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疆农民攒115件春秋战国文物全部捐出 大部分在自家地里挖出,博州博物馆头一次遇到大批量捐献 近日,博州温泉县一农民将自己花费5年时间,在农田捡到的115件文物全部捐献给博州博物馆。据悉,这些文物包括砍砸器、石磨盘、石磨棒、石臼等,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相关专家初步认定,这批文物年代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2200至2800年,对研究北疆史前聚落人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形态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发...
日前,春秋晚期的大型楚国宫殿遗址群——湖北潜江龙湾遗址,正在利用无人机为其“画像”。负责“画像”的新型无人机,正是由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二代伞降固定翼无人机。 中冶武勘航测部负责人介绍,伞降无人机已对潜江龙湾遗址完成了试飞,目前正等待合适天气开始正式飞行。无人机通过自带的数码相机,对18平方公里的遗址群进行高空拍摄,影像分辨率高达5厘米以内,同步记录坐标和角度信息。地面上则通...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上午,甘肃省博物馆将迎来一批既熟悉又陌生的特殊的亲人,它们是即将展出的一组32件春秋时期的秦代金饰片。这批金饰片,出自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是研究秦代早期文化的珍贵文物。然而,这却是它们时隔20多年后,从法国漂洋过海,首次出现在国人的眼前。 这批珍贵文物的回归,到底经过了怎样的艰辛历程?从当年被盗到流失海外,再到法国归还,这20年间,究竟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毗陵县南城,故古淹君地也。东南大冢,淹君子女冢也。 ——《越绝书》 常州市武进区境内的淹城,距今已有27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城池建筑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淹城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陶瓷等文物,现藏于北京博物院的“天下第一舟”,其独特的“三城三河”筑城样式更是让世界为之震惊。难怪当地人说: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 淹...
《设计艺术研究》2015年03期 【摘要】主要是以楚墓出土的龙形玉器和龙纹玉佩的纹样造型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特有的玉器龙纹造型特征。楚国玉器中的服用玉饰是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其以独特的文化审美和高超的制玉工艺受到世人瞩目。在东周楚国玉器中,最具有特色的是玉饰龙纹造型。楚国的龙形玉器纹样造型奔腾张扬,与中原地区的龙形玉器纹样造型相比,其更富有张力也更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文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物化,其价值无法估量。而在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与跌宕的近代史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直缠绕在很多国人心头难解的结。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和民间人士、海外爱国华侨等各方力量,从未放弃过对于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 最近,又有一个关于文物回归的好消息,通过中法两国政府和民间人士的共同努力,我国流失海外20多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回归祖国...
如果说良渚文化玉器是中国古玉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应该是实至名归的中国古玉历史上的第二个辉煌。 这一时期的玉器,不仅数量众多,玉质上乘,并且新创了不少优美器型,线条运用更臻娴,纹饰的审美含量急剧增加,刀工秀逸遒劲,风格清新潇洒。短短的五百年间,给历史留下了无数玉器珍品。 春秋玉器特征 一、主流纹饰 1、新创“春秋龙首”纹。这种由勾连云纹组成的“阴线浅浮雕”龙首,不论是...
6月23日,记者从漳县有关部门获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漳县境内的墩坪遗址进行系统发掘探明,这里属于春秋战国大型戎人墓地,这一探明为追寻该区域西戎文化人群的源头提供了线索。 据了解,墩坪遗址在第一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主要文化堆积是位于墩坪台地南侧边缘的齐家文化、寺洼文化聚落遗址,该遗址中、北部台地分布一批东周时期的墓葬。为了解墓地文化属性,使其得到有效保护,后经国家文物局...
从2014年8月至今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定西漳县境内的墩坪遗址进行详细勘探和系统发掘,勘探结果表明,墓葬区位于墩坪遗址北部开阔的山前台地之上,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发现墓葬150余座;由于部分区域还未能勘探,推测墓葬总数应在200座左右。 墩坪遗址位于漳县三岔镇三岔村北200米的漳河北一级台地墩坪上。该遗址于第一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主要文化堆积是位于墩坪台地南侧边...
据中国文物信息网19日消息,从2014年8月至今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定西漳县境内的墩坪遗址进行详细勘探和系统发掘,勘探结果表明,墓葬区位于墩坪遗址北部开阔的山前台地之上,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发现墓葬150余座;由于部分区域还未能勘探,推测墓葬总数应在200座左右。 墩坪遗址位于漳县三岔镇三岔村北200米的漳河北一级台地墩坪上。该遗址于第一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主要...
墩坪遗址位于甘肃漳县三岔镇三岔村北200米的漳河北一级台地墩坪上。该遗址于第一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主要文化堆积是位于墩坪台地南侧边缘的齐家文化、寺洼文化聚落遗址。2012年3月,在该遗址中、北部被盗掘,缴获文物160余件。根据出土文物的鉴定,得知该遗址中、北部台地分布一批东周时期的墓葬。 为了解墓地文化属性,使其得到有效保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
春秋时期的灰陶仍以平底器和袋状三足器为主,兼有少量圈足器。其质料仍以夹砂灰陶与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红陶与棕色陶较少,并有少量灰皮陶与黑皮陶,制法都是轮制,特大型厚胎陶器仍采用泥条盘筑法。器表主要饰粗绳纹,兼有一些弦纹、划纹、附加堆纹与暗纹,比西周陶器的纹饰更为简单。陶器的种类较西周时期又有减少。 常见的炊器有鬲、釜。鬲为敛口、折沿或卷沿、深腹圆鼓、矮袋足或仅有象征性的袋状乳头。釜为敛口、折沿或卷沿...
春秋玉器: 由考古资料可知,春秋玉器是西周玉器的继续和发展早期仍善用双阴线来刻划图纹,在装饰上则进一步强化了西周晚期出现的在某一造型内雕琢单一的或相互交缠同体的龙纹图样,从而使细小变形且纠集在一起的众多龙纹,经常出现在主体造型内,同时布局繁密,几乎不留余地如河南光山县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玉虎,其造型为扁平体的虎形,低首拱背,曲肢卷尾虽说此虎神态有些呆板,无有太强的动感,但虎身上的装饰却格外引人注目...
春秋时期,青铜器已进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古代“国之大事,在祀和戎”,因此青铜器对于奴隶主贵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在当时,贵族世家对于青铜器的使用十分讲究,酒器、食器、水器等各有不同,多达近百种。就拿盥洗用的水器来说,就可分为承水器、注水器、盛水器和挹水器四种,这其中又包括盘、匜、鉴、汲壶、浴缶等,可谓五花八门。 青铜水器中的浴缶与先秦沐浴礼仪息息相关。先秦人祭神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