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贝类"活化石"将于2017年亮相国家海洋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者昨日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家海洋博物馆馆藏一枚贝壳珍品——龙宫翁戎螺。这枚海洋贝类“活化石”,将于2017年国家海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时与观众见面,届时市民可以相约来此一睹龙宫翁戎螺的风采。

 

        据了解,人类对贝类的研究,始于2000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世人发现过一种金字塔形的美丽海螺化石,它的外形很像世人想象中的海龙王宫殿,便将它命名为“龙宫翁戎螺”,又称之为“龙宫贝”。龙宫翁戎螺是5.7亿年前古生代寒武纪时期出现在地球上的海洋生物,它繁盛于中生代,而由新生代开始渐趋绝迹。由于一直没有发现过龙宫翁戎螺的活体和新鲜的螺壳,科学家们一度认为龙宫翁戎螺在数百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陆续有少量活体被发现。

 

        国家海洋博物馆馆藏的这枚龙宫翁戎螺,体型为钝圆锥形,高约15厘米,直径约20厘米,各螺层阶梯状微凸,表面的螺肋夹带着类似火焰彩的红黄相间斑纹,就像向上窜起的火焰,闪烁着水晶般的光泽,又像是沐浴在晚霞中的金字塔,美艳得令人惊叹。龙宫翁戎螺螺壳上有一条不规则的锯齿状细长裂缝,裂缝带上有新月纹。裂纹乍看起来就像破损的一样,实际上这是水流进入龙宫翁戎螺鳃腔以及废物排出体内的通道,螺壳底部有一个又大又深的圆形脐孔,一直通到螺顶,就像金字塔的暗道。

  

        据介绍,龙宫翁戎螺的珍贵,不仅仅在于它的美丽和罕见,更在于它具有研究古生物演变的科学价值。生物学家们曾经拿着“龙宫翁戎螺”标本与过去发现的化石相比较,发现它与5.7亿年前的样子几乎一模一样。历经数亿年演变,在大海昼夜的洗礼下,绝大部分物种不是灭绝就是变种,龙宫翁戎螺却依然保留了和祖先相同的形态,所以将其称之为海洋贝类中的“活化石”抑或是“贝类之王”一点都不为过。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