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瓷的发展过程和艺术特点(四)

  5、河南禹县钧瓷

  文革时期神后瓷器,其特殊为窑变红釉和窑变花釉瓷,红釉根据不同色调,称为海棠红、鸡血红、胭脂红、玫瑰紫、茄皮紫等;窑变釉根据变幻色调分别称雨过天晴、月白风清、云雾高山、星辰满天、峡谷飞瀑等。钧瓷古朴端庄,釉质浑厚,晶莹透澈,有明快的流动感。代表性的品种有:炉、鼎、尊、洗、花瓶、花盆、餐具、茶具、动物等。

  6、广东潮安枫溪、饶平、大埔瓷器

  潮安、饶平、大埔瓷器产品各有侧重,主要生产日用陶瓷,潮安既生产高级细瓷,也生产普通粗瓷,有工夫茶具、杯、壶、盘、痰盂、花瓶、花盆和雕塑人物为主;饶平以生产匙、盘、杯、碟为主;大埔以生产工夫茶具、碗、盘、壶、杯、盅为主。以潮州枫溪瓷为代表的广东粤东地区陶瓷,枫溪位于潮州市郊外,有南国瓷乡之称,文革期间,尽管受到种种限制,但制瓷工业未停止,仍然以烧制日用瓷为主,艺术瓷相应得到发展,赋予文革时代烙印,如枫溪陶瓷厂生产的“素白瓷毛主席挥手塑像“。基本制作方法是采用雕、塑、刻、划、捏、贴等制作手法,精巧透雕的通花浮雕艺术,特别是各类透雕花瓶,形成自己的风格。反映文革时期的瓷器内容有,女民兵、工农兵、样板戏等造型。

  7、广东石湾陶器

  文革石湾陶,代表性的品种有陈设美术陶,主要是紧跟文革形势,塑造革命英雄人物和工农兵形象以及样板戏人物,还有历史人物、鸟兽鱼虫、自然景色以及文具、玩具等。

  “文革”瓷对艺术市场的影响

  为了追求盈利,市场上就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粗制滥造。许多新仿的“文革”瓷,如现在文物市场上有些新仿的“样板戏人物”、“红卫兵”像,从造型的塑造到色彩都不够精确,特别是神态极差,没有神韵,没有感觉。二是内容过分完美。表现在一件作品上,绘制水平也较高,如此丰富热闹,如瓷板、彩瓷瓶、盘、壶等,内容上往往过分完美,如“样板戏”图案纹瓶,附有电脑制作的多形体文字;反映“文革”运动内容的瓷板,似一幅完美的“文革”瓷画,恨不得把“文革”十年的内容全融进去,如“大批判、大字报、抓革命、促生产、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样板戏、上山下乡运动、跳忠字舞、学习毛泽东语录”等等,应有尽有,这样全面的“文革”内容的瓷板,在当时是无法完成的。因此,真假值得研究。将来,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仿制会更多,对现存遗留下来的珍贵“文革”陶瓷以更多的关注。

  这里要提醒人们注意的是,由于认为“文革”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故新仿“文革”典型器物的瓷器较多,但这类现仿石湾陶器神韵、气质、感觉都较差,从色彩、内涵上都不够真实贴切。离开那个时代或者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再塑,无论如何其神韵、内涵都不够真实。因此,提醒收藏家注意的是,鉴别真假“文革”瓷,要着重从作品的内涵也就是我们认为的艺术神韵的角度去衡量更准确。

  “文革”结束几十年了,“文革”陶瓷的收藏越发显得火热,它毕竟只是十年时间,值得珍惜收藏的作品很多,作为国家博物馆,应该重视对这段历史文物的收藏,特别是名家精品的收藏,是十分重要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