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瓷的发展过程和艺术特点(二)
2012-10-07 11:42:59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4、反映“样板戏”
所谓“样板戏”一个在特殊政治环境下产生的特殊戏剧样式。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次回首那段历史的时候,样板戏其自身的艺术魅力依然存在,一个个熟悉的形象,一段段精彩的绝唱至今令许多人无法忘怀。如景德镇制瓷器作的样板戏“红灯记”中的主要英雄形象,完全按照样板戏中的人物造型,真实的再现塑造出来,有些是在花瓶、执壶等器物上绘画样板戏的典型场面,这种图案在“文革”期间比较多见,不但是景德镇窑有全国其它窑口的瓷器都有生产;再如广东枫溪窑在1972年“文革”期间,制作的素胎“样板戏红灯记李玉和”的形象,把英雄人物典型的一瞬间准确的再现出来。同时还有其它艺术门类都不同角度的表现“样板戏”的作品,真可谓“八亿人民八个戏”人人都会唱几句。
5、反映支援“第三世界”
所谓第三世界,是指1974年毛泽东同志与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谈话中,提出了三个世界的划分。我国曾派出大量的人员到国外去援助贫穷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帮助他们修铁路,建工厂,派医疗队为当地人民治病等,因而深受当地人民的欢迎。刘泽棉师20世纪70年代早期创作的“中国医疗队在非洲”塑像反映的正是这段历史,作品塑造了中国医生正在非洲较有代表性的椰子树下,为黑人小孩看病的一个场面,人物造型神态真实、自然、生动、传神。
6、反映外交方面
1972年中美关系打破了多年来的坚冰,建立起外交关系,自此之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越来越多。这段时期的石湾陶塑,也创作了不少反映中国外交政策取得辉煌成就的作品,如刘泽棉与苏锡荣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共同创作的素胎“银球传友谊”塑像;再如景德镇窑1972年制作的粉彩乒乓友谊塑像,正是表现了这段时期我国实行“乒乓”外交,以“小球震大球”。该作品表现了我国运动员与外国朋友相互交流球艺,从而建立起友谊的场面。景德镇窑和石湾窑都抓住了这种题材,都是采用雕塑形式,真实的表现出来,所不同的是石湾陶采用的是素胎,发挥石湾陶塑的特点;而景德镇瓷器采用的是粉彩,把人物的肤色、鲜花、靓丽的衣装展示出来。
7、反映和歌颂“人民战争”
1949年后,反映歌颂人民战争方面的电影,如:“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等等,这些故事片在全国都家喻户晓。因此,在“文革”期间,以歌颂人民战争方面的内容作为创作题材的石湾人物陶塑比比皆是,既有中国题材的,也有外国题材的。如梅文鼎创作的彩釉“民兵埋地雷”塑像,反映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埋地雷;福建德化窑雕塑的“海防女民兵”则是真实的再现海岛女民兵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英姿形象。刘炳创作的素胎"越南女民兵"塑像,作品塑造的是越南女民兵边劳动,边准备抗击美帝国主义的情景。
8、反映“赤脚医生”
“文革”期间我国曾培训了一批具有初级医疗技术的医务人员,让他们深入到农村去,送医送药到田头,由于他们有病人时就看病,没病人时就参加生产劳动,因此,当地的农民就把他们尊称为“赤脚医生”,“文革”期间石湾陶塑中也创作了不少反映这方面内容的作品,如潮安窑1972年制作的“银针传友谊塑像”,军医为了传授针灸技术,让“赤脚医生”在自己身上试针,表现了军民鱼水情的关系。又如黄松坚创作的彩釉“骑马送医”塑像,作品塑造了草原上的女赤脚医生身背药箱,头围浅色围巾,身穿淡青色蒙古袍,脚穿皮靴,骑马飞驰在草原上的情景。形象极富时代化,格调秀雅脱俗。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