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黄国,为周代嬴姓国,是周王朝分封在江淮流域的诸侯国,其守东方诸国西入淮河上游的门户,当南楚北进中原之要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黄国故城在今河南信阳潢川县西北淮河南岸隆古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 春秋黄国玉器的重要考古发现主要有两批: 其一为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玉器。1983年春,信阳地区文管会和光山县文管会的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信阳光山县宝相寺对一座古墓进行了发掘,由于出土青铜器上...
春秋玉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玉器时代,从商周玉器纹饰的简单抽象,到春秋玉器纹饰的密集复杂,繁缛美丽,到战国和汉代玉器的犀利流畅。春秋玉器是起到一个桥梁作用的,而春秋玉器中,最为经典的纹饰,就是那种密密麻麻,密不透风的浅浮雕卷云纹了,可以是这种纹饰堪称是春秋玉器的招牌纹饰,是这个时代的象征,春秋的卷云纹又叫蟠虺纹,俗称卧蚕纹。台湾人叫寄生虫纹,坊间叫电话纹,总之,叫什么都是象形而已,这个纹饰鉴定的主要特...
上月中旬,考古专家在达坂城区白水涧古镇遗址城墙中采集到了多枚彩陶残片,以此推测,白水涧古镇附近存在春秋战国时代遗址。 白水涧古镇遗址又称“峡口古城”,位于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咽喉要冲,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唐代称白水镇,元代称黑虎城,清代称嘉德城。 考古发现彩陶残片 3月19日,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市文物局对该区多处古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 白水涧古镇遗址在一块铁黑色岩石之上,外城墙长36...
春秋战国时期尚未生产焚香专用的香器,一般使用青铜制成的炉器作为熏香之用,当时使用的主要是可以驱灭蚊虫、消除秽气等清净环境的兰、艾等香草植物,炉器造型通常是圆口深腹的豆形器。 从汉代到魏晋时期的香炉、熏笼或熏球多半是贵族或富贵之家所使用,因此造型讲究精细,工艺技术髙超。 1.充满神仙思想的博山炉 因为追求长生不死仙药的神仙方士及海外仙山的思想普及,汉代到魏晋时期经常出现一种以...
由市文广局主办,天津博物馆承办,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协办的《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大展》将于4月10日在天津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由西北五省(自治区)17家文博单位与天津博物馆联合参展。据悉,展期将至6月30日结束。 4月10日展出“陆上丝路”,7月将展“海上丝路” 回顾历史,两千多年前,中国和西亚、欧洲各国人民通过“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
发现墓葬的院子 专家介绍出土文物 近日,宝鸡市陈仓区村民魏炳祥在自家后院取土时意外发现一处春秋时期早期墓葬。相关部门闻讯立即开展抢救性清理,该墓葬出土12件青铜礼器及铜铃、陶珠等珍贵文物。专家称,墓葬的发现使得“汧渭之会”这一千古之谜再次成为焦点。 墓葬规格为士大夫一级 昨日,陈仓区千河镇魏家崖村八组村民魏炳祥家院子内外,站满了想要目睹珍贵文物的村民。不善言辞的魏炳祥...
每一个人都犹如一支笔,各自有各自的人生轨迹,就像一张纸、一幅画、一本书,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段曲曲折折故事,各自书写着不同的精彩。 初见王玉萍本人,就被她那率真的性格所感染。一双明快的带着笑意的眼睛,一张极具亲和力的面容,加上直言快语,很快就让人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在许多殊荣背后,她始终带着一颗朴实善良的心以及执着乐观的态度绘画人生。 王玉萍,1985年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2003年至2007...
春秋时期玉器的装饰纹样种类较多、繁缛复杂。但细审此期常见纹饰的图案特征,不难发现它们大多具有相同的母题,即龙首纹,又被称作虺龙纹、蟠虺纹。这些龙首纹均作翘鼻、张口(或吐舌)的侧面形态,不同之处则表现在工艺形态的差异上。下面试对春秋时期玉器上的各类龙首纹做些简述。 1.双线龙首纹:龙的鼻、颚、口、角等部位,皆由长尾蝌蚪形纹样单元表现,这些蝌蚪纹为平面双钩阴刻技法琢出。其多见于春秋早期至春秋晚...
