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我国拥有悠久的瓷器收藏历史,下到民间,上至宫廷,因着瓷器使用的寻常可见。古代先民惜物,即便瓷器“冲线”了,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请焗瓷匠来修好,然后继续使用,而对于精细的或先祖留下的瓷器,则会更细心使用、保管。因而,老瓷器还是留下来很多。民间有“民窑”,宫廷有“官窑”,江湖和庙堂都在瓷器文化的熏染下,对瓷器爱惜有加。一代代传下来,碎了积,存了碎。一般年代越久远,留下来存世的完整器就越少。 103...
首先是“文革瓷”的历史性。它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蕴涵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特别是蕴涵大量的政治、社会信息,是其他任何历史时期的瓷器都不具有的特点。 “文革瓷”如同“文革美术”一样,强调艺术为人民服务,为政治服务。在创作上“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陶瓷艺术形式的统一”,“文革瓷”主要体现着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一切为现实服务的浓厚政治色彩。...
随着收藏投资的逐步兴盛,许多门类的老“东西”都成了“有心人”、“扫描”的对象。近些年,集藏投资“文革”遗物的风也流行起来,无论是在古玩商店,还是一些临时地摊,“文革”物品冒了出来,其中“文革”瓷器就是人们的关注点之一。 业内人士称,这个门类刚有点苗头的时候,大家多集中在书籍、画作、像章等物品上。当时觉得“文革瓷”距离现在太近,东西不是很“老”,而且以为这些都是比较粗糙的日用瓷,各家各户...
主题为“七十年”的跨世纪景德镇艺术陶瓷大师作品展拍将于本周六(1月12日)在广州举办,首次亮相的众多“文革瓷”引发藏家广泛关注。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期景德镇十大国营瓷厂改制关停,“文革瓷”开始变得炙手可热,存世的藏品行情一路看涨。而从此次展拍的“文革瓷”以千余元计的起拍价来看,专业人士认为尚有不小的投资...
除了之前提到的“文革瓷”收藏品以外,近几年来,“主席瓷塑像”价格也是一路飙升。2003年年初,一尊高100厘米的毛主席着中山装的全身塑像,成交价格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到了2004年年底,则涨到了6000元至7000元左右;而到2005年10月份,价格猛地升到了12000元至18000元,比两年前增值4倍多。尽管价高,但仍旧供不应求。 在...
“文革”瓷盘 “文革瓷”市场行情一路看涨 那些极具收藏价值的“文革”瓷器,眼下正成为收藏界的热门新宠,在国内外都拥有众多的收藏者。这类藏品在中国制瓷史上可谓是独立成章、自成体系,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在题材方面,“文革瓷”摆件的题材多为领袖像和领袖语录,“文革瓷”...
1974年初,湖南、山东、江西等历史上三大名窑所在地接到了中央布置的一项任务,为毛泽东主席烧制一套生活用瓷。接到任务后,这三个省倾尽所能,精心制作,在1974年10月按时拿出了各自的样品。结果,景德镇技高一筹,被选中。1975年元月,上面正式下文生产‘主席用瓷’,取名为‘7501工程’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文革瓷”因鲜明时代特征而独具魅力,而“主席用瓷”则无疑是这一时期最高水平的代表。 ...
“所谓‘文革瓷’,是指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10年间各地陶瓷厂生产制作的带有‘文革’色彩的陶瓷器皿,以及后来生产的所有具备文革典型风格的瓷器,如以工农兵形象、样板戏题材、毛主席语录等为题材的装饰瓷件、生活器具、雕像等,均统称文革瓷”。 “文革”瓷,广义上是指“文革”时期产生的瓷器,但从表现内容上来看,“文革瓷”主要指有“文革”画面、“文革”语录或文字(诗词、手迹等)的瓷器,具...
5、河南禹县钧瓷 文革时期神后瓷器,其特殊为窑变红釉和窑变花釉瓷,红釉根据不同色调,称为海棠红、鸡血红、胭脂红、玫瑰紫、茄皮紫等;窑变釉根据变幻色调分别称雨过天晴、月白风清、云雾高山、星辰满天、峡谷飞瀑等。钧瓷古朴端庄,釉质浑厚,晶莹透澈,有明快的流动感。代表性的品种有:炉、鼎、尊、洗、花瓶、花盆、餐具、茶具、动物等。 6、广东潮安枫溪、饶平、大埔瓷器 潮安、饶平、大...
“文革”时期全国各地陶瓷制作的共同风格艺术特色 “文革”陶瓷均以迎合文化大革命形势的需要,制作出各种富有“文革”特色的艺术陶瓷,既有其共同的“文革”形势的风格,又有其各自不同的用色、用料、制作特点。其中制瓷最著名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山东淄博、河北唐山、彭城、广东汕头、大埔、福建德化、浙江龙泉、河南神垕等;采制陶最著名的有江苏宜兴、广东石湾、四川荣昌、湖南铜官、山东淄博等地。下面重点介...
4、反映“样板戏” 所谓“样板戏”一个在特殊政治环境下产生的特殊戏剧样式。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次回首那段历史的时候,样板戏其自身的艺术魅力依然存在,一个个熟悉的形象,一段段精彩的绝唱至今令许多人无法忘怀。如景德镇制瓷器作的样板戏“红灯记”中的主要英雄形象,完全按照样板戏中的人物造型,真实的再现塑造出来,有些是在花瓶、执壶等器物上绘画样板戏的典型场面,这种图案在“文革”期间比较多见,不但是景...
1949年以来,特别是1957到1965年,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艺术陶瓷发展较快。1966到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阻碍了陶瓷艺术的正常发展。“文革”后期,陶瓷艺术创作开始复苏,但设计人员的作品要经过“工农兵三结合小组”的严格把关审查,基本以“八个样板戏”作为人物形象创作的模型,形成了概念化的定制。这样,“文革”期间的陶瓷作品,就失去了地方艺术特色和陶塑艺术家的个人风格。相反,也就在...
30多年痴迷收藏“文革”瓷器近千件 需10个搬运工搬运 中国江苏网6月29日讯 日前,记者来到朱嘉麟家中。他家住6楼,在一间屋子里,朱嘉麟特意定做了几个柜子,上面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各式瓷器,有瓷盘、笔筒、茶壶、茶杯,还有瓷片,琳琅满目,犹如一个小型的瓷器展览馆。 朱嘉麟当初把这些瓷器运到6楼可花了一番工夫,光是搬运工就请了十个人,他坐镇指挥,搬运之后又请人清洗瓷器,自己再列单分类,花费4天的...
日前,记者来到朱嘉麟家中。他家住6楼,在一间屋子里,朱嘉麟特意定做了几个柜子,上面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各式瓷器,有瓷盘、笔筒、茶壶、茶杯,还有瓷片,琳琅满目,犹如一个小型的瓷器展览馆。 朱嘉麟当初把这些瓷器运到6楼可花了一番工夫,光是搬运工就请了十个人,他坐镇指挥,搬运之后又请人清洗瓷器,自己再列单分类,花费4天的时间,才将瓷器摆放好。 朱嘉麟说,这么多年下来,他花在瓷器上的钱也有近10万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