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月8日,“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领军人才和科技新星学术沙龙暨首都科技人才与山西省文博领军人才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建筑大学举办。会议旨在推动首都建筑遗产保护行业领域科技人才和山西省文博领军人才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发挥多学科交叉人才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来自北京和山西文博单位、高校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张大玉在致辞中表示,建筑遗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
11月8日,河南省文物保护工作推进会在安阳召开。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省政府副省长戴柏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赵素萍在讲话中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要做到真查实改,全面分析研判本地区文物保护现状,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坚决维护文物安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
11月7日至9日,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带队赴浙江省杭州、嘉兴、丽水等地区调研督导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并参加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外部长高峰论坛”相关活动。 在杭州调研期间,刘玉珠就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为省文物局机关全体干部及省直文博单位和全省各市、县(市、区)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共计100余人作了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专题...
爱荆庄,又叫美祚寨、米石寨,位于永泰县同安镇洋尾村。张培奋 摄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揭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同安镇洋尾村的爱荆庄荣获2018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 爱荆庄修葺保护完好。张培奋 摄 据知,在此次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角逐中,共有亚太区8个国家的41个项目入围,经国际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团评审,最终共有 10个...
图为敦煌莫高窟。(资料图)敦煌研究院供图 “我们终究是要走的,你们将会留下来担当保护莫高窟的重任。”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首席项目专家内维尔·阿格纽的“深情表白”,让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铭记了近30年。如今,莫高窟有了长期坚守大漠的专业人才队伍,阿格纽和他的团队亦“不舍离开”。 “敦煌研究院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作为莫高窟第四代“掌门人”,王旭东对莫高窟保护国际合作的认知,始于他刚到...
莫高窟经历了近代长期无人值守的沉寂之后,这处集珍贵性与脆弱性于一身的古老石窟随着国际化进程,日渐成为海内外民众心向往之的“朝圣之地”。 “敦煌研究院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作为莫高窟第四代“掌门人”,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对国际合作尤为重视。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莫高窟本身就是“国际合作”的产物,至今留存来自东西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多元文化的结晶,是丝绸之路上的“共同信仰”。 ...
11月5日,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南京博物院) 专家(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南京博物院召开,审议了科研基地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度工作计划。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钱坤介绍了目前全国科研基地的基本情况以及国家文物局对科研基地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科研基地副主任何伟俊汇报了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度工作计划。 专家(学...
中国与中亚5国代表10日聚首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物保护问题开展学术交流。 研讨会由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联合举办,除两个主办国,还吸引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共60余位专家和学者与会。专家们就本国文物保护理念、项目合作,以及修复技术等议题做了经验交流。
11月3日上午,非遗保护区域合作交流会议在佛山举行,来自广东、广西、湖南、香港、澳门等地的100多名非遗工作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共同研讨非遗保护合作发展大计,展望非遗保护交流区域合作的美好前景。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陈杭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永庆坊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介绍了广东传承保护岭南优秀历史文化、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做法和体会。今年7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昨日,杭州市人大助力良渚遗址保护现场采风暨启动仪式在良渚遗址管委会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卫红,屠冬冬、陈寿田等参加活动。 参会人员观看了《良渚古城解读》宣传片,听取关于良渚遗址挖掘与保护情况的汇报。1936年,施昕庚在家乡良渚进行了首先发掘,拉开了良渚遗址考古研究的序幕。80多年来,良渚遗址的考古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大量考古学物证充分证实,早在距今5300-4300年间,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
石板路上布满了青苔,青瓦房已经倾斜,屋顶不再冒起袅袅炊烟……这些曾经凝结了几百甚至上千年农耕文明的传统村落,正用它们的断壁残垣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 自2014年,国家文物局确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作为文物系统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的主要实施对象。记者2日从在贵州结束的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上了解到,首批51个“国保省保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
近日,由故宫博物院主办的“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迹调研”成果交流汇报会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云岩区文体广电局作为故宫文物南迁存放地区代表应邀出席。 据悉,故宫文物南迁是在抗战期间,为保护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在1933年将万余箱故宫文物紧急迁往上海、南京,后在“七·七”事变后将文物分南、中、北三路分别迁至四川巴县、乐山、峨眉,最终在1947年全部东归南京的“文物长征”。值得一提的...
近年来,业界对中国石窟寺修复的理念和方法始终存在分歧。石窟寺是丝绸之路上见证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质性遗存,石窟寺保护与修复的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水平。网络舆论对文物修复的质疑,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修旧如旧”这一原则有着不同理解。“修旧如旧”是1955年由梁思成提出的观点,多年来被文保界奉为圭臬。如今,是时候重新理清梁思成的思路了。 11月4日至11月5日,在上海召开的“‘一带一...
6日,位于青岛市即墨区“蓝色硅谷”的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正式启用。 据介绍,北海基地将作为集水下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展示、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于一体,统筹黄渤海海域,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国家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将引领与推动黄渤海海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同时,探索完善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管理模式,促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中日甲午海战沉舰——“...
中国石窟寺是丝绸之路上见证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质性遗存,石窟寺保护与修复的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水平。 “中国石窟寺保护科技创新联盟”4日成立,将联合国内相关机构和企业,强化学术研究和交流,共同为攻克石窟寺保护难题提供相应的人才及技术支持。据悉,“中国石窟寺保护创新联盟”的成立,也将使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沿线的更多国家和地区,中国石窟研究者将用文化遗产的语言共同讲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