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根据市文物局刚刚发布的北京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截至今年4月1日,北京市申报的普查可移动文物6383254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39388件(套)。可移动文物数占全国的18.93%,珍贵文物数占全国的22.76%,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可移动文物和珍贵文物。这些珍贵文物的发现经历着怎样的过程?它们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近日,记者来到北京艺术博物馆,听参与文物普查的工作人员讲述普查背后的...
文物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记忆和见证,是国家和民族的“金色名片”,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为摸清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情况和保存现状,2012年10月,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18日,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中已注册收藏单位14481家,登录文物48592662件(合18413268件/套),42678686张照片,存储量超过11万...
杭州市余杭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再传捷报。在全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章太炎故居与仓前粮仓两项目成功入围。 仓前是全国“四无粮仓”活动的发源地,上世纪五十年代余杭老一辈粮食职工艰苦奋斗首创“无虫”和“四无”粮仓。从此“四无粮仓”活动作为我国粮食保管的基础工作和主要考评目标之一,一直沿用至今,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储藏、减少粮食损失和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护好这一在我国近代粮食...
近日,由阿拉善盟文广局、盟文物局主办,阿拉善博物馆承办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开展,共展出馆藏文物30件(套),展期45天。 当天的活动吸引了阿左旗第九小学和蒙古族学校的200余名师生,大家一起制作植物标本,参加了阿拉善博物馆首次举办的集博物馆知识、社会大百科及互动游戏于一体的“智勇大闯关”活动。阿左旗蒙古族学校的师生,还现场演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沙力搏尔式摔跤。 据了解...
2016年5月5日,中国网图片中心发帖《胡武功怒了 唐陵石人石马被“洗澡”》,当晚,腾讯等多家网站转发,此贴造成微信朋友圈爆棚,网友们纷纷指责文物部门“破坏文物”。5月6日上午,咸阳旅游文物局立即做了相关声明,否认胡武功所反映的唐建陵和唐崇陵墓石刻被认为清洗,称是“自然风化”等原因,并表示要保留“追究不实信息传播者的法律责任的权利。” 之后,著名摄影家胡武功通过法治晚报官网做了道歉。各大...
日前,西藏已完成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等在内的800余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移动文物的数据采集、审核、验收、上报等数字化建档工作,十余万件可移动文物首次获得“国家级电子身份证”,西藏可移动文物调查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为摸清可移动文物“家底”,2013年底,西藏正式启动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目前,西藏共有登记在册的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1295处,建档在册可移动文物总数达105494...
18日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内蒙古博物院作为中国主会场,展出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河套文化博物院藏唐代三彩炉、内蒙古博物院藏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缴获的美军子弹箱、内蒙古博物院藏1979年呼和浩特市第一炉单晶硅等内蒙古一大批珍藏文物一同亮相。中国其他省份文物以图片形式进行了展示。 记者获悉,国务院决定于2012年至2016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
北京市文物局9日通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截至今年4月1日,北京市申报的普查可移动文物638万件/套,占全国18.93%,其中珍贵文物43.9万件/套,占全国22.76%。北京的可移动文物普查总数与珍贵文物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据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哈骏介绍,北京于2013年2月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对全市15463家国有单位进行调查,确认有可移动文物的收藏单位共33...
记者16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获悉,西藏已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共采集文物数据114167件、已登录103405件,基本摸清西藏可移动文物家底。 西藏当日召开全区文物工作会议。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局长罗布顿珠说,西藏文物部门组织300名专职人员,投入经费1517万元(人民币,下同),已经完成西藏74个县区692个乡镇的文物普查工作,普查区域覆盖率达98%以上,...
普查人员清点古钱币 待采集信息的古钱币 据北京市文物局最新通报,本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已经进入最后阶段。目前已普查文物藏品超过638万件套,位居全国前列。北京晨报记者独家了解到,在这次普查中,首都博物馆一次性采集75万枚古钱币数据信息,堪称发现了一座“小金库”。普查人员笑称,这次真是“数钱数到手抽筋”了。 来源 考古发掘加“废品”回收 首博这次参加普查的古钱币 “巨款”...
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北京市历时3年多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昨日交出首份答卷。从2012年底起,对全市15463家国有单位进行了调查,确认有可移动文物的收藏单位共339家。 截至2016年4月1日,北京市申报的普查可移动文物6383254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39388件/套,数量均居全国前列。经过普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药材和昆虫、故宫里发现的晚清玻璃底片等珍贵文...
石景山区新增和升级7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龙王庙、模式口76号院、五里坨民居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狮云庵塔院、四照谷桥、模式口老爷庙、模式口过街楼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龙王庙位于五里坨上石府村,建于清代,大殿保存完好,2015年进行修复。模式口76号院建于民国,由当地士绅集资典建,现存一进院落,2012年进行整体修缮。五里坨民居由两座院落组成,房屋80余间。一座为原址保留的王家大院,有近...
2016年5月6日下午,漯河市召开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终审工作会议,部署我市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终审等相关工作。各县区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主管局长和业务负责人,市直文博单位可移动文物普查业务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各县区、市直文博单位关于可移动文物普查终审数据完善及修改情况的汇报。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文物科科长齐新卷做了重要讲话。 齐新卷首先传达了全国、全省会议精神,总结了我市...
5月9日,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截至目前,北京申报的普查可移动文物达6383254件(套),占全国的18.93%,其中,珍贵文物439388件(套),占全国的22.76%,可移动文物普查总数与珍贵文物数量均居全国前列;208家单位首次普查出可移动文物;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清帝光绪大婚时的20万件文物、34件《兰亭序》拓本、梁思成关于话剧《春华秋实》修改意见的手稿等首次被列入文物大账。...
4月26日,湖北省文物局召开全省2016年度普查办主任会议,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和全国省级普查办主任会议精神,抢抓进度,把控质量,推进湖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完成。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省文物局副局长赵令珍出席并讲话。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普查办,省档案局(馆)、省图书馆,省直文博单位,武汉大学等驻汉高校,以及武钢博物馆、湖北地质博物馆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