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省高青县举办的姜太公与西周齐文化高峰论坛上,有专家认为,在高青陈庄西周城址出土的带有“齐公”铭文的铜觥是周朝齐国立国初年的器物,这进一步印证了陈庄西周城址与齐国开国君主姜太公间的密切关系。 据悉,长期以来,早期的齐国历史,一直缺…[全文]
衡山县文物专家正对一和尚墓进行考证 5月29日,衡山县文物局对望峰乡中峰村百合谷景区内的4处和尚墓塔进行现场勘查。通过对墓塔的形制、结构、建造风格、塔身字迹的辨认分析,初…[全文]
公车上书 公元前521年,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去世,享年40岁,孔子悲痛欲绝。因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回是被孔子称赞最多的一个,孔子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全文]
5月27日,正在发掘中的徐州东王庄一号汉墓险些被盗,所幸盗墓贼没有挖到墓室的核心部分,墓葬和文物保存完好。 东王庄一号汉墓位于原徐州市第二十五中学北侧围墙南侧,周围是一片建筑瓦砾,是学校教学楼拆除之后发现的,今年5月初,曾有人开着挖掘机企…[全文]
新洲区问津书院,一期本体维修及二期修缮复原工程已完工,目前进入扫尾验收阶段。 修复前的问津书院 距新洲区问津书院9月竣工还有4个多月,一些专家学者对于我省唯一孔子遗…[全文]
画像石起源于西汉,最早被应用于墓中。古人事死者如事生,对于丧葬礼十分重视。汉代墓葬中,用图案的装饰方法制作出大量的画像石、画像砖,其图案记录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是了解当时政治、经济、思想和艺术的宝贵资料。 台湾华梵大学文物馆所藏的汉代画…[全文]
5月20日,浙江省文物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申遗专家评审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严文明教授等10位考古、文物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应邀参加会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关强、副司长陆琼等领导…[全文]
国内良渚文化刻符研究第一手资料、历时四年编撰完成的《良渚文化刻画符号》,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图录收集了550余件全国馆藏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的656个刻画符号,对于研究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起源的价值研究,促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全文]
近日,浙江省文物局组织专家组赴温州市龙湾区,对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国安寺石塔维修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国安寺塔建于宋代,俗称“千佛塔”,其建塔历史、出土文物、佛像艺术等有…[全文]
5月30日,由新昌博物馆、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和浙江省古生物收藏研究中心联合举办“龙行浙江——浙江出土恐龙化石”展在新昌博物馆开展。 该展览曾赴北京、台湾等地展出,以科学简明的语言、丰富的实物和精美的图片向观众展示浙江的地理概要、地质概况、恐…[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