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宋,高12.9cm,口径18cm,底径17.8cm。 此樽直口,平底,口、底径度相若。外壁近口及近足处各凸起弦纹两道,腹中部凸起弦纹三道。下承以三足。外底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里外满施淡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 此樽仿汉代铜樽造型,器形规整,仿古逼真,釉色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 瓷樽始于宋,汝窑、定窑、龙泉窑均有烧造,是陈设用品。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只有两件,...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宋,高4cm,口径18.5cm,足距16.9cm。 承盘圆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足。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器物外底。诗曰: 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后署“乾隆戊戌夏御题”。 此器造型规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温润。它应与三足樽配套使用...
龙泉窑青釉凤耳瓶,高17.5cm,口径5.7cm,足径6.3cm。 瓶小盘口,直颈,折肩,直腹,圈足。颈部两侧各置一凤耳。灰白色胎,通体施青釉,釉面开片纹,釉色青翠莹润。 南宋时的龙泉青瓷特别讲究釉的色调。窑工们以多次上釉和改变釉的配方技术,烧成粉青、梅子青两种釉色,代表着我国青釉烧制的最高水平。在厚釉失透的情况下,北宋龙泉青瓷盛行的刻、划花装饰已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堆塑和浮雕技法。 此瓶唯...
耀州窑青釉刻花瓶,北宋,高19.9cm,口径6.9cm,足径7.8cm. 瓶小平口出沿,短直颈,丰肩,腹以下渐收敛,圈足。肩部有弦纹3道。瓶身以“刻花”为饰,腹部刻缠枝牡丹花,下腹刻双层莲瓣纹。此瓶刻工刀锋犀利,深浅有致。牡丹花繁而不乱,花冠丰满,花枝缠绕,俯仰结合。瓶通体施青釉,釉面晶莹温润,玻璃质感强,釉层匀净。 耀州窑刻花青瓷以盘碗为多,瓶类较少。此瓶小口短颈,衬出瓶身的雍容饱满,刻线处...
青釉夹耳盖罐,五代,通高18.6cm,口径7.2cm,足径8.2cm。 罐直口,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附平顶直口圆盖。里外满施青釉,釉色莹润,开细小纹片。 此罐是广州石马村南汉墓出土的4件夹耳盖罐之一。此种夹耳罐的设计取自南方木桶式样,显得新颖别致。罐肩部两侧分别立起一对带孔的方形系,盖的两侧亦各凸出一带孔的板片,罐盖扣合时,盖上伸出的带孔的板片夹于肩上双系空隙处,一端可系绳或插棍作轴,另一...
越窑青釉刻莲花纹盒,五代,通高4.8cm,口径8.8cm,足径5.4cm。 盒直口,外撇圈足。盒盖面坦平,直口。盖面刻花,中心为一莲蓬,外环莲瓣一周,盖边与盒底中腰各有弦纹一道,盒里外及足内满釉,釉呈青黄色。 五代时期的越窑青瓷质地细腻,胎体轻薄,釉面光滑,造型趋于秀美,刻花技法更加成熟。这件越窑刻花盒为五代时的瓷器精品,器物施满釉,釉薄而匀,明显与唐代越窑不同。五代时期,更多地注重花纹装饰,...
越窑青釉菱花口盘,五代,高2.1cm,口径10.7cm,底径5.3cm。 盘口呈菱花状,斜壁,平底。里外施青釉,釉色莹润纯正,外底有支钉痕。 这件菱花口盘,口沿线条流畅,盘壁浅薄,给人以轻巧玲珑之感。釉面有明显经使用而留下的磨痕,说明是一件令人喜爱的传世珍品。 花口盘自唐代中晚期开始流行,其造型受同时期金银器影响,至五代时最为盛行。此时的瓷器受金银器造型的影响较大,不仅盘多做成花口,瓶也多作...
岳州窑青釉划花莲瓣纹盘口瓶,五代,高30.3cm,口径11.6cm,足径9.1cm。 瓶盘口,短颈,溜肩,腹部长圆,圈足外撇。通体施青釉,釉呈青黄色,釉层较薄,开细碎片纹。胎釉结合不紧密,釉面有剥落。肩部刻划3道弦纹,腹下部刻划莲瓣纹。 五代时期岳州窑烧造的青瓷以小件盘、碗居多,这件盘口瓶是目前所见到的为数不多的形体较大的器物之一,颇为难得。 刻划莲瓣纹是五代岳州窑常见的装饰技法,湖南长沙子...
