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4月24日,“半坡道场”特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宏彦教授作题为《史前考古学方法论》的学术讲座,近百名来自省市各文博单位的同志共同聆听讲座,西安半坡博物馆馆长张礼智主持。 张宏彦结合精心制作的PPT课件作了一场精彩讲座,他从史前和史前考古学的概念讲起,着重介绍了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年代与分期以及史前考古学的研究方法,讲解深入浅出、逻辑严密,表述清晰,最后还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
宝岛台湾已发现的史前遗址将近2000处,初步架构起一个肇始于两三万年前、早晚演变有序的史前文化大框架。到了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台湾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卑南遗址为代表的台东地区,大量制作和使用玉器,出现了数量庞大、种类丰富、造型奇特的各类玉制品,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史前玉文化。 台湾地区在距今3500至2300年前的卑南文化时期,发现了大量的建筑遗存和石板棺墓葬,玉器就出土自石板棺墓葬。据统计,...
这张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官方发布的图片显示的是出土于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州的带着5颗完整牙齿的不完整下颌骨。 科学家4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东非发现了一块带着5颗完整牙齿的不完整下颌骨,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属化石,有可能改写人类的进化时间表。 这块下颌骨2013年出土于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州。分析表明,该化石可追溯至275万年至280万年前,比此前发现的最早的人属化石早...
2月2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了沁水下川遗址考古发掘后的重要成果。考古专家在77平方米范围内的开方地层中发现了旧石器晚期的火塘和石磨盘等多种类细石器,还有在史前时期重要的宗教丧葬用品赤铁矿粉。新发现的火塘、石磨盘和赤铁矿共存现象表明,这里很可能是2.2万年前人类的一个栖居地。 下川遗址位于沁水县城西70公里的下川村,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北方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晚期的细石器文化遗址,自...
记者27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已完成对辽宁省大连市鞍子山积石冢的首次考古发掘,出土近200件新石器时代文物,包括3件极为珍贵的玉璇玑。 积石冢是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盛行的埋葬形式,一般建在山丘顶部,砌出石棺墓再垒砌石块,有山陵之感,兼具祭祀功能。 据悉,从2014年9月开始,中科院考古研究所会同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对鞍子山积石冢展开首次抢救性发掘,目前已基本结束。在6000平方米...
记者24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曾被评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内蒙古哈民史前聚落遗址,新出土陶、石、玉、骨、角、蚌器等150余件史前遗物。 曾因出土大量非正常死亡的人骨遗骸而轰动一时的哈民遗址,2014年度的发掘面积为1000平方米,共计清理房址13座,墓葬1座、灰坑4座。 据了解,此次考古发掘清理的房址布局成排、规整统一,平面呈“凸”字形,半地穴式,门道朝东南。房址...
记者24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曾被评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内蒙古哈民史前聚落遗址,新出土陶、石、玉、骨、角、蚌器等150余件史前遗物。 曾因出土大量非正常死亡的人骨遗骸而轰动一时的哈民遗址,2014年度的发掘面积为1000平方米,共计清理房址13座,墓葬1座、灰坑4座。 据了解,此次考古发掘清理的房址布局成排、规整统一,平面呈“凸”字形,半地穴式,门道朝东南。房址...
张忠培:透物见人 考古求真 张忠培,男,汉族,1934年生,祖籍湖南长沙。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本科,1957—1961年初攻读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副博士研究生。 1984年任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1988年10月-1991年1月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自1958年以来,先后在陕西、吉林、黑龙江、河南、山西、湖北及内蒙古等地主持大规模的考古研究工作,填补了考古...
1月22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通报,在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距离我国史前最大古城神木石峁古城遗址南方约20公里处,发现一处相当于龙山文化中晚期的聚落“寨峁梁遗址”,其时代、建筑形制和器物类型等特征跟石峁古城具有明显关联,诚如聚邑成都般地构成了石峁古城的“卫星城”。 图为在寨峁梁遗址考古发掘出的以山峁为分布中心的房址遗址群(2014年12月16日摄)。 图为在寨峁梁遗址考古发掘出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2日通通报,在距离我国史前最大古城神木石峁古城遗址南方约20公里处,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一处相当于龙山文化中晚期的聚落“寨峁梁遗址”,其时代、建筑形制和器物类型等特征跟石峁古城具有明显关联,诚如聚邑成都般地构成了石峁古城的“卫星城”。 寨峁梁遗址位于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在我国史前最大古城——神木石峁遗址正南方向20公里处,与石峁遗址同属秃尾河流域,位于秃尾河一级支流开光...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2日通报,在距离中国史前最大古城神木石峁古城遗址南方约20公里处,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一处相当于龙山文化中晚期的聚落“寨峁梁遗址”,其时代、建筑形制和器物类型等特征跟石峁古城具有明显关联,诚如聚邑成都般地构成了石峁古城的“卫星城”。 寨峁梁遗址位于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在中国史前最大古城——神木石峁遗址正南方向20公里处,与石峁遗址同属秃尾河流域,位于秃尾河一级支流开光川(...
哈克遗址距今4000至7000年,是以海拉尔区哈克镇内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细石器为代表的古遗址而命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哈克文化”。在这一地区挖掘出土的室韦古墓群,进一步证明了呼伦贝尔是蒙古族的发祥地;这里出土距今1000年历史的弓箭,号称“天下第一弓”。哈克遗址的深入研究及开发,为探寻远古时期中国北方狩猎、游牧民族形成与发展,证实呼伦贝尔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山西博物院《文明摇篮》展厅1号中心柜里摆放着一件国宝——泥质红陶彩陶罐。这件仰韶时代的彩陶罐1988年出土于晋豫交界处的黄河北岸、山西省芮城县金盛庄。 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发明陶器与磨制石器、营造房屋、经营农业等活动一起成为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这个时候,人们开始了定居的氏族公社生活,审美意识更加强烈,加快了走向文明的步伐。这件彩陶罐就是新石器时代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