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冬青釉暗花海水龙萝卜尊,清康熙,高19.2cm,口径3.3cm,足径3.5cm。 尊撇口,细长颈,丰肩,深腹,外腹微弧,瘦底,足底内凹。通体施冬青釉。颈下部凸起弦纹三道,腹中部至足凸印螭龙两条,间以带状云纹和海水纹。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回青釉爵杯,明嘉靖,高16.1cm,口径12.7cm×6.6cm,足距7cm。 杯造型和纹饰均模仿古代青铜器。椭圆形口,配一铜制珊瑚圆纽镂空盖。深腹,下承以三柱形足。通体施回青釉,釉色呈淡紫蓝色。腹部饰回纹、兽面纹和鼓钉纹各一周。釉面匀净润泽,釉薄处映出白色胎骨。杯底无釉露胎,署阴刻楷体“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 回青釉是明代嘉靖时特有的一种以进口“回青”料配釉烧成的高温蓝釉,它是在元代以...
此罐高15.2厘米,口径12.2厘米,足径12.3厘米。器内外满施厚釉,色泽青绿。足与口端露胎,灰胎坚致,胎体厚重。纹饰采用剔、刻、堆手法,装饰风格浑厚凝重。 宋元盛行的龙泉窑,由于有强劲的市场销路,在明早期仍窑火旺盛,特别在明初,产量较大,工艺精湛,与元龙泉无大的差异。明中期以后,质量始下降,表现为胎粗釉薄,成型也很草率。明朝后期,则胎骨粗笨,足底厚重,釉色多数浑浊灰暗,呈青灰色或茶叶末色。至...
这件唐黄堡窑青釉双鱼瓶为双鱼合体型,鱼口即为瓶口,小口圆唇,高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泛黄;器表光素无纹,肩部饰对称鱼眼,腹部双侧有鱼鳍及鱼划,两侧有四只贯耳便于穿绳提携。 鱼与人类的关联由来已久,世界各地的远古 岩画,如狩猎、放牧、捕鱼等画面出现得最多,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之中,鱼纹也是常见纹饰。有学者认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的鱼纹同时也是图腾崇拜的象征。还有学者认为鱼乃阴阳的象征,“鱼跃于...
翠青釉三系盖罐,高10.4cm,口径9.9cm, 足径14.1cm。 罐直口,扁腹,圈足。肩部有3个环形小系,系下凸起海棠托饰,花瓣上有横线纹。罐里及足内施青白釉,外施翠青釉。直口盖合于罐口。此罐制作规整,胎体细腻,釉色青翠。翠青釉瓷器为永乐时所创,传世品极少。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明,高36.4cm,口径18.4cm,足径15.5cm。 尊口沿刻菱形纹,沿面刻卷枝纹,外环凸起乳钉纹。颈中部凸起,上半部刻缠枝花卉纹,下半部刻缠枝如意云头纹。肩上刻钱纹。腹部刻缠枝菊纹,辅以叶纹,空间饰篦划纹。近足处刻菊瓣纹。里外及圈足内均施青釉。圈足宽厚。 此器纹饰精细生动,釉色莹澈明洁,清新雅致,是传世明代龙泉窑瓷器的珍品。其造型摹仿石榴的形状,但不拘泥,而是结合...
