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所:中国南方发现最早的中华乳齿象头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①中华乳齿象起源和迁移假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②头骨抢救发掘现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③中华乳齿象头骨

 

  近日,国际学术刊物《哺乳动物进化》在线发表了中美两国科学家共同研究的 “中国西南地区最晚中新世发现的最原始的中华乳齿象的头骨”的最新成果。这项成果有望揭示长期以来困扰古生物学界的中华乳齿象的起源和迁徙的谜团。

 

  项目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世骐认为,中华乳齿象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一种独特的长鼻类化石,上新世和早更新世时期在该地区广泛分布,之前最早发现于中国山西的榆社盆地。

 

  然而,由于缺乏更早的化石记录,国际上主流学术观点一直认为,中华乳齿象是由美洲的居维叶象亚科的某一成员进化而来,在上新世时进入东亚,到达中国北方。

 

  而在昭通水塘坝新发现的中华乳齿象的头骨,把中华乳齿象的化石记录又向前推进了约一百万年,并且把中华乳齿象最早的起源地推向了中国云南含古猿的晚中新世地层分布区。该研究指出,中华乳齿象在早期牙齿型态上有一些脊型化的倾向,从而容易与同时存在的轭齿象类混淆,造成中华乳齿象的祖先类型长期难以被识别。

 

  该研究同时也指出,在最晚中新世,由于青藏高原的持续隆升,造成东亚夏季风的增强,使中国北方在最晚中新世和上新世气候变得比先前更加湿润,这就促使中华乳齿象和剑齿象等喜湿的动物在该时期向北迁移。

 

  该项研究2006年最早得到美国加州大学人类起源研究项目(RHOI)项目资助,获得重要发现;2009年以来得到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昭通市人民政府、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宾夕法利亚大学、美国贝尔玛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昭阳区人民政府等机构的经费资助。

 

  该研究是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昭通市文物管理所、昭阳区博物馆等单位的20多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合作完成的系列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