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月20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省东至县文物管理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4-2015年对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境内的华龙洞进行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累计发现包括1件古人类头骨化石在内的20余件古人类化石、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大量具有人工切割或砍砸痕迹的骨片和2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 华龙洞是在我国发现的又一处重要的包含有头骨化石的直立人(猿人)化石...
①中华乳齿象起源和迁移假说 ②头骨抢救发掘现场 ③中华乳齿象头骨 近日,国际学术刊物《哺乳动物进化》在线发表了中美两国科学家共同研究的 “中国西南地区最晚中新世发现的最原始的中华乳齿象的头骨”的最新成果。这项成果有望揭示长期以来困扰古生物学界的中华乳齿象的起源和迁徙的谜团。 项目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世骐认为,中华乳齿象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一种独特的长鼻类化...
此片为较少见的刻辞人头骨,残片仅存3片,实物尺寸为3.9×3.7厘米,大小相当于于一元钱硬币。刻辞人头骨大多是用在商王杀伐某方国的首领以祭祀祖先,并在其头盖骨上刻辞记事。此残辞所记当为用某方国首领首级来祭祀。其上文字以双刀勾勒线条,形态雄浑庄重。释文“方白(伯) 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的国家典籍博物馆年度大展“甲骨文记忆展览”在北京开幕,65件精选珍品集体亮相,包括人头骨这样极罕有而...
2000多年前,出现在新疆古人头颅上的圆形、方形孔洞,究竟是战争留下的创伤还是治病驱邪的结果?近日,自治区博物馆原创专题展《逝者越千年——新疆古代干尸陈列》对外展示了新疆多个墓地发现的这一头骨穿孔的神秘现象(上图)。 中央民族大学一篇《新疆考古发现的头骨穿孔现象》研究论文显示,截至2012年,新疆26处墓葬群出土的穿孔头骨数量已超过68个,是全国出土穿孔头骨最多的地区,穿孔头骨出土年代以距今28...
俄罗斯阿尔卡伊姆古城境内出土一个奇特长椭圆形头骨,疑为外星人所有。(网页截图) 据英国《镜报》7月27日报道,世界上最神秘的地区之一、有“俄罗斯版史前巨石阵”之称的阿尔卡伊姆古城(Akraim)内日前出土一个奇特的长椭圆形头骨,形状和人类头骨相差巨大,被怀疑为外星人头骨,但考古学家对此表示质疑。 考古学家初步判断显示,该头骨属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一位女性。不过,因为头骨外形呈现奇特的长椭圆...
“羊羊得意”迎新春,2月13日,西安市民王明哲先生将自己收藏的一件4只犄角的山羊头骨标本捐赠给陕西自然博物馆。该标本产自宁夏吴忠地区,是一个成年个体,头骨长50厘米,每个角长40厘米。羊长4只角是遗传变异所致,4角羊成活率不足百万分之一,所以说非常罕见。一般来说,体格比同龄羊要健壮,奔跑速度也比同龄的快,而且非常好斗。 目前标本陈列于古生物长廊展厅中,市民可以在春节期间欣赏到这件标本。
朱泓(左二)正在对古尸进行研究 做过颅骨环钻手术的头骨 法杖及法杖上的牛胶残留物 小河公主颈部与胸前的树枝状物质为3600多年前的奶酪 距今3500年以前,生活在罗布泊腹地的小河古人生存环境恶劣,吃的食物粗糙坚硬,劳动量又大,然而,小河古人却很聪明,他们会用发酵乳制作奶酪,用熬制的牛骨胶制作黏合剂,甚至能成功地操作开颅手术。 1月30日,2014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上,吉...
和政始柱角鹿头骨化石的素描图及其鹿角的横截面变化 采集自甘肃临夏盆地的和政始柱角鹿头骨化石 “我们研究化石有三个意义,一是生物进化,二是地质时代,三是生态环境。因此要求化石必须是真实的,最好能保证一定的完整性。” “找到完整的化石材料,对考古来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发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研究员邓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
据英国《镜报》12月6日报道,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艺术系毕业生李 瓦格斯塔夫(Lee Wagstaff)将其亡父的头骨碾碎后,利用3D打印机重新制作出一个新头骨,并纹上与自己头上相同的刺青,以此来彰显他与父亲间的联系。 这名来自英国索森德的学生用了5年时间将身上刺满纹身,这些纹身通常是来自不同文化的几何图形。他打算将其中的一些图形纹到父亲的新头骨上。而这项艺术作品将于2015年在伦敦公布于众。...
本周一(8月25日),一份研究表明,较之拥有更大大脑的现代人类儿童,相关工作人员并未在南非发掘出土的300万年前古人类儿童头骨中发现任何有关颅骨软颅之类的迹象。针对汤恩幼儿(TaungChild)化石是否可能代表了融合头骨最早迹象的长期争议,此次研究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最新的贡献。图为1924年发掘出土的3岁古人类幼儿头骨遗骸化石。它作为在非洲发现的首个早期人类化石,引发了人们对这一地区是否是...
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在和县城西北45公里的陶店汪家山北坡,地处长江下游,而“和县猿人”所处的年代在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之间。1980年1月4日,在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被掘出。经专家鉴定,“和县猿人”头盖骨系3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人类头骨化石。它的发现,为研究人类起源与发展,研究南方和北方古人类的共性和差异以及探索中华文化渊源和长江沿地的发育史,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1988年...
图为南京直立人化石 许兴昆 摄图为南京直立人化石 许兴昆 摄 中新网南京8月11日电 (田雯)11日,距今50-60万年前的南京直立人一号头骨化石、距今24万至50万年前的二号头骨化石,在阔别21年后,又回到了他曾出土的地方——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公园,并在这里亮相于世人眼前。 当天上午,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公园正式开园。他位于南京汤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占地74.7公顷。遗址公园由南京直立人化石考古遗...
数月前,阿根廷科学家发掘出土了一具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巨大恐龙化石遗骨,轰动业界。经有关专家初步鉴定,该恐龙具有细颈、长尾,依靠四肢行走,属于生活在约9000万年前白垩纪(Cretaceous)时期的草食性蜥脚类雷龙新物种。2011年,生活在巴塔哥尼亚(Patagonia)一偏远地区的农场工人意外发现了部分恐龙化石。2013年1月,随着发掘工作的推进,尾部、躯干和颈部等完整遗骨先后顺利出土,为全面...
古墓里的石棺 图片由怀远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孟庆沄提供 日前文物部门在怀远县褚集乡发现一个汉代古墓,经发掘,工作人员在墓内发现四颗古人头骨,四人合葬,这在我省考古发掘中十分少见。除此之外,古墓内还雕刻有精美的龙纹图案,专家推测墓室主人在当时应该具有一定地位。 玉米地里发现盗洞 经文物专家现场勘察,这座古墓位于怀远县褚集乡与蒙城县王集乡交界处,墓葬外部处在褚集乡三湖村...
山东省博工作人员在现场拓印甲骨文 “一片片有关联的甲骨缀合在一起,就能知道几千年前发生了什么。”当普通人对着甲骨文直呼“天书”时,中国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却如获珍宝。对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文研究团队来说,这就是甲骨文的乐趣所在。 甲骨展示殷商战争过程 5月16日,山东博物馆仓库旁不远处的一间办公室里,10名社科院甲骨文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甲骨拓印工作。 拓印前,工作人员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