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土遗珍——春秋黄国玉器浅论

黄国,为周代嬴姓国,是周王朝分封在江淮流域的诸侯国,其守东方诸国西入淮河上游的门户,当南楚北进中原之要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黄国故城在今河南信阳潢川县西北淮河南岸隆古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国,为周代嬴姓国,是周王朝分封在江淮流域的诸侯国,其守东方诸国西入淮河上游的门户,当南楚北进中原之要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黄国故城在今河南信阳潢川县西北淮河南岸隆古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

      春秋黄国玉器的重要考古发现主要有两批:

      其一为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玉器。1983年春,信阳地区文管会和光山县文管会的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信阳光山县宝相寺对一座古墓进行了发掘,由于出土青铜器上多铸有“黄君孟”和“黄子作黄夫人孟姬”,故墓主人当为黄国国君孟及其夫人孟姬。发掘者根据青铜器铭文、形制、纹饰及组合内容,将墓葬年代断为春秋早期偏晚阶段。墓中出土玉器多达185件,包括玉璧、玉环、玉璜、玉玦、筒形玦、牙形玉饰、玉虎、人首形玉雕、人面纹玉饰、兽面形饰、玉鱼、玉管、蝉纹管、玉片饰、玛瑙串珠等。

      然该墓出土玉器中已出现较多春秋中期风格,如玉器表面装饰的双线龙首纹,纹饰中龙首形母题结构离析分解,龙首前端显著勾至鼻后下方,目、鼻距离较宽,纹饰铺陈繁密,达到不凝神而不能分辨清楚的程度,此为春秋中期玉器的典型特征;兽面纹结构松散,造型亦趋于简化,乃春秋早期兽面纹进一步演变的结果;玉虎头大身粗,四肢蜷曲、萎缩,比例明显失调,写实感差,较抽象,这亦接近春秋中期玉虎之特征。有鉴所出玉器已呈现出较多春秋中期的特点,而与春秋早期风格差别较大,笔者以为将黄君孟夫妇墓年代定为春秋中期早段较妥当。此外,该墓还出有一些石家河文化、商代、西周遗物,及早期遗物改制器。

      另一是黄季佗父墓出土玉器。1988年夏,信阳地区文管会和光山县文管会的考古工作者在黄君孟夫妇合葬墓西北165米的天鹅墩发掘了这座木椁墓,从铜戈铭文可知,墓主为黄季佗父。该墓年代可能略晚于黄君孟夫妇合葬墓,但亦处于春秋中期。墓中出土玉器12件,有玉璜、玉戚、玉环、玉虎、玉片饰等,除玉戚为商代作品,其余皆为春秋中期之物。

      黄君孟夫妇墓、黄季佗父墓出土的春秋中期玉器,作为此期玉器的标准器群,为研究春秋时期,尤其春秋中期玉器的器形、纹饰、质地、工艺、用玉制度,以及春秋时期江淮地区玉器的特色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