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南大学,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以“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校训,培养出40余万优秀学子,为祖国的各项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2014年5月20日上午,河南大学副校长刘志军做客新华网访谈间,和广大考生及家长畅谈2014年高招政策。 以下为此次访谈的精彩摘要: 河南大学副校长刘志军: 河南大学的明伦校区见证了河南大学百年发展历史。它从建校之前,就已经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非常大的影响...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保存文物最多的国家之一。要有效保护文物,必须建立文物保护新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动员全社会力量的参与。特别是针对散布在野外的比例高达43.40%的古遗址、古墓葬类文物,需要建立文物保护员制度来进行有效管理。 法律地位尚有缺陷 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以法律规范形式提到文物保护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细则》第九条规定:“古文化遗址、古墓葬、...
今年5月18日是第38个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专程来我市调研文物保护工作。市委书记阎立、副书记戴源陪同调研。 18日、19日在常期间,励小捷考察了我市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淹城遗址、焦溪古村等,对我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表示肯定,同时,对我市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各项努力和措施表示高度赞赏。 励小捷同时指出,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切实承担起责任,需要全社会...
大英博物馆展出中国明代古董,图为展览中一个漆盘 皿方罍——万罍之王,纽约佳士得原定于3月20日11时拍卖的1888号拍品“皿天全方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曾被洛克菲勒收藏原定1000万美元起拍,后经私人洽购成交”(器身)已撤拍,3月20日上午,纽约佳士得发布消息称私下洽购于19日顺利完成。随后,湖南省博物馆也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正式声明证实,国之重器“皿天全方罍”即将回归湖南,将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我国首艘水下考古工作船“中国考古01号”即将赴上海交付使用。昨日,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码头,作为2014年重庆市第五届文化遗产宣传月的活动之一,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数十名文物爱好者踏上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实地参观。 “中国考古01号”白色的船身上漆有黑色的“中国考古01”的字样,船的烟囱外壳上挂有“中国文化遗产”的徽章。“这属于小型船,别看这艘考古船体积小,它的功能可不少...
记者19日从西藏昌都地区文物局获悉,康区最大的格鲁派寺庙,昌都强巴林寺文物修护工程,将于6月中旬正式完工。这是强巴林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工作。 据西藏昌都地区文物局副局长洛松曲扎介绍,强巴林寺修护工程是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期间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之一,于2013年3月8日正式开工,总投资为9378万元。工程共分两期:一期为古建筑本体维修工程,主要针对强巴林寺历史上保存下来的杜康大殿、护法...
今日,从山西省文物局获悉,山西省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基本完成,全省国有单位为41316家,其中部分国有单位初步摸排统计的文物近30万件(套),下一步将启动文物认定工作。 可移动文物,是国家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进一步掌握文物藏品数量、丰富文物藏品宝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进行的一项重大的国家工程。 与山西省得天独厚、源远流长的...
201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淅川县博物馆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以“依托文物藏品激发社会活力拉近公众距离”为主题的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为了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与互动的平台,加深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博物馆采用传统与创新结合的藏品展示方法。 一是馆外举办“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图片展”。5月15日,在中心广场举办了“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图片展”,通...
抚宁县板厂峪景区明长城修复活动展开以来,不断有明代文物现身,其中极具江南纹饰特色瓷器的出现,印证了明代守城官兵“南兵北上”的历史史实。 今年以来,秦皇岛正式展开对境内明长城精华地段——板厂峪长城的修复,40余枚明代守城将士日常娱乐用的烧制象棋子现身于长城地基中。 随着修复工作的推进,日前又有10余件价值较高的文物现身修复现场。经过简单清理,人们发现了明清时广泛使用的青花瓷酒盅、纹饰...
为了加强文物保护,继承历史文化遗产,淄博市决定对《淄博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如今,根据各方意见修改后形成了《淄博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修订草案修改稿)》已全文登载于淄博人大网(www.zbrd.gov.cn),欢迎市民和社会各界登录淄博人大网,提出修改意见。 虽然淄博早在1994年就制定了《淄博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而且在2004年进行过一次修改,但随着国家于2002年对《文物保护法》作出...
5月18日是“全国助残日”和“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上午,省文物局、省残联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启动陕西省“百家博物馆文化助残公益行动”,向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院、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博物院6家参加公益行动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并面向残疾人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此次省文物局确定6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参加由中国残联、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的全国“百家博物馆文化助残公...
国家文物局纸质文物重点科研基地日前在南京博物院揭牌,该中心将牵头中国古代纸张数据库建设,并开放科研平台,向社会招标纸质文物科研课题。 据了解,保护基地主要有三大科研方向,一是古代书画装裱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二是古籍档案类的修复纸张研究,三是化学工艺导致近代文献酸性脆化的保护工艺。目前南博投资1600万元建设的文物保护中心为全国一流,尤其在纸质文物保护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未来,南博将联系国内...
5月17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在我市开幕,来自全国各地文物保护界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将围绕考古与文物保护中的前沿问题进行研讨。 本届研讨会为期三天,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博物院、亳州市文化旅游局联合举办。 研讨会期间,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陕西考古研究院...
根据省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四月初,焦作市文物局组织开展了全市文物单位基层工作情况专题调查研究。目前,此项工作的先期调研工作已完成。 这次专题调研是省文物局为全面了解全省基层文物工作情况,总结推广基层典型经验,查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基层文物工作的措施举办的一次活动,同时也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具体实践。近年来,面对日益繁重的保护工作,焦作市文物部门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建立健...
在第38届“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榆阳区文体局、榆阳区文管办共同在星元图书楼举办“严厉打击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犯罪”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市民发放近千份相关资料,倡导广大市民自觉形成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