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月22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的2018年度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在湖南省永州市博物馆结业。 培训班于10月16日开班,总计6周、254个课时,来自北京、天津、广东等全国22个省市区的22位文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来自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博物馆等单位的23位文博专家参与授课。培训期间,安排了文物病害检测分析实践、修复档案编制实践等...
讲良渚故事,展代表风采,助遗产保护。日前,市人大助力良渚遗产保护现场采风暨启动仪式在良渚管委会举行,标志着系列助力活动的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上,一批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专家、市文联及作协代表走进良渚遗址现场采风,并就助力良渚遗产保护作交流发言,提出意见建议。系列助力活动还走进学军中学,通过举办文艺展演、展示诗歌、散文、摄影、书法、绘画等文艺作品,传播良渚文化,弘扬良渚精神。 市人大常委会...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起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利用传承体系,11月22日,“活化遗产资源 创新传承模式”宁波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召开。此次会议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鄞州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单位承办,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受邀参会并作了精彩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
11月22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工作协商推进会暨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研究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主持会议并讲话,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中央统战部秘书长陈宗荣、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魏海...
图片由国家文物局提供 22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工作协商推进会暨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研究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主持会议并讲话,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中央统战部秘书长陈宗荣、中央党史和...
南京地下文物埋藏丰富,如何更好协调城建与文保?提交正在召开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条例》,对建设项目用地的考古调查、勘探,发现地下文物的保护利用、监督管理等作出具体规范。 近日,参加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国内外学者,参观了南京清凉山公园的考古发掘现场,南京建都史的起源“石头城”在此得到文物证实。石头城遗址区也被本次立法列为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
记者22日从天津市保护风貌建筑办公室获悉,该市日前出台《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财政补助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财政补助形式激励社会资金注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领域。 近年来,天津市五大道、解放北路、一宫花园等历史文化街区和静园、曹禺故居、庆王府等115幢历史风貌建筑得到科学合理保护利用,历史风貌建筑成为“近代中国看天津”的亮点和人文地标。 据了解,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建成均在50年以...
日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召开了“辽代木构建筑结构保护研讨会”,相关专家及全国七家辽代木构建筑文保单位主要负责人、一线保护技术人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史研究生等20余人参会。 “辽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研究”课题组汇报了课题前期工作进展、课题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与会专家对课题组前期工作表示肯定和认可,认为课题组提出的“辽代木构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对文保单位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日前,由国家自然资源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测绘学会等联合举办的中国测绘年会2018学术年会和第八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博览会在浙江德清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创新、智能、融合——开辟测绘地理信息新时代”。会上,“彩绘类文物高光谱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荣获“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彩绘类文物高光谱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已开展多年,完成单位包括北京建筑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11月21日,由中国紫禁城学会主办的主题为“东亚地区木结构建筑彩画传统工艺与保护研究”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搭建传统建筑彩画研究的高端学术平台,推动东亚地区彩画研究与保护修复技术的交流,展示东亚地区古代建筑文化多样性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研讨会由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所长晋宏逵,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杜晓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詹长法以及中...
图①、图③分别为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二楼前厅及外景。 图②为旧上海市图书馆侧面及正面手稿图。 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供图 雕梁画栋、重楼飞檐,典型中式建筑,远远眺望,就像一座古城楼,屋檐与蓝天相接,划出优美弧线。 在以现代化城市风貌闻名中外的“魔都”上海,居然有这么一座古色古香的图书馆——这幢历经80多年岁月沧桑的历史保护建筑,经过3年多的修缮重建,以上海杨浦区图书馆新馆的身份,...
修复团队成员在给拱券顶部壁画表面贴纸。 山西博物院供图 让更多的人看到九原岗北朝壁画,看到壁画更完整的内容,是山西博物院文保中心副主任霍宝强和他的修复团队的心愿。 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九原岗那块长3.2米、高3.5米的巨幅建筑壁画长途跋涉去了上海博物馆,上博不得不拆掉一个门才将之迎了进去,这成为很轰动的新闻。现在这幅壁画正在山西博物院展出,北京有很多人赶上周末就相约一同去欣赏。在...
记者22日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官方获悉,海拔超过5000米的格萨尔三十大将灵塔文物保护工程及达那寺实现监控全覆盖,该工程于2015年入选中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也是玉树震后文物维修工程中建筑体量最大的项目。 格萨尔三十大将灵塔及达那寺位于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吉尼赛乡麦曲村达那山,海拔超过5000米,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间除有战刀、铠甲、衣物等格萨尔风物遗迹外,还陈列着数万卷藏族早期...
图为嘎尔琼拉康石碑碑身碎块。 赵朗 摄 记者21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拉萨吐蕃时期一座封授立盟碑正在挖掘中,这座石碑记录了誓文与历代赞普业绩。 图为碎块石碑上的清晰藏文。 赵朗 摄 由于拉萨城区发展,原在偏僻之地的嘎尔琼拉康被林立高楼所包围。而在这座寺庙的院子里,几名工人正在围墙内挖土抛石,约50平方米的面积挖了1米多深。 图为石碑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