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姜雷先生捐赠的战国漆樽、汉彩绘鸟兽云气纹耳杯和汉黑漆戗刻涡纹铁剑。本报记者 魏志阳 摄 16日,记者从浙江省博物馆获悉,漆器收藏家、美籍华人姜雷先生无偿向省博物馆捐赠战国漆樽、汉彩绘鸟兽云气纹耳杯和汉黑漆戗刻涡纹铁剑等3件漆器。 这3件漆器均保存完整,其中的汉代黑漆戗刻涡纹铁剑剑鞘上的涡纹髹漆工艺非常罕见,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孤品,对髹漆技法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范珮玲是省博物馆工艺部主任,近几年...
昨天,有消息称位于通州的北京行政副中心工地挖出了汉代墓葬群。对此,北京市文物局及通州区均证实发现古墓。市文物局称,去年10月至今已发现百余墓葬窑址等,年代跨越战国至明清。 官方证实出土了古代墓葬群 昨天,一组题为《北京行政副中心工地挖出了汉代墓葬群》的考古现场图片在网上热传。图片说明称,拍摄时间为3月13日,通州工地胡各庄村委会南边的空地里发现汉代墓葬群,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勘测发掘。 “据考古...
通州工地胡各庄村委会南边空地里发现的墓葬群 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勘测发掘 昨天,有消息称位于通州的北京行政副中心工地挖出了汉代墓葬群。对此,北京市文物局及通州区均证实发现古墓。市文物局称,去年10月至今已发现百余墓葬窑址等,年代跨越战国至明清。 官方证实出土了古代墓葬群 昨天,一组题为《北京行政副中心工地挖出了汉代墓葬群》的考古现场图片在网上热传。图片说明称,拍摄时间为3月13日,通州工地...
平水陶山,这座和绍兴南部众多山头并无大异的小山,山上黄土斑驳,翠竹茂密,山脚下种着蔬菜,一旁的农家乐还在山腰处挂着红灯笼揽客。似乎意识到这里绝佳的地理位置,周边不少老村民把坟头建在此地,一个个小黄土堆在一片绿色之中隐隐可见。长眠于此的村民先人不会知道,他们所葬之地,正是数千年前古越名门望族的栖身之所。 日前,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活动正式启动,公布了38个提名项目。浙江省余杭...
昨天上午,连云港海关向市博物馆移交依法没收的走私文物仪式举行。连云港海关本次移交的文物属于国家明令禁止出境的文物,年代自战国到两汉时期,经清点后共交接48件,包括铜斧、铜戈、铜矛、铜短剑、铜带钩、铜镜、铜铃等,其中有4件文物属于具有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国家级珍贵文物。 “火眼金睛”拦下青铜文物 2001年的一天,海关工作人员在检查某公司申报出口至美国的一个集装箱时,因其申报名称是“斑铜工...
记者从湖北2015年度田野考古交流汇报会上获悉,荆州博物馆考古工作者从荆州郢城遗址南郊的夏家台战国楚墓中清理出400余枚竹简。其中,《诗经·邶风》《尚书·吕刑》均为首次在楚墓中出土发现。 荆州博物馆考古队员、夏家台考古项目领队田勇介绍,这批竹简出土于郢城遗址南郊的夏家台106号墓。“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等内容清晰可辨。经古文字专家考证,确认其内容为《诗经·邶风》《尚书·吕...
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中国古代的青铜生活用器中,照面用的铜镜流传深远,多彩多姿,制作也非常讲究。早期的铜镜均作圆形,正面磨光发亮,背面有钮用于穿带,便于佩挂。而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不断发展,铜镜的制作越发精巧轻薄,纹饰也越发丰富而精美,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中的战国三龙三凤镜。 此件战国三龙三凤镜整面龙凤纹饰,祥云缠绕,为五弦钮,直径23厘米,缘厚0.9厘米,重975克。...
