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士评北京画坛:“书画家”应多一点自知之明
2014-12-16 16:21:00 来源:《大书画》网 已浏览次
我自幼喜画,晚年恰逢盛世,得以客居北京,故十分关注画坛动向。经数年观察,令人非常失望。
北京有很多画院、研究院等艺术机构,这是好事,能够促进艺术的发展,可很多画家的作品质量不高。更有甚者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画理、情理皆不通却以“名家”自居。另外,此起彼伏的展览和自吹自擂的画册、卡片之类资料也令人目不暇接。其水平和作品格调实在不敢恭维。就连买票到美术馆看展览都有吃亏上当的感觉。
我总觉得书画之道无比神圣,它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千年历代先贤所积累沉淀之精华。只有生而知之者才可能在画坛上有所建树。这几年来我经常遇见一些所谓“画人”混迹于画坛,扰乱书画市场,格调之低劣、品味之庸俗实非语言所能表达也。这些人善于打着各种名头、职称的幌子招摇过市,骗人钱财。
先辈遗留下来的传统精髓分文武之术,书画算是文术的一种。不管是文也好武也罢,中国的艺术重点讲的是功夫。而这功夫绝不是拉几年花花架子,搞几个小名堂,勉强画了几卷废画就能蒙混过关的。四十多年前,我也曾不服齐白石老先生,认为他无非是画一些鱼虾草虫罢了,而我则能画刀马人物。而如今,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练方才领悟到齐先生笔墨功夫实非常人能所及也,年少轻狂,无知者无畏也。
就目前而言,数十年来我心中敬仰的画坛高手名单随着自己阅历的提高和水平的增长被我从记忆中逐渐抹去,所剩无几。很多人为什么会被人由仰视到俯视?究其原因,很多是自身的问题,包括格调、人品、悟性、才气、勤奋等等。
现今有人动辄就搬出外国人说事,说自己的书画作品在国外“荣获”过某某奖,旅美旅欧等国多少多少年等等。实际上他们在地球上转了好几个圈了,仍然没画出什么像样的作品来。外国人根本不懂书画,更没有发言权。以外国人的审美标准来衡量中国书画作品真是“一种无尚的荣耀”!老祖宗要是在天有灵真不知作何感想?有才气的画家应该奋发图强,力争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不要只是搬老外、请领导、搬名人,演出了几出闹剧,无非想多弄点儿散碎银子罢了。
总之,北京画坛缺乏是功夫。除了几个已故画家有丰碑示人以外,目前追求功夫的人少而又少,况且追求功夫也得讲究火候,急于求成,只能做夹生饭,其后果也是不好的。很多人仅以形式美来自欺欺人,殊不知形式美本来就不是一流人才要花费心思的事情。一流人才是生而知之的,君不见陕北的剪纸老太太出国后竟能把老外镇住,可见像毕加索这等人才不用在北京城里找,黄土高原上就有的是。
我并不是痴人说梦,当今社会尽管国民素质已大有幅度地提高,但在书画界,糊涂之人不是少数,在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圈里,很多迷茫无奈,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起混,明明连自己也看不明白,却怕别人说自己无知,不敢声张;明明天生就不是搞艺术的料,却非要用所谓创新来为自己打圆场;全身的艺术细胞都没有人家脚后跟上的多,还充大头。这种人,可能运气好,得逞一时,可历史是无情而公正的。
搞艺术是一件非常痛苦的差事,其成功率最多不过千分之一二,所以我建议在这个圈子里永无出头之日的人,不如趁早该干啥干啥去,千万别荒废了自己的青春。
北京还有很多什么班,办了一期又一期,但也没见搞出几个像样的样板来,只是为了赚钱,竟不怕大批废品学生到社会上糟蹋自己的牌子,虽然这是两厢情愿的事情,但你不怕孩子和家长将来有一天明白过来会骂你们吗?要知道学生找个好老师难,而老师找个理想的学生就更不容易。多少有作为的人最后的遗憾即是终生没有碰到一个称心的弟子。上帝不可能把整筐整筐的才子倒向人间。
还有不少人,胡子已经一大把了,排了很多年队,也弄了个教授什么的头衔,好像是功成名就,可看其作品,其实连门都没有找到,真可谓悲哀至极。更有甚者,有人到老不甘自己的无能,硬是把自己的无能广而告之,不光自己丢人,连单位都不光彩。实在不知其损失了多少,自己却还陶醉在满足之中。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