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萧山区博物馆联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湘湖百亩顶工地发现的一座石室土墩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土墩长14米,宽约7米。墓室长7.5米,宽约1.2米。共出土文物51件,包括原始瓷碗、盂、罐、盖,印纹硬陶罐和石器等。 经过对出土文物的分析,确定该土墩墓的时代为春秋时期,为研究春秋时期越人的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之前,湘湖一带已多次发现土墩墓。
9日,湖北省考古研究所铜绿山考古队和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管委会共同宣布: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第一次发现古墓群,即将向全世界揭开棺盖。 9日下午2点20分,在大冶大岩阴山半山腰,嗖嗖的寒风没有挡住考古人员的激情。 他们低着头,弯着腰,紧紧地握着小铁锹,缓缓地铲动泥土。 他们铲到1.8米左右深的时候,泥土的颜色非常明显地呈灰色,中间还夹杂着星星点点状的白色颗粒,软软的。这与旁边没有铲动...
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志,换句话说周代服饰的色彩可以彰显穿着者的身份、阶层与地位。根据《礼记·玉藻》的记载可知周代以正色为贵,以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的周代,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礼制的日益崩坏,服装色彩原有的尊卑秩序也遭到了破坏。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齐桓公“好紫”。由于一国之君喜欢紫色,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
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 太原晋源区金胜村至义井一带,是一处夏代至北宋的千年大墓地,面积达20余平方公里。春秋晚期晋国赵卿墓就在其中心略靠西的缓坡上。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春秋时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高级贵族墓葬。而其中出土的一件镬鼎则是当之无愧的春秋第一青铜大鼎。 这件镬鼎高93厘米,口径102厘米、耳间距129厘米,圆口、深腹,有三条粗壮的兽蹄形足,足跟饰高浮雕的兽...
近日,在北京隆重开幕的“秦与戎——秦文化与西戎文化十年考古成果展”上,一件新发掘并首次展出的春秋中期铜戈引发关注。铜戈上“秦公作子车用”的铭文,印证了文献记载中著名的“历史公案”。 “公元前621年,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去世,殉葬人数达177人,包括3位子车氏的大臣。当时秦人作诗哀叹,这就是著名的《诗经·黄鸟》篇。这段‘三良从死’的历史公案在《左传》《史记》等文献中均有记载。”北京大学考古...
近日在北京开幕的“秦与戎——秦文化与西戎文化十年考古成果展”上,一件新发掘出土并首次展出的春秋中期铜戈引发关注。铜戈上“秦公作子车用”的铭文,印证了文献记载中一段著名的“历史公案”。 “公元前621年,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去世,殉葬人数达177人,包括3位子车氏的大臣,当时秦人作诗哀叹,就是著名的《诗经·黄鸟》篇。这段‘三良从死’的历史公案在《左传》、《史记》等文献中均有记载。”北京大学考...
庄姜 资料图片 记得当年读温瑞安的《温柔一刀》时,里边对女侠是这么描写的:“灯下的手,灯下的柔荑。” 记者当年正在求学阶段,没有深入做学问的能力与时间,所以没有细细考证过“肤如凝脂”和“柔荑”是怎么来的。后来读《诗经》,记者才知道,这些对美女描写的“必杀技”,原来在二千七百多年前就有了。 《诗经》里的美女,其实比西施更具体、更实在、更有细节,例如庄姜。 标准 修长、高大...
2014年11月29日上午10点,《砚墨春秋》首届当代艺术家优秀作品公益展拍会暨北京聚砚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胜源拍卖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朝阳区国粹苑A座四层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刘红军中将等领导为北京聚砚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北京胜源拍卖有限公司揭牌 张维业少将代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专业委员会讲话 出席揭牌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在对洛南西寺墓葬群附一处墓葬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初步探明有8座墓葬。其中最大一座墓葬为单椁单棺墓葬,且椁棺保存完好。考古专家表示,这在省内极为罕见,现场同时还出土有铜鼎、铜矛、铜剑及玉器等40多件器物。 西寺墓群位于洛南县城北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梁上,西端的梁坡名为冀塬。此次发掘地点在西寺墓群范围内,发掘地地形呈台塬状,距离墓葬群的地方是一个土塬,一侧是一座废弃的...
11月19日,记者从我省考古部门获悉,洛南县西寺古墓群累计出土包括铜戈、镂空青铜车马件等在内的珍贵文物总数量超过了一百多件。采访中,考古部门介绍说,由于之前该墓群曾被盗挖,考虑到文物安全,已经派出了陕西考古研究院汉唐、商州两支考古队紧急赶赴现场挖掘。 据参与和目睹前期考古专家清理文物的洛南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讲,10月下旬因为下雨山体滑塌后暴露出了多座墓葬,县里在保护性清理的同时报告了省文物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