竹简,就是竹书,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没有竹简,很多历史之谜,就难以解开。 当然,在这些竹简图书出现前,我国并不是没有文字,但那些刻在金属上、石头上的东西,因为篇幅有限和阅读、携带不便,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严格地说,它们都不能称书。只有到了竹子作书的时代,我国的文字才有了真正的载体,才让我国的那段历史得以保存。 别的不说,就拿1987年元月在湖北荆门发掘的战国中晚期楚墓——包山大冢来说,专...
镬(读音同“货”)鼎,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宴饮等重大礼仪活动中煮牲用的烹食器。《仪礼·少牢馈食礼》:“雍人陈鼎五,三鼎在羊镬之西,二鼎在豕镬之西。”清·胡培翚《仪礼正义》注:“鼎五:即五鼎,指羊鼎、豕鼎、鱼鼎、腊鼎、肤鼎。”《仪礼·士冠礼》:“载合升。”郑玄注:“煮于镬曰亨,在鼎曰升。”意思是说,牲煮于镬,叫作烹;由镬而盛于鼎,叫作升;由鼎盛于俎,叫作载;合牲之左右体,叫作合。“载合升”,谓用整牲。...
中国是酒文化的发祥地,谷类酿成酒,始于殷,而用来盛酒的青铜器皿也盛行此时。商周时代的青铜酒器形制丰富多样,造型独具匠心,美轮美奂。各式各样青铜酒器,不免让后人惊叹于古人想象丰富的艺术魅力,而酒文化与青铜文化交融悠悠绵长,更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了深厚的积淀。 杯,本作桮。《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执觞、觚、杯、豆而不醉。”《礼记·玉藻》:“母榖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此杯为饮酒器。又《史...
记者昨日从湖北2015年度田野考古交流汇报会上获悉,荆州博物馆考古工作者从荆州郢城遗址南郊的夏家台战国楚墓中清理出400余枚竹简。其中,《诗经·邶风》《尚书·吕刑》均为首次在楚墓中出土发现。 荆州博物馆考古队员、夏家台考古项目领队田勇介绍,这批竹简出土于郢城遗址南郊的夏家台106号墓。“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等内容清晰可辨。经古文字专家考证,确认其内容为《诗经·邶风》《尚书...
级别:一级 年代:战国 尺寸:通长52.4厘米 来源:杭州钢铁集团 1995年10月 拨交 收藏单位:浙江省博物馆 越王者旨於睗剑为铜质,通长52.4厘米,剑体宽阔,中脊起线,双刃呈弧形于近锋处收狭。 圆盘形剑首,圆茎上有两凸箍,箍饰变形兽面纹,茎绕丝质缠缑。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书铭文,正面为:戉(越)王戉(越)王;反面为:者旨於睗。字口间镶嵌着薄如蝉翼的绿松石,现有部分脱落,脱落处可见...
记者从湖北2015年度田野考古交流汇报会获悉,考古工作者从荆州郢城遗址南郊的战国楚墓中清理出400余枚竹简,其中《诗经·邶风》《尚书·吕刑》均为首次在楚墓中出土发现。 昨日,该考古项目领队田勇介绍,这批竹简出土于郢城遗址南郊的夏家台106号墓。“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等内容清晰可辨。 经古文字专家考证,确认其内容为《诗经·邶风》《尚书·吕刑》和《日书》等。田勇称,该墓葬为...
在常德桃源县,有一个战国古城采菱城遗址。记者今天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专家近期在采菱城遗址附近发掘了15座古墓,出土漆木器、彩绘陶、兵器等一批珍贵文物。 据发掘领队王良智介绍,墓群位于常德市桃源县青林乡采菱村。此次考古发掘共清理15座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具多为一棺一椁,部分墓葬葬具腐朽严重。古墓中出土了一批陶器、青铜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其中,陶器多为泥质灰陶或黑陶,有少量彩...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9日通报“2015年枣阳西周郭家庙墓地考古成果”,考古显示墓地盗挖现象从战国晚期就开始了。 郭家庙墓地隶属于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汉水北岸。墓地分为郭家庙墓区和曹门湾墓区,总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以上,文化堆积以东周时期墓葬为主。其东距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1公里,西距九连墩战国楚墓葬群1.5公里。 通报显示,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在曹门湾墓区被盗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