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那么,被称为“拥有超多博物馆展览馆的城市”之一的杭州,今年有哪些博物馆奇妙“页”呢? …[全文]
清 纸本 纵52.7、横21.5厘米 作者: 1963年张伯驹先生捐 马雄镇,字锡蕃,山东蓬莱人,累官广西巡抚。吴三桂叛清,“雄镇被禁三年,日著书赋诗, …[全文]
甘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地区之一,这里也是中国彩陶最为发达的地区。奔腾不息的黄河、雄浑肥沃的黄土高原、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孕育了丰富发达的新时器时代及青铜时代文化,包括多…[全文]
5月14日,一场以“有爱 无碍”为主题的公益分享会在浙江省博物馆举行,此次活动是博物馆联合媒体的力量发起的一场社会讨论。来自博物馆、残联、助残志愿者服务总队、身心障碍协会等…[全文]
明 通高13.9、口径9.2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直口,折肩,鼓腹,圈足。盖作荷叶形,顶附一宝珠纽。通体施青釉。龙泉窑产品属青瓷系统,创烧于宋…[全文]
明 高28.2、口径23厘米 1949年霍明志先生 捐赠 大口,短颈,颈部饰三角纹,呈重叠状,浑圆的肩部有兽头双系,腹部丰满圆肥,有主体花纹四组,为缠枝牡…[全文]
明 高19.3、口径18.4、足径16.8厘米 196O年丁淑贞先生 捐赠 器呈筒形,直口,深腹,平底。器身青花绘人物纹并书七言绝句一首,“寒处客来茶当酒…[全文]
明 高2.3、口径14.5、足径1O.7厘米 1959年李华明先生 捐赠 直口,圆腹,浅圈足,器口包铜呈褐色。盘心绘穿花凤,内外壁皆饰缠枝莲花。器底面施白…[全文]
明 高4.2、口径20.7、足径11.9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侈口,圆腹,圈足。除器底外毕施黄釉,底面施白釉,中有青花“大明正德年制”双圈六字…[全文]
明 高10.5、口径23.6、底径9.6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侈口,圆腹,圈足。除底面外皆施黄釉,底面白釉,中有青花“大明弘治年制”双圈六字楷…[全文]
明 高7.3、口径40.7、底径26.3厘米 1981年章立凡先生 捐赠 折沿,圆腹,圈足。盘心及内外壁皆绘缠枝花卉,内口沿饰海水浪花纹;底面无釉,手感滑…[全文]
元 高26.9、口径6.8、足径8.2厘米 1982年卜瑞平先生 捐赠 侈口,细长颈,垂圆腹,圈足。器身彩绘褐花,以弦纹隔成两个纹饰带,上下各绘三朵位置相…[全文]
元 高52.4厘米、口径21.4厘米 1960年霍明志先生 捐赠 敞口圆唇、粗颈丰肩、鼓腹,肩颈部有对称的双系,底部浅挖足。器型高大雄浑,胎体厚重,胎质坚…[全文]
宋 西夏 高58.5、口径7.9、足径9厘米 1959年崔耀亭先生 捐赠 卷口,束颈,斜肩,鼓腹,平底。该器纹饰采用剔刻工艺,口沿上部露胎,肩部有一周胎色…[全文]
清 康熙 高2.7厘米、口径25.2厘米、足径16.2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盘折沿,浅弧壁,平底,圈足。外壁红彩绘五只蝙蝠纹,寓有“洪福齐天”…[全文]
清 高15、口径17.6厘米 1959年崔耀亭先生 捐赠 敞口,筒状,玉璧式底,内壁施白釉,器身通体以黑釉作地,釉色晶莹,纯黑色,称为乌金釉。釉面用金彩绘…[全文]
清 高15.2、口径19.9厘米 1959年崔耀亭先生 捐赠 笔筒直壁,矮圈足,内壁无釉,底部无款。胎体厚重,腹部施有三彩釉,由于色彩中不用红色为主色,通…[全文]
清 通高47、口径12.7厘米 1959年杨德樊先生 捐赠 直口,圆肩,深腹,下腹内敛,底沿外撇,圈足。通体施洒蓝釉,此釉明代宣德创烧,制作方法是在烧成的…[全文]
明 高19.5、口径5、足径5.7厘米 1965年商承祚先生 捐赠 器呈撇口,长颈,弧腹,圈足。通体施翠毛蓝釉。石湾窑位于广东南海县佛山镇石湾村,始于宋,…[全文]
清 通高14.6、口沿长7.8、口沿宽5.8厘米 1965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长方形立体扁壶,壶盖、壶嘴和壶柄截面均呈方形。壶的一侧镌阴文行书三行:“仙露…[全文]
清 高8.7、口径7.8、足径5厘米 器呈撇口,束颈,鼓腹,圈足。内壁施豆绿色釉,外壁为草绿地粉彩。口部饰如意纹,颈 部饰折枝番莲及寿字纹,腹部饰八宝纹、蝙蝠纹…[全文]
清 高19.7、口径13.5、足径9.5厘米 1956年周庆岐先生 捐赠 唇口,束颈,长腹,肩部饰凸起弦纹一道。器身施仿钧窑变釉,外底施酱釉,并刻有“雍正…[全文]
清 高1.5、口径10.8厘米 1965年董纯才先生 捐赠 敞口、浅腹、平底。白釉为地,盘心红龙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龙的整体用矶红绘成,矶红以 青矶为原料…[全文]
清 高9、口径19厘米 1960年丁淑贞先生 捐赠 敞口微侈、弧腹、圈足,底部有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内壁近口沿处,青花绘绵地梅花纹,碗内底绘山…[全文]
清 高15、长15.6、宽3.6厘米 器为二鱼龙,身下刻寿山福海纹。大鱼龙仰头,大张口,中空,可插花,下颔部阴刻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明代玉花插多为灵芝、玉兰…[全文]
宋 辽金时期 长8.3、宽7.6厘米 器以圆环为托高浮雕、镂雕鹘捉天鹅图案。天鹅体形肥硕,曲颈仰天悲鸣,正在拼命挣扎。鹘身形虽小,但勇猛矫健,双爪有力地抓住天鹅…[全文]
宋 长5.8、宽2.7厘米 唐代飞天一般身体扭转,胸以上部位做正面造型。宋代以后飞天多俯身,面向前飞行。这件飞天是典型的宋代风格,身体平展而略有起伏,通过宽窄不…[全文]
宋 长6.9、宽3.9厘米 器双面镂空雕刻一枝莲,由叶、果实和花组成。折枝花是宋金时期玉雕工艺的创新题材,花枝交错、翻转掩映,形成多层次和立体的效果。从器型看,…[全文]
近代 高6、口径5、足径3.5厘米 1979年王树伟先生 捐赠 撇口,长腹,腹部有一环形把手,圈足。外壁五彩纹饰。杯口部有一周青花弦纹,腹部绘五色旗和十八…[全文]
清 高23.8、口径7.6、底径8.2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器呈侈口,束颈,溜肩,直腹,圈足。腹部饰对称双耳。口内、外壁及器底施炉钧釉。底部暗…[全文]
广西贵港考古大发现:旧城区挖出汉代护城壕
工笔山水的意境美
天津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书画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