龙泉窑青釉刻花葡萄纹大盘,明,高7.5cm,口径50.6cm,足径33.2cm. 盘敞口,弧壁,盘心凸起,圈足。通体施青釉。器外壁双线弦纹间刻折枝莲一周,内壁刻缠枝竹叶夹灵芝纹,内底刻葡萄纹。外底有一圈不规则的无釉支烧痕。 此器体大而周正,胎体厚重,釉质光洁莹亮,符合明初龙泉窑青瓷的典型特征。
龙泉窑青釉凸花缠枝莲纹尊,明,高33cm,口径13cm,底径16.3cm. 瓷尊撇口卷唇,短颈,溜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内凹。通体施青釉,器身满刻凸缠枝莲纹,腹下部至胫部刻菊瓣纹。足沿露胎处呈火石红色。 此器胎体厚重,造型规整端正,釉色呈黄绿色,釉质光洁莹亮,透明度强,具有明初龙泉窑青瓷的典型特征。
翠青釉罐,明永乐,高8.5cm,口径8.8cm,足径12.3cm。 罐广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里外及圈足内均施翠青釉,釉面莹亮润泽,色调清新淡雅,口边和足边积釉处呈青绿色。无款识。 翠青釉是明代永乐时景德镇官窑创烧的一种色泽温润、釉色青翠如嫩竹的青釉,为永乐朝所独有。均造型规整秀美,胎体致密,厚薄适中,通体青釉素裹,不另加装饰,釉面玻璃质感强,釉中隐含密集的小气泡。常见的器物有盖罐、高...
宋 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7.8厘米 此樽是宋代汝窑作品中的佼佼者。它仿汉代铜樽造型,口型规整,仿古逼真,釉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只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也藏有一件。 正在古陶瓷研究中心(延禧宫)“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9月29日—2016年8月30日)展出。
龙泉窑青釉塑贴四鱼纹洗,元,高7.2cm,口径27.6cm,底径24.5cm。 洗口呈花瓣形,腹较浅,坦底。外底正中有脐心内凹。胎体厚重。内外施青釉。外底一环行区域内不施釉,脐心施青釉。外壁刻凸弦纹两道。洗内用刻划技法装饰水波纹、莲花纹,并贴有模印的四鱼纹。 此件作品造型规整,釉色柔和,在盛水使用时,器内的纹饰将更显生动活泼。
龙泉窑青釉净瓶,元,高48.2cm,口径7.3cm。清宫旧藏。 净瓶直口,长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近足处微外撇,圈足。颈下部有轮状出沿。内外施粉青色釉,釉面匀净。 这种俗称净瓶的器物,实际上是属于“军持”的一种。“军持”是梵语 “kundikā”、兴都斯坦语 “kundi”的音译,也称“君迟”、“君持”、“军迟”、“捃稚迦”等,意思是“瓶”,“水瓶”。本为印度民族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具,后来被佛...
图中所示是一套景德镇窑影青釉花口托盏,是2006年在安徽省宿松县南宋嘉定八年(1215)纪年墓出土。整套托盏由盏和盏托两部分组成,其上花口小盏口径10.4厘米,底径4.3厘米,高5.2厘米;其下花口盏托口径16.2厘米,底径4.3厘米,高2.8厘米。盏与盏托均呈八瓣花口形,盏的口沿为芒口,未施釉,敞口,弧腹,腹部为八棱状,高圈足,圈足外撇,足内施满釉。盏托似碟,较扁平,略有弧度,口沿亦为芒口,腹部...
龙泉窑青釉划花执壶,元,口径8.7cm,足径11.5cm,高32.7cm. 壶盘口,细颈,圆腹下垂,细长流,流与壶颈之间连一曲形扳,曲柄,圈足。通体施青釉,釉下刻划庭院蕉石等花纹,若隐若现。壶体高大厚重,造型端庄沉稳。 此壶为龙泉窑制品,釉色莹润,青翠欲滴,造型为玉壶春瓶形,具有元代瓷器的典型特征。
龙泉窑印龙纹青釉盘,元,高7.5cm,口径42.9cm,足径29cm. 盘敞口,浅腹,坦底,圈足。里外施青釉,底部无釉,露胎处呈火石红色。盘心模印云龙纹,内壁刻划花纹。此盘器形较大,胎体厚重,釉呈青黄色,在较厚的釉层下模印的云龙纹清晰可见,据此表明这是元代龙泉窑青瓷的典型器。 龙泉窑青瓷自宋代发展到元代虽然烧造地区扩大且产量巨增,但已无法烧出南宋时期的梅子青色。为弥补青瓷呈色的不足,元代龙泉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