耀州窑青釉葵瓣口碗,五代,高7.5cm,口径19.2cm,足径7.2cm. 碗呈五瓣花口状,口沿外撇,斜壁,浅圈足。腹壁自花口凹陷处起棱线。通体施青釉,釉层较薄,釉面玻璃质感强并开细碎片纹。 这件青釉花口碗,釉面虽有水沁痕迹,但造型秀丽,釉色匀净,仍能反映出五代时期耀州窑青瓷的烧造风格。 耀州窑烧制瓷器始于唐代,当时所烧造品种十分丰富。五代时期开始则以烧造青瓷为主,其青翠莹润的釉面和精致优美...
岳州窑青釉碗,唐,高8.1cm,口径16.4cm,足径8.3cm。 碗口微撇,浅腹,阔底,圈足。腹刻莲瓣纹。里外施青釉,釉薄而不匀,釉色青中闪绿,釉面有细密开片纹。 岳州窑位于湖南湘阴县城堤境一带,是隋代湘阴窑的所在地,唐时隶属岳州,故称“岳州窑”。唐代岳州窑的瓷器胎壁较薄,比较粗松,呈铁灰色,釉色明亮,底足有釉,器物精致,少装饰。多采用支钉烧法。经科学的考古调查和化学分析,岳州窑青瓷所施青釉...
青釉花口高足杯,唐,口径8.5cm,足径4.5cm,高4.5cm. 杯为五瓣花口,圈足外撇,器形小巧,釉色青润。造型仿同时期金银质地的高足杯,是晚唐时期青瓷器的流行样式,反映了当时青瓷器逐渐替代金银器的发展趋势。此种形制的瓷器至宋、元时期依然流行。
青釉执壶,唐,高13.4cm,口径5.9cm,足径7.3cm. 壶撇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圈足上留有五个支烧痕。颈部一侧置八棱短流,另一侧置曲柄。壶内外施釉,釉色青中闪黄,晶莹透澈,釉面开细小的纹片。 此青釉壶是陈万里先生于1936年在浙江绍兴得到的,它出土于浙江绍兴唐户部侍郎北海王府君夫人墓,墓志记载该墓的年代为唐元和五年(810年),因此这是一件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器物,是鉴定唐代越窑...
器型: 雍正青釉器型丰富、官、民窑都有大量烧造,以盘、碗等餐具以及盖罐、各式瓶及扁瓶、花盆、渣斗、笔舔和青铜器等器物为常见。 胎釉: 青釉器胎体较薄,釉质细密。仿官窑器以豆青、灰蓝和月白色为多见、釉面大多有大的开片,也有无纹片的,、部分器物有紫口铁足,釉有透明和失透两种。仿汝器以仿宋汝的天青色为多,多数是鱼子纹小纹片,也有大片纹和无纹片的,釉面多透亮晶莹。仿哥器色泽以深、浅灰青为多,既有大、...
邛窑青釉褐彩四系罐,唐,高18.2cm,口径9.8cm,底径9.2cm. 罐直口微撇,丰肩,肩以下渐敛,平底。肩部置四系。通体内外施青灰色釉,外壁施釉不及底,口部及四系处涂以酱色釉斑。此罐为四川邛窑产品。
长沙窑青釉四足盖炉,宋,高8.5cm,口径8cm,足径8.3cm。 盖炉造型仿古代青铜器,敛口,直腹,折底,下承四足。盖面隆起呈盔状,上饰宝珠钮,四周各饰一长条形镂空,盖面上部饰褐彩。器身施青釉,釉不及底,釉色青中泛黄,温雅柔和,釉面有细小的开片纹。 此种炉又名香熏,为熏香之用。炉盖多作镂雕装饰,将所燃香料置于炉内,袅袅轻烟从镂空处飘出,有如云雾缭绕。瓷香熏始见于东吴,六朝时较流行,多有托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