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抗战精神永放光芒——《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览巡礼
2015-08-14 13:51:10 作者:朱基钗 来源:新华社北京 已浏览次
这是一场中华民族奋起抗争、团结抗击外敌入侵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
这是一次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并肩作战、共同赢得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7月7日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1170幅照片、2834件文物和大量视频影像,全景展现了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炮火共赴国难、英勇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光辉历史。
开展一个多月来,总面积6700平方米的展厅,平均每天接待近万名观展群众。卢沟桥畔,永定河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纪念地,人们在这里驻足、流连、反思,重温不容忘却的历史,缅怀无数牺牲的先烈,祈愿来之不易的和平。
莫忘国耻——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时刻警醒着后人
“今年重修此塔,适值中日战争,六月二十九日(农历),日军即占领北京,从此战争风云弥漫全国,飞机大炮到处轰炸,生灵涂炭,莫此为甚,枪杀奸掠,无所不至,兵民死难者,不可胜计……”
展览中,一份写于1937年的148字手书引人注目。这是日军攻占北平后,市民罗德俊有感于家国沦丧所写。他将这份手书封存于北京白塔寺的白塔之中,“以告后人,作为永久纪念。”1978年,手书重见天日。
山河破碎,何以家为?这封穿越时空的手书,分明在诉说着中华民族那段刻骨铭心的苦难史。
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土地沦陷,人民流离失所。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从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头骨,到日军七三一部队培养细菌的烧瓶;从日本军官进行“百人斩”杀人比赛的新闻报道,到日军使用的各类毒剂炮弹和防毒用具;从日军强奸妇女、虐杀儿童的资料照片,到中国赴日劳工档案;从海拉尔劳工“万人坑”中的部分遗骨,到日军残害抗日军民的铁笼……
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真实记录着当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进行的惨无人道的屠杀、迫害和摧残,都无可辩驳证实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通过在这里的参观,我成长了,让我明白了世界和平是多么重要。进入展区时,我感到十分压抑,心情变得沉重了,好像日军的一切暴行就在身边发生。”13岁的中学生李宗树在留言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时刻警醒着后人,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民族独立才是人民幸福的坚强保障。
来自北京的退休医生唐睦成专程带着8岁的孙女前来参观,他说:“一定要让青少年接受历史教育,不忘国耻,牢记教训。今天我们国家虽然富强起来了,也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
众志成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号召,率先举起了抗日救国的义旗,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对日战争宣言》,到洛川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从平型关大捷的战斗场景模拟,到百团大战八路军将领使用过的望远镜;从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多个版本,到中国共产党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示意图;从陕甘宁边区政府施政纲领,到中共七大投票箱和会场复原景观……展览通过大量史料全面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并贯穿整个主题展览的始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辑研究部副主任李鑫表示:“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并始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创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动手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协同作战,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广大民众、各党各派、台港澳同胞、华侨以及大量国际友人都加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无数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赴国难、众志成城,用血肉筑成了新的长城。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这是四川战士王建堂出川抗战前,收到父亲赠送的一面旗帜上的两行字。旗的正中写着一个斗大而苍劲有力的“死”字。旗的左侧,父亲这样鼓励儿子:国家兴亡,匹夫有分。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许多观众在这一面“死”字旗前久久驻足。面对这面旗子,仿佛依然可以体会到,民族危亡之际,千千万万像这对父子一样的中华儿女的深深爱国情怀。
北京密云县农村妇女邓玉芬,先后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抗日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清华大学教授叶企孙冒险带领学生秘密生产研制炸药、筹集军工物资,支援抗日根据地,国难之际彰显知识分子爱国情怀;马来西亚华侨李月美女扮男装参加南洋华侨机工队,回祖国支援滇缅公路运输,直到翻车受伤后人们才知道真相,被称为“当代花木兰”……
“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令人心潮澎湃。特别是那位老父亲给上战场儿子的旗帜,更让令人感动。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观众周夫说。
开创未来——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不竭力量
展厅内,一张放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示意图”,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着这样一些数字: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战持续作战时间14年;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1941年秋中国牵制日军240万人;中国战区总面积600余万平方千米;参战人口4.5亿;抗击日本陆军兵力最高达94%……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战时间最长,伤亡人数最多。中国当之无愧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李鑫介绍,此次主题展的一大特点就是单列出以“东方主战场”为主题的一部分,来集中展示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饱经苦难的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因而也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作为二战的战胜国,中国参与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携手各国人民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着眼长远,积极促进中日友好。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之间签署的四个政治文件成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压舱石。1995年,时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村山谈话”,首次承认对亚洲国家的“殖民统治和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
“正视历史,祈日中友好、永久和平”——1995年5月,村山富市访华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亲笔写下的题词,在展馆大厅内依然清晰在目。
反思战争,才能真正维护和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任何开历史倒车的行为,任何掩盖和歪曲历史事实的企图,都不会得逞。
“在日本右翼势力死灰复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大力弘扬抗战精神,居安思危,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中国人民受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决不允许那样的历史重演。”观众褚立民这样写道。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铭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经历了血与火考验的中华民族,完成了一次民族精神的重新振作,一次民族生命的浴火重生。展厅的最后,用鲜红字体镌刻着的抗战精神光芒夺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9月3日,我们即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鉴往知来,抚今追昔,经历了战火淬炼而凤凰涅槃的古老民族,必将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不竭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行。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