春秋战国之际,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从“敬天"向“重民"转化。在丧葬习俗上,出现用俑葬取代人殉的社会进步潮流。俑,是以人或动物形象捏塑而成的陪葬品,有木制、陶制与瓷制,以陶制品为多。 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年代最早的陶俑,为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在山东临淄郎家庄出土有六组小型陶俑,山东泰安康家河出土的几件陶俑及山西长治、陕西铜川出土的则是战国早期的陶俑。其中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山东...
上海博物馆有一件非常有趣的青铜盘——春秋子仲姜盘。此盘出土于山西,它的奇妙之处在于盘底的雕刻饰物可以360度旋转,妙趣横生,这在诸多出土的青铜文物中独一无二。此盘早年不幸流失国外,被香港爱国人士叶肇夫花费重金购回,并无偿捐献给上海博物馆。 上博珍藏春秋贵族遗宝 子仲姜盘形体较大,通高18厘米,直径45厘米,重12.4公斤,折沿,浅腹,圈足,体形较大,器壁厚重,风格质朴浑厚。 ...
现代人喜欢养宠物,把小猫小狗看得比儿女都亲,但和古代皇帝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各朝各代的皇帝们,利用手中的职权,把宠物养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春秋时期的卫国国君卫懿公喜欢养鹤,把偌大的皇宫变成了专业养殖场,看着成群的白鹤盘旋在皇宫上空,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对鹤高歌。他把白鹤看得比嫔妃大臣都要亲,封它们做将军,让它们享受比士大夫还要优厚的待遇。皇帝出巡时,还会把鹤带在身边,怕鹤飞太久会累着,让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恩师曾数次向博物馆捐赠藏品,我希望不仅能学到恩师鉴赏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能学到其对保护、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执着精神……”2月11日,收藏家张耀国向市博物馆捐赠了一件春秋拍印纹硬陶瓮。这件来自2500多年前的百越文化中心点的陶制品不但填补了部分馆藏空白,对研究整个历史文化的进程,尤其是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的具有可比性的实物资料。 在市博物馆,记者见到这件陶瓮,其高41...
考古人员在曾被誉为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又一奇迹的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发现春秋古墓群,有望解开困扰人们多年的铜绿山古铜矿采冶者都去哪儿了及其身份谜团,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矿冶遗址,乃至我国矿冶考古工作中的重大发现。 古墓群填补矿冶考古空白 上周,由湖北省文管会、武汉大学、湖北省考古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对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古墓群出土的百余件削刀、铜鼎、带盖孟、豆、铜矿石等进行现场鉴定与交流...
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发掘区航拍图 ■墓葬群位于铜绿山四方塘冶炼遗址,遗址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70米,面积7000平方米。古墓群的发现,让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形成了采矿、洗矿、冶炼、安葬等一条完整记录矿冶之路的链条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先秦时期有三大铜矿冶炼基地,春秋时期冶炼水平最高的是大冶铜绿山。闻名于世的随州曾侯乙编钟的制作原料来自于铜绿山 考古人员在曾被誉为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
漆木瑟,长192厘米,宽37.5厘米,高10厘米。面板和底板皆用一整块桐木板做成,板厚1.1厘米。瑟面板稍隆起,底板平整。两端近首尾边处稍薄,中间夹着厚1.5厘米的横木,形成瑟的内腔中空。瑟面两端为承弦。承弦上边刻有过弦的位置线,首端19根,尾端合成3股,两侧承弦各为6根,中间的承弦为7根。琴弦外边的面板上钻有圆形过弦眼,都与承弦上的刻线相对照,弦数相同,均为19根。 尾端面板上雕刻有两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