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王玉良作品 张桂徵作品 当代中国画坛,有许多画家伉俪,如谢稚柳与陈佩秋、刘凌沧与郭慕熙、刘力上与俞致贞、潘世勋与蒋采苹、马振声与朱理存、杨力舟与王迎春、赵国经与王美芳等,均声名显赫,驰誉中外,堪比古代赵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玉良、张桂徵夫妇亦是其中的翘楚。 我与王玉良、张桂徵夫妇相识二十余年,对二位的艺术成就深为折服。 王玉良先生擅雪景山水,而且独树一帜。他充分...
女工笔画家张玥近照 在中国的版图上,安徽巢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肥沃的南方大地,这里群山环抱,戴峰叠翠,山清水秀,风光迷人。更因这里人杰地灵,俊才辈出而受到世人的关注和敬慕。进来,又因这里的工笔女画家张玥力憾画坛20余年,终以独特而优秀的艺术作品露尖画坛,更吸引人们把目光投向艺术宝地巢湖。 不久前,我仔细拜读过张玥系列工笔画作品,深深地被张玥笔下细腻、淳朴、恬静、灵秀的人物形象而...
值此岳石尘先生逝世十二周年之际,桐乡市博物馆特举办“世纪画坛不老松——岳石尘书画精品展”。本次展览共展出博物馆馆藏岳石尘书画精品63件。 岳石尘,字曼倩,号翠冷居士、隐庐主人,晚号肯堂老人,桐乡人,1902年生。1918年,师从嘉兴鸳湖派画师仲小某。1937年与夏贞叔、仲咏沂等人创办“梅泾书画社”。1960年应聘任苏州“吴门书院”书师。2003年逝世,享年102岁。 岳石尘擅人物、山水,尤精花...
来源:《翠苑·民族美术》第18期(2014.12) 摘 要:美术风格和思潮的多元化及各派之间的门户偏见和频繁论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国十年(1927-1937)美术发展与政治、思想文化局势甚至时局变更之关系甚为密切的事实,这一时期有三个重要特征:一,从全社会范围而言,西化潮流渐弱,画坛势头发生微妙的逆转,传统书画艺术日益恢复自信,不少西画家转向中国画;二,形形色色的美术社团和美术展览会层出不穷,...
著名画家徐兆孜近照 徐兆孜,男,1964年出生山东省平度市,法号:龙潭居士,著名山水画家。他秉承传统技法,以学问涵养笔墨,以其独特的风格享誉画坛。 著名画家徐兆孜花鸟作品 徐兆孜父亲徐国华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自幼受父亲影响,从小就研习笔墨艺术。后拜张伏山为师,主攻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张伏山老师指导下,他的艺术技法迅速提高,所勾出的线条力透纸背,宛如刀刻,浑穆苍古,直入炉火纯青之境。 著...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陈慧)马耘(马云),字天行,号溯墨堂主,师从王友谊、卢禹舜等学习书法、国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长春书画院特聘专业书画家。代表作品有《观物游心》、《月印万川》、《桃源深处》等。被誉为现当代中国画画坛“新古风”的倡导者。 近日,马耘接受中国文物网记者的专访,向记者介绍了自己与中国画的渊源以及其在追求艺术道路上故事。 马耘...
抗战时期,历史上出过多少英雄豪杰,他们或奔赴前线杀敌,或敌后战场游击。在书画界,有那么一批九死不悔的画坛女杰,发奋挥毫,为国担忧,替民解难,他们用色彩和线条激发一切救亡力量,唤醒民众抗日热情。在她们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抗战救亡的血与火;在她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艺术与人生的统一。她们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与对待艺术的至诚感动着每一个人。 潘玉良 妓妾到画魂 巾帼英雄潘玉良 从备受唾弃的妓妾到...
