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旗袍,清末的旗袍样式,主要源于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满族旗袍主要特点为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从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旗袍在袖子及下摆部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袖子从宽…[全文]
“如果你不能去博物馆,博物馆来找你”,5月19日的《费加罗报》以这样的开头报道法国蓬皮杜中心即将推出“流动蓬皮杜”的消息。这是蓬皮杜中心在梅兹开设的分馆——梅兹蓬皮杜中…[全文]
重庆丰都县汇南古墓群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大汉墓群,有关方面将以此为基础修建一座博物馆,项目方案日前已通过专家评审。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即将修建的汉墓博物馆位于丰都县新县城城区内的汇南古墓群,占地面积约10002平方米,总建筑面…[全文]
(近代)妇女发式演变 自光绪末年至民国初年,曾经流行的发髻,有螺髻、包髻、连环髻、朝天髻、元宝髻、鲍鱼髻、香瓜髻、空心髻、盘辫髻、面包髻、一字髻、东洋髻、堕马髻、舞凤髻、蝴蝶髻等等。年轻的妇女,除了梳髻以外,还有留一绺头发覆于额上,俗称…[全文]
央视直播截屏 南澳一号发现的不明木质构件 昨日,央视对汕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进行第三场直播,考古队员在挖掘时发现古沉船上有不明的木质构件。同时,考古队员还对今年刚发现的S1、S2、S3号舱进行拍照、收…[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 该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及相关法律责任都作了明确。还规定了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的义务和责任。 市文广新局社文科有关人…[全文]
20多米高的藏族巨幅唐卡、珍贵的德格印经院藏品、糖画制作的“九龙壁”、蒸馏酒的传统酿造技艺……走进国际非遗博览园西城事组团,我省21个市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让人眼花缭乱。 5月29日,…[全文]
以展示三峡库区民情风俗沿革发展的湖北省兴山县民俗博物馆日前正式开馆并免费向公众开放。据介绍,兴山县民俗博物馆也是三峡坝区目前唯一的公立民俗博物馆。 据兴山县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占地2937平方米,依托三峡库区最后一个迁建的重点文物保…[全文]
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5月30日在成都落幕。经过两天的议题展示和讨论,与会代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称 《公约》)框架下,分享了实践《公约》的经验,各抒己见,探讨…[全文]
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官员30日在成都向新华社记者透露,中国即将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仅190余项,较前两批合计1028项有了较大幅度减少。此外,政府还在考虑推动建设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退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