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上海市台办与上海市台联共同举办了台胞捐赠抗战文物仪式。专程从台湾来沪的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秘书长方守仁代表该会,向淞沪会战纪念地上海宝山区政府捐赠了“侵华日军罪证——〈中支方面日支两军态势要图〉(1937)”。当日,两岸台胞一…[全文]
“反对投降分裂倒退”木刻年画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明天上午10点,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将举行“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抗日战争文物图片展”开幕仪式。 “中流砥柱展”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文广局等主…[全文]
“李家窑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遗址上施工建设会不会影响到遗址保护?”近日,多名市民向本报反映,称三门峡市区崤山路农贸市场西侧的李家窑遗址上,有人正在施工。他们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该工地还是建了停、停了建,始终没有得到彻底治理。 8…[全文]
近年来,在公安部、国家文物局打击和防范文物犯罪联合长效机制指导下,各地公安和文物部门密切配合,强力打击文物犯罪,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前,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盗窃田野石刻造像和文物建筑构件、倒卖文物等犯罪活动依然猖獗,严重损害文物管理秩序…[全文]
在天山脚下,经过考古专家多日努力后,一个呈条状分布的石阵近日完整地露出地表。这一被称为“十三连墩”的文化符号遗址出现,把新疆游牧部族“尊七”的历史推到两千多年以前。 石阵位于新疆东天山古墓群考古发掘基地B区。记者10日在现场注意到,已露出…[全文]
13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蜀锦研究所研究员王君平向记者透露,他和四川蜀菁馆馆主钟明一行去年底前往新疆、敦煌等地考察蜀锦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遗迹时,意外地在藏于敦煌市博物馆的一件敦煌遗书复制品上发现千年前的蜀锦广告。 “西川织成锦、川红锦、软…[全文]
考古学者确认在尼勒克县恰勒格尔村吉仁台沟口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用煤痕迹,初步断定其距今约3500年。图为燃过的煤。 考古学者确认在尼勒克县恰勒格尔村吉仁台沟口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用煤痕迹,初步断定其距今约3500年。图为遗址。 13…[全文]
自殷墟发掘开始,有关商代的遗址不断被发现,比如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等,这些遗址的发掘与研究都取得了重大收获。学术界对于商代文明的认识不断更新。那么,如何看待这些遗址间相互的关系?它们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带着这些问…[全文]
绝壁之上的生命长渠,蜿蜒流淌了整整50年。日前,河南林州启动了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该渠曾被联合国官员迪曼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 站在太行山脚,抬头仰望,红旗渠宛若一条银河挂在离地两层楼高的峭壁上,这条被中外游客赞叹…[全文]
13日,记者从正在进行实地考古发掘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尼勒克考古队获悉,专家已确认在尼勒克县恰勒格尔村吉仁台沟口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用煤痕迹,初步断定其距今约3500年,较已知人类使用煤炭资源的时间上溯了约一千年。 据悉,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