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15日,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右)在捐赠仪式上向朝阳济赞堂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馆长李海君颁发捐赠证书。 当日,辽宁朝阳济赞堂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向上海自然博物馆捐赠了十件古生物化石,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赫氏近鸟龙化石和三燕丽蟾化石,以及形态保存完好的辽西满洲龟化石、辽蝉和异羽叶等未鉴定和未定种的古生物化石,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近日,中国科学家针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的一项研究表明,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这为长期存在争议的三叶虫演化问题提供了最新的研究资料。 宜良红石崖虫化石发现于云南昆明附近寒武纪早期地层中,是继云南寒武纪澄江生物群中发现中间型始莱德利基虫后,在中国发现的保存形态完整腿肢的第二种三叶虫。 负责这项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赵方臣介绍,现生的节肢动物主...
5月17日,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举行“金鸡破晓”古鸟类特展,20余件化石珍品与民众见面。 本次展览由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等单位主办,来自中国地质古生物界和博物馆界的专家学者、化石保护管理部门以及沈阳师范大学师生出席了开幕式。 辽宁被誉为全球“鸟的故乡”。本次展览以鸟类起源演化为主线,介绍鸟类及飞行起源、辽宁中生代鸟类的分类演化及古生态特征等内容。 记者看到,展品主要包括...
辽宁省境内古生物化石赋存丰富,有着“世界第一朵花绽放,第一只鸟飞起之处”的美誉。为进一步保护这些古生物化石,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开始对省内重点古生物化石进行登记,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此次为古生物化石“上户口”的对象为辽宁省境内具有化石藏品或展品的各类博物馆,以及其他单位、个人在《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前收藏的重点古生物化石。化石收藏单位及个人需到所在地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登记,登记的重点化石...
昨日,专家们对小江豚进行测量,准备开始制作标本。记者李博摄 深惠港三地联手救援抹香鲸事件,引发市民对鲸豚类海洋哺乳动物的关注。近期深惠海域相继发现3头江豚尸体的消息,又让市民感觉非常揪心。 昨日,中山大学科研人员前往大鹏新区深圳国际生物谷海洋产业园对3月18日在南澳办事处鹅公湾发现的江豚尸体进行剖检,发现这是头出生不足半月的雄性江豚。深圳博物馆在剖检后将这头江豚带走,将制成深...
18号,如东县首个以海洋生物为主题的博物馆“香鲸馆”正式开馆,开馆首日吸引数千人前去参观。 “香鲸馆”占地约400平方米,主要用于去年在洋口港海域搁浅抹香鲸标本的保管陈列。馆内目前展示的是其中一条抹香鲸“沙沙”的剥制标本,长16.7米、宽4.3米、高4.1米,重1500多公斤;骨骼标本长14.6米,重近1000公斤。除抹香鲸标本及龙涎香、牙齿、眼睛等相关展品外,“香鲸馆”内还布...
2016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龚德才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Plos One》发表长文《8500年前丝织品的分子生物学证据》(Biomolecular Evidence of Silk from 8,500 Years Ago)。该文报道了对河南中部地区贾湖史前遗址的重大研究成果,在贾湖两处墓葬人的遗骸腹部土壤样品中,检测到了蚕丝蛋白的腐蚀残留物。根据遗址中发现的编织...
1月6日,记者从安徽省国土厅获悉,安徽省休宁、巢湖、潜山三处化石产地入选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产地。其中,休宁重点化石产地,产出距今约6亿年的多细胞生物化石。 中国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布公告,认定第二批15处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安徽省休宁、巢湖、潜山三处化石产地入选,为入选数量最多的省份,也是该省首次获此殊荣。 休宁蓝田生物群化石产地,产出距今约6亿年前埃迪卡拉纪的...
记者昨日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家海洋博物馆馆藏一枚贝壳珍品——龙宫翁戎螺。这枚海洋贝类“活化石”,将于2017年国家海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时与观众见面,届时市民可以相约来此一睹龙宫翁戎螺的风采。 据了解,人类对贝类的研究,始于2000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世人发现过一种金字塔形的美丽海螺化石,它的外形很像世人想象中的海龙王宫殿,便将它命名为“龙宫翁戎螺”,又...
想看远古时期的“生物”,那么,就来集美。日前,“古生物化石展”在陈嘉庚纪念馆开展。展览由集美学校委员会、华侨博物院、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主办,展期持续至10月10日。 此次展览展出的是厦门九三学社华侨博物院志愿者、厦门九三学社社员章似愚先生向华侨博物院捐赠的一批古生物化石,共计129件,无偿捐献给华侨博物院。 这些古生物化石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
近日,美国伯克博物馆 (Burke Museum) 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具雷克斯霸王龙遗骸,包括非常完整的头骨、椎骨、肋骨、髋骨及下颌骨,距今已有 6630 万年的历史。古生物学家估计此次发现的遗骨约占整个雷克斯霸王龙遗骸的 20%。图为在蒙大拿州北部“地域溪地层 (Hell Creek Formation)”山地表层发现的恐龙遗骨。该遗骨呈蜂窝状的外观是雷克斯霸王龙的主要特点。图片来源:杰森•洛夫...
图为朱松林清理古生物化石。秦廷富 摄 从《侏罗纪公园》到《恐龙帝国》,灭亡于距今约6500万年前的恐龙,在艺术家们的手下“再生”。而在现实生活中,距离真实“恐龙”最近的,却是“古生物化石修复师”这个不为人熟知的职业。 近日,中新社记者前往重庆自然博物馆,探访一位古生物化石修复师和恐龙40年的“不解之缘”。 在重庆自然博物馆万余平方米的展厅里,大型恐龙骨架以及数百件恐龙骨骼、牙齿、...
7月29日,本报新闻《穿越亿年时光,神秘海洋生物在建湖重见天日》,引来众多网友围观。这座名叫“镜鱼馆”的私人博物馆刚刚在建湖开业。馆内展出不少古生物化石,都是馆主管业荣的个人珍藏。这些精品化石都经过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鉴定编号,很珍贵。 网友留言 蓝莲花:周日的时候去过一次,真的很震撼,叹为观止,看见有好多父母带孩子来参观的,真是暑假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比在家里看电视好多了,增长了见...
记者从黑龙江省青冈县了解到,该县计划投资1.6亿元,从今年起开始建设规划占地2.5万平方米的国家级古生物化石综合博物馆,旨在弘扬古地质文化,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升级。这个综合博物馆将以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斑鬣狗等新生态哺乳动物为展示主体,利用高科技、全息影像技术和场景化、剧幕化、体验型展示手法,系统展示青冈第四纪动物群远古时期的生活环境及生存状态。1958年,青冈县芦河镇农民在修建宏伟水库时首次...
第51届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作品巡展•中国站于6月1日-26日在浙江自然博物馆1B临展厅展出,82幅动人心魄、震撼心灵的精美图片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动植物的精彩瞬间。 从1965年至今,由英国广播公司(BBC)的《Wildlife》杂志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联合举办的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已举办了51届,这一赛事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