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重庆不少风景旅游区有很多稀有动植物,却还没有一个生物博物馆。市政协委员唐德玉建议,在四面山建一座生物博物馆,打造一个集自然风景与科学研究、教育相结合的新的旅游圣地。 四面山有2.24万公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95.41%,是地球同纬度仅存的一块物种基因地,至今还完好保存着第三世纪以来的植被和距今3.5亿年前的古热带和温热带植物物种。据统计,四面山共有植物1500多种,其中中华双扇蕨、观音...
12月27日,参观者在古生物化石展上观赏古生物化石。近日,一场古生物化石展在苏州万达广场向苏州市民免费开放,共展出恐龙、猛犸象骨架等化石标本30余件。作为黑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黑龙江满洲龙、松花江猛犸象、披毛犀三具化石骨架都被送来参展,令参观者大开眼界。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近日,宁波镇海文物普查队在民联村憩桥自然村发现了我国著名的实验生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我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贝时璋院士的故居。 故居是典型的江南民居院落。门前水天相映,碧波涟漪。堤岸杨柳轻扬,绿树成荫。占地面积390平方米。整个建筑建于清光绪中期,构筑普通,并不豪华,但很别致。由正房两厢房组成(一厢房已毁),正房为传统的砖木结构二层小楼,座北朝南。面阔五间。厢...
记者今日从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获悉,世界权威科学杂志《科学》日前刊登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古哺乳类动物化石标本研究成果,此次研究成果能在《科学》杂志上刊登使河南省的古生物研究工作有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科学》杂志是享有盛誉的世界级高级科普月刊,该刊内容涉及几乎所有的科技领域,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向公众介绍这些领域最前沿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及这些科技领域对人类未来的商业、文化、伦...
已经长到2厘米多长 玉石中间的白色月牙即为疑似生命体 从市场上买回来一块埋藏据说有2~3亿年的黄龙玉石,里面有东西在蠕动,而且在密闭的情况下“长大”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一位奇石收藏者近日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件怪事。有业内人士初步推断其为远古生命体复活,但更多的各界人士则对此不太认同。究竟是不是活体生物?至今还是个谜…… 奇·发...
这是一个关节骨。刘桂友说村里杀牛从没看见有这么大的骨头。 近日,一位村民在家门前挖水井时挖出了数块类似动物骨头的“石头”。经专家鉴定,这些“石头”是远古大型草食动物的化石,很可能有十几万年的历史了。 9月11日上午,雁山区大埠乡草地村委会大山底自然村村民刘桂友在家门口挖井,当时井已经挖了4米多深。这时,他从担上来的土里发现了几块异物,把土扒开一看...
蝰蛇鱼约35厘米长,巨大牙齿使它无法合上嘴。生活在200米深的海域,以小鱼、蟹为食,主要在夜间活动。 黑鮟鱇利用身体上的光吸引猎物。 巨型海蜘蛛体长3米,是世界最大的蟹类。这种生物主要生活在北太平洋日本海岸的300到400米深的水域,它几乎什么都吃,甚至吃海星和珊瑚。 也许它们不够秀美,但是长相非常奇特。这些海洋生物生活在极其寒冷和水压巨大的深海海底,长着巨大且锋利的牙齿,有着光滑透...
寄生物考古学是把寄生物学引入考古学研究,利用寄生物学理论、方法和手段来为考古学服务,通过对考古遗址中寄生物材料的分析来研究古代人类行为模式、健康状况、卫生状况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科学。它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910年RUFFER在3200年前的埃及木乃伊中血吸虫卵的发现,有将近一百年的学科历史,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它才作为一门考古领域的学科真正的迅速发展起来。到如今,寄生物考古技术日益发展,研究对象...
刚进博物馆大门,正对门口一尊精美的小象标本好奇时,后面正在张牙舞爪的小嘴鹦鹉龙传来了尖厉的呼啸声。昆明动物博物馆馆长梁醒财博士背着小型扩音器,客串了一把讲解员。他说,之所以在这里摆放小嘴鹦鹉龙模型,是想让喜爱动物的小朋友们都知道,恐龙并不都是庞然大物。 这是拥有2万多件标本展品的昆明动物博物馆大门口一景。就在旁边,亚洲象一家栩栩如生地漫步在大厅内,而旁边四具来自侏罗纪时代的恐龙骨骼标本,也正上演...
(8月4日,花垣县排料村的村民们在这个洞穴里发现了古生物貘化石。这是湖南省首次发现的距今几十万年到1万年之间的古生物貘化石。 被挖掘出的骨骼已经钙化。 化石牙齿部位像玛瑙一般光滑、透明。视频截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 通讯员 童桂林 龙海胤 貘。资料图片 8月4日,湖南省花垣县排料乡排料村一神秘洞穴发现古生物貘[mò]化石,这是湖南省首次发现的距今几十万年到1万年间...
近日,在子长县马家砭镇一处山沟里发现了一块大型古生物化石,经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工作人员初步认定,这是一个食草动物化石,应该属于第四纪时期的古生物。经他联系文物部门,目前这一化石已被子长县文体局收回保管。 据延长油田“延212井”的地质监督员岑浩介绍,他5月底在马家砭镇一处山沟发现一个大型动物的上颌骨化石。长67厘米、宽29厘米,鼻子较厚向上微翘,两个鼻孔相通。颌骨内两排12...
资料图片:峨眉山处处有胜景。(来源:南方日报) 最新出版的美国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杂志)刊载文章称,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生物大灭绝,很可能是四川峨眉山玄武岩火山大爆发导致的。 香港“文汇报”报道说,这项由英国利兹大学保罗·维格纳尔(Paul Wignall)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赖旭龙教授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历时4年得出的研究成...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上获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袁崇喜博士通过对热河生物群新发现的1件原始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命名了中生代哺乳动物戈壁兽类一个新种——罗氏戈壁兽。据了解,新发现的罗氏戈壁兽产于辽宁北票陆家屯地区的灰白色砂岩中,化石呈三维立体状态保存,其头骨和齿列在目前已知的戈壁兽类哺乳动物中保存得最为完整,为戈壁兽类齿式的确定提供了确凿的物证。...
湖南花垣县一处采石场日前发现三点五亿年前古生物化石群。这一发现对研究地球的形成和运动意义重大。 此间媒体报道称,湖南花垣县文物局近日接到群众反映,在县城城郊烽火村采石场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文物专家在现场看到,这些化石形状各异,有的形如宝塔,有的弯曲像蜗牛。现场采石人员说,附近其它几个采石场也发现了大量类似生物化石,其中有些化石貌似青蛙,有些螃蟹化石连蟹钳都清晰可见。 “通过查阅相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