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邵望平,女,1937年生于山东济南。1954年毕业于济南二中,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考古专业。1959年春夏,作为毕业实习,参加了新中国历史博物馆原始社会史的陈列设计,同年8月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研究实习员做起,1990年升为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1997年退休。其间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特殊津贴。2000 -200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访问、研...
我国辽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先后出土了带有蟾蜍或蛙纹的陶器,证明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有了蟾蜍和蛙崇拜习俗。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它蕴含着原始先民的精神思想、生活情感和夙愿祈求,是原始先民宗教情感的表现,印证了我国蟾蜍和蛙崇拜习俗渊源久远,是研究原始文明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现将这些资料作一梳理。 查海遗址蛇衔蟾蜍陶罐 查海遗址位于辽河流域的辽宁阜新,属查海文化类型,距今约7600...
本人简介:李健民,男,1945年出生,籍贯,北京。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就职于辽宁锦州博物馆。1978年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05年退休。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队长、资料信息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馆学...
基本信息: 作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著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2 版次:1 印刷时间:2013-12 印次:1 ISBN:9787501038596 内容简介: 本书对南阳盆地百合流域的各个遗址的遗址概况、遗址堆积概况、地表采集遗物及存在问题作了详细表述及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邓州市 一 房山遗址 二 郭庄遗址 三...
民族:汉族 学历:研究生毕业 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 【主要代表作】 《试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石钺》,《考古》1985年第9期《论有段石锛和双肩石器》,《考古学报》1988年第1期 《桂林甑皮岩》,文物出版社,2003年11月。 【学术简历】 1979年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学习,1983年获学士学位。 198...
引子:回归考古人类学 虽然诸如李济、梁思永、吴金鼎等中国早期考古学家都接受了完整的人类学训练,但中国文物界中根深蒂固的“金石学”传统依旧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导向了器物发掘的脉络。这不但导致了考古学和人类学在中国长期分裂为两个联系不甚紧密的学科——考古学常与历史学为伍,而人类学则沦为社会学的附庸——而且使得我们在阅读考古材料时,缺乏有效的解读手段,往往陷入了“管窥一斑,不见全豹”的处境。 为了...
记者近日从成都博物院了解到,在四川成都温江区红桥村宝墩文化晚期遗址中,发现一处距今4000年左右的护岸堤,比都江堰水利工程要早近2000年,这是目前在成都平原发现的最早的史前水利设施。 据了解,这处护岸堤为宝墩文化三期的遗存。目前能找到的护岸堤长约147米,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剖面呈梯形,底宽14米,顶宽12米,现存高约1.3米。据红桥村新石器遗址发掘队领队刘雨茂介绍,遗址建筑方法为夯筑,...
齐家玉 蒋卫东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为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研究员、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长期从事浙江北部地区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与良渚文化结缘尤深。 西北地区出土玉器最早见于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有锛、凿、笄、坠、镯等约10件。此后,马家窑文化玉器也有零星发现,也多为工具与装饰品。到了距今4300年到3700年前后的齐家文化时期,这一地区玉文化发展进入一个井喷的新...
陶寺3168号墓出土的玉钺 蒋卫东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为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研究员、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长期从事浙江北部地区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与良渚文化结缘尤深。 黄河中游以河南省为主体,包括陕西东部、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及山东西部在内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这一地区黄土堆积厚实,难觅玉矿资源,所需玉料均来自周边。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玉器乏善可陈...
石峁城址外城东门及周边城墙鸟瞰图(马面-北墩台-南墩台) 位于神木的石峁遗址,被专家确认为史前规模最大的城,距今有4000余年。其考古发掘一直备受关注,经过去年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进一步摸清了这座4000多年前城的模样,并首次在城址附近发现了祭祀所用的祭台。 城墙:依山而建 曲里拐弯 古时人修筑城池,最流行四四方方、高度对称。而石峁遗址的城墙竟然是“曲里拐弯”的。 考古确认,石峁城址由“...
据悉,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陕西西安半坡博物馆,如今,正经受着新建遗址大厅工程停滞、博物馆周边环境混乱、博物馆附近西临高速公路没有出口三大问题困扰,已然没有了往日游客盈门的景象。 据称,西安半坡博物馆建于1958年4月,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史前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博物馆。 作为黄河流域距今五、六千年的典型...
日前,考古界对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桥山遗址开启又一轮大规模探方发掘海南岛所显现的“南岛语族”特征被纳入国际视野,复原文物被证实有“独特面貌”—— 新闻点击: 海南史前文明发掘注入国家力量 一场探寻海南史前文明和谱系渊源的合作,掀开又一轮序幕。 2014年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海南省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开展海南考古研究框架协议,双方决定,共同进行为期4年的海南考古学文化研究。...
根据最新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在中国最大的石城遗址——神木石峁遗址的部分考古发掘中,陆续发现了80多个或集中或分散的头骨,为研究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居民的宗教思想、建设理念和文化活动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陕西省神木县的石峁遗址最初发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近年来持续的考古工作,被确认为中国史前规模最大的石城遗址,尤其因去年发现的巨大城墙、完整的城市结构和罕见的东城门址而被评...
这是2003年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16地点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凤。2003年以来,辽河流域红山文化从牛河梁遗址第16地点先后出土了包括玉人、玉凤、玉龙在内的22件玉器,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史前经过玉器时代。 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着名考古学家郭大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起源于辽河流域已得到可靠的考古确认,这一结论将写进《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据郭大顺介绍,于今年春节后...
T状cladodontomorph鲨鱼牙齿长度不足1毫米,发现于1.35亿年前的岩石层中(腾讯科学配图)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鲨鱼在海洋中漫游已超过4.2亿年,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揭晓了鲨鱼保持长寿的秘密之一。 专家认为最新研究揭开了远古鲨鱼如何幸存于2.52亿年前的物种大灭绝事件,当时地球上80%的物种灭绝消失。化石证据表明,远古鲨鱼通过潜入深海从而躲避了这场灾难。 古生物学家在法国南部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