心泉·光荣(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这几年来,我总会利用节假日和休年假的时候往外省跑,既去看些水平不俗的好展览,也与省外的老师见面取经,甚至还有机会与各地的拍卖行、画廊老总们聊聊收藏市场的现状。既提高眼光,也增长智慧,还为了可以了解当今国内艺术市场的最新走向,三者合一,对我进行艺术与收藏的研究大有裨益。 作为土生土长的岭南艺术从业者,每到一地,我都会向经朋友们介绍认识的、活跃在艺术市...
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年会暨关良作品展及以“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关良”为主题的学术论坛于1月13日至2月8日在东莞旗峰山艺术博物馆抱朴堂开幕。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关良先生从上世纪40年代到1986年逝世前的作品100余件,作品涵盖戏剧人物油画、水彩画、书法、瓷版、瓷盘等,是关良逝世后最大规模的集中展示,梳理了关良先生绘画风格演变的历程。著名收藏家刘益谦先生、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赵...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画家徐姺画一幅《钟馗捉鬼图》,落款时先写了“鬼”,下面不知如何落笔了。画家黄养辉见之,建议画题改为:鬼敢来乎?一下子化腐朽为神奇。徐姺受其启发,以后凡画钟馗,皆题为:鬼敢来乎? 书法家瓦翁生性豁达,幽默开朗。曾为自己撰写挽联,上联为:告别了花花世界;下联是:再见吧人间天堂。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吴冠中先生在家撕画。吴冠中是名画家,社会影响大,价格自然高,撕画...
我自幼喜画,晚年恰逢盛世,得以客居北京,故十分关注画坛动向。经数年观察,令人非常失望。 北京有很多画院、研究院等艺术机构,这是好事,能够促进艺术的发展,可很多画家的作品质量不高。更有甚者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画理、情理皆不通却以“名家”自居。另外,此起彼伏的展览和自吹自擂的画册、卡片之类资料也令人目不暇接。其水平和作品格调实在不敢恭维。就连买票到美术馆看展览都有吃亏上当的感觉。 我总...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独具慧眼在茫茫画坛中选出曾竹韶、孙天牧、秦岭云、穆家麒、娄师白、戴泽、韦启美等七位当今堪称大师却鲜为人知的画家,以自己对其作品的理解,对其经历的体味,加以刻画和描述,完成了中国画史上重要一笔。书中不仅写画家的画,有时更多的笔墨给了鲜为读者所知的画家个性化的经历。作者认为,人与画、画与人是密不可分的。咫尺之间对画法画意的掌控,完全来自画外的生活,即所谓的“功夫在诗外”。 ...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画在我国经济出现全面振兴和改革的大好形势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到现阶段,不少大学设美术学院,不少小学设中国画兴趣班,幼儿园请专业画家教小朋友画画,少年宫不断招收学中国画的学员;几乎每个区、县、市、省、都有国画群众社团或国家成立的画院,政协、各民主党派、各级老年大学和老年协会也大多开办了国画学习班……中国画达到了空前的兴旺。 但是,在画家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成员素质、水平...
中国画家们的艺术创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轻狂浮躁——甚至有些画家的创作态度可以说是厚颜无耻。中国文化观念之中最为风雅潇洒的书画创作,在许多人的观念与行为中变成了看似潇洒的戏耍与胡涂乱抹,尤其是在最需要功力的写意绘画领域,这种歪风最为盛行。 究其原因,大致不外以下几个方面:一,笔墨功力不足,又没有耐心研习补足,却故作狂态,装作高人;二,文化修养不足,既没有什么见识,也没有什么创造力,只好应付...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所谓的主流画坛也日益江湖化,并日益演化为彻头彻尾的名利场。“这才是最大的江湖,这才最让人厌恶痛绝。” 陈履生认为,可以认定江湖画家的核心问题,是他们并没有继承、体现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纵然他可以说得天花乱坠,名片上印了多少如雷贯耳的头衔,挂出与多少国内、国际政要的合影。艺术江湖化后,就消解了它应有的尊严。 貌似全世界的艺术界中,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