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书画家米芾以仿品偷换名画弄巧成拙

      晚清时期广府地区民间社会的“国学热”体现在诸多方面,从今天尚存传统建筑上的壁画中就可感知到其中的热度。

      壁画位于中山市南朗镇关塘村陈氏凤高祖祠,画上款识:

      米芾,字元章,吴人,号海岳外史。风神俊,吐逸清旸(扬)。所至人聚观之,而洁成癖,尤工临。在涟水时,客有鬻戴嵩《牛图》。元章借留数日,以摸本以易之。而能辨后,客持图求还真本。元章怪而问之曰:“尔何别之?”客:“牛目、牧童影,此侧无。”

      《米芾换画》讲的是宋代大书画家米芾以仿品偷换名画的事。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以善画牛而闻名。他的作品常被视为价值连城的宝物,为人们所珍藏。有一天,正在涟水做官的宋代大书法家米芾见一人拿了戴嵩的一幅牛图沿街叫卖。他越看越爱,便对卖画人说暂借一天观赏,第二天奉还。

      米芾的临摹手段极其高明,所临的作品几可乱真;他因此常将临作归还人家,自己留下真迹。这一次他如法炮制。谁知卖画人拿到米芾归还的牛图后不久,又找上门来,一口咬定说米芾归还的是赝品,要求他将真本归还。米芾大吃一惊,问他何以如此肯定此为赝品。卖画人说:“珍本的牛眼里有牧童的影子,你看看你这幅牛眼中什么都没有,这怎么瞒得过我呢。”戴嵩画的牛眼里居然有牧童的影子,这是米芾万万没有想到的。所以他只好尴尬的将真品还给了人家。

      今天许多低幼读物中如《少儿课外知识精选》、《智慧故事》等也常见到“米芾换画”的故事。米芾的书画被人喻为圣品,艺术造诣极高。但他也是一位爱画如命的大收藏家,往往为了把人家的字画弄到手,不择手段,真是无所不为。这种为人劣迹是世人所不取的,因此有这个故事留传后世,其弄巧成拙的尴尬被后世所取笑和警示。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