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永乐(1403—1424) 高9.7厘米、口径50.5厘米、底径34.8厘米 明永乐(1403—1424年)、宣德(1426—1435年)时期是明朝国力最强盛的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制造业的繁荣昌盛和烧瓷技术的不断进步,此时生产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花色泽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被称为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 天博藏明永乐青花枇杷绶带鸟纹盘,高9.7厘米,口径5...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76年) 北京顺义龙湾出土 高13.5厘米 径10.4厘米 青铜簋从春秋时期便迅速退出历史舞台,至战国时期已颇为罕见。这种铜簋也是燕国特有的造型。
家居房屋设计中,走廊是连接各个房间的枢纽,为了使空荡荡的走廊过道没那么单调,不少家庭都会选择在走廊尽头或墙上挂上一些装饰画以增添些色彩,不仅美化了走廊的视觉效果,来来往往间,让人心情愉悦,也会显得整个家庭特别的上档次。走廊过道一般挂什么画呢?有眼光的人都会选择一幅花鸟画,画面精美,寓意吉祥,精致简约但不简单,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欣赏一些常见的走廊过道花鸟挂画吧。 1.富贵天香牡丹图 ...
清 中期 长54厘米,宽45厘米,高97厘米 此对官帽椅搭脑为罗锅枨形式,圆材。靠背为一整块独板,上雕花鸟纹。扶手延伸至鹅脖外,微向外翘,无联帮棍。椅座攒边打槽装板,板上镶席心。椅座下四面均饰素面牙板、牙头。四足间装赶枨,迎面枨下装角牙。这一对四出头官帽形制略小,但椅造型古朴,材质优良,为这一时期之精品。(撰文:满明辉)
清 康熙 高32.2厘米,口径50.5厘米,足径31.1厘米 盆通体呈八方形,折沿,深腹。通体五彩装饰,盆身绘花鸟图,老树新枝,梅花、玉兰绽放,喜鹊栖于枝上,折角处绘翠竹纹。折沿上绘折枝花卉和飞鹤纹,近足处外壁凸起如意头八个,内绘折枝花卉纹。折沿下自右向左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底有一圆孔。 康熙官窑五彩多为碗、盘等小件器物,大件器物有花盆、瓶类。此器形制较大,古朴浑厚...
清 高12.6厘米 作者: 1960年周德蕴先生捐 翡翠料,呈深绿色,质地苍润。中心部位是一茄形小瓶,四周透雕蔬果枝蔓,线条卷舒自然,在枝叶间可见两颗新长出的嫩茄、三串葡萄,三只轻灵的小鸟,振翅欲扑的蚱蜢,蝉及松鼠,一幅颇具生气的菜园小景。瓶口内壁有一凸稜,疑原有插入的瓶盖,惜盖失。 该瓶雕工精湛、构图复杂细腻,属清代玉雕的佳作。
商 1953年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出土 长7.8厘米、宽3厘米、厚0.2厘米 此器为扁平片雕,呈伏卧状,头部有冠状饰,长角向上勾卷,喙部镂空,宽尾下垂。《诗经·商颂》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之句,传说,商人的始祖母简狄吞食玄鸟之卵而生下商的祖先契,所以商人崇拜鸟,鸟形佩在商代玉器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商 长4.1、宽3.1厘米 此器为扁平片雕,正面展翅状,喙尖突,大圆眼,颈部略束,双翅外缘加工成卷云形勾曲,尾部圆钝,有爪。背部正中有圆孔,孔与鸟颈之间有斜向绑扎痕迹,在孔眼处穿插而过。
西周 长6.2、宽4厘米 鸟首有冠状突起,沿颈部向后舒展,末端向上翻卷。尾分两支,长尾向后伸展末端翘起,短尾向前弯卷直抵下腹。圆眼、钩喙、宽尖翅、粗短足,形态古拙,立体感强。在喙、冠末和短尾羽三个弯卷处钻三个透孔,胸部转角处也有一个穿孔,这四个孔可以将鸟形饰加以固定。鸟身纹饰线条基本为比较单一的直线或曲线,但胸部则雕刻比较特殊的卷云纹。玉鸟形象简化,图案与青铜器上的鸟纹具有一定共性,与...
战国 中期 1957年河南陕县后川出土 通高43厘米 口径12.2厘米 足径14.5厘米 器侈口,长颈,铺首衔环耳,深鼓腹,圈足。盖略上拱,缘置四环纽。器通体铸纹槽,以铜嵌入,装饰五层花纹。每层纹带均由四组对称走兽构成,形态各异。各层纹带之间均以“工”字状纹间隔,每对走兽之间除第四层以饕餮纹间隔外,其余也均以“工”字状纹间隔。圈足嵌饰“工”字状纹带。器盖嵌饰内外两周卷云纹,一纵一...
新石器 石家河文化 1955年湖北天门罗家柏岭出土 残长7厘米、最宽2.2厘米、厚0.7厘米 此器身呈长弧形,一端保留完好,鸟首饰勾云形冠饰,圆眼,突鼻,喙向下勾卷,面部有勾云纹,颈部有两组凸弦状棱。鸟首之冠、喙和颈部等都进行了抽像化的艺术处理,表现出神鸟特征和器物本身非比寻常的价值。另一端残断无存。商周以后的玉器中,动物形像作为璜形器两端装饰的组合形式得到普遍应用。
商 长11.5厘米、宽3.5厘米、厚0.4厘米 此器片雕,两面纹饰相同。内为凤鸟形,头有角,角从脑后垂至背部并向上弯卷。胸前挺,双翅并拢后收。尾分为大小两支,各向上下卷曲。鸟身饰直线或曲折线的翎羽纹及卷云纹。援为一大一小两支,均弧形,中央有脊,两侧带刃。大援根部外侧有扉棱,脊上有穿孔。援虽然是戈的刃部,但体量远不及内,并正处于鸟首的顶部,实际上充当了鸟的冠状翎羽,装饰作用明显,显然其作...
商 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长9.9厘米、宽2.7厘米、厚0.3厘米 此器两件,形式基本相同,双面雕,纹饰一致。凤站立状,头顶高冠,冠刻勾云纹,边缘出脊齿。凤尾分双叉,粗腿带爪。形式古拙,体型粗壮,尤其是尾羽与粗足的配合,与同墓出土的玉鴞造型十分相近,不过凤首的长羽冠又与普通的玉鸟不同,显然被赋予了神话色彩。凤为商人崇拜的神鸟,玉凤佩应是商王室贵族佩带之物,用...
商 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长26.5厘米、宽8.2厘米 此器长方形,圆形挂孔。两面纹饰相同,均为阴线刻凤鸟纹。凤鸟顶部有弧形冠,勾喙,臣字眼,桃形大耳。双翅并拢,尾端内卷。足直立,刻有尖爪。磬为传统乐器之一,妇好墓内出土多件石磬,分直方型和曲尺形两类,有的表面还刻有文字。虽然乐器不是妇好墓玉器的主体,但却是重要构成之一,标志礼乐制度可能正在形成之中。
明 纸本 纵18.1、横54.5厘米 1976年何真先生捐 捐赠 周之冕(16—17世纪)字服卿,号少谷,江苏吴县人。善绘花鸟,亦善古隶。为我国明代著名的花鸟画家之一,《明画录》有传。此扇面泥金,绘花鸟。一画眉立于白梅枝上,双勾翠竹掩映,画面春意盎然。右上自题:“汝南周之冕”。画上有张凤翼题诗:“老干含春意,疏枝吐玉花。酒阑明月上,移影卧窗纱。”下钤朱文篆书“伯起”印;薛明益题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