。

      百济国求购萧子云墨宝不惜重金,使者远远在河滩上等候萧子云船至,船将近时他边走边拜迎上前去。萧子云没有马虎应酬,竟然停船三天专门为他书写尺牍三十纸。此可谓求购者至诚,书法家至精,投桃报李啊!如此精诚,可赞!

      上述古代那些可敬、可畏、可爱、可叹、可笑、可赞的轶事,是收藏的非常之道。当今收藏者应当尊重艺术家的创作劳动,不能总想着不费分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艺术品也是一种商品,你想收藏,若非艺术家主动赠送,还是请花钱购买吧。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