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复活”青岛龙!奥帆博物馆静候观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宝级骨骼化石、恐龙艺术复原画作、全场科技AR互动、智能机电恐龙……将于6月12日在青岛奥帆中心博物馆开展的“巨龙重生——青岛龙归来ALIVE特展”引发了众多恐龙爱好者的关注和期待。昨天,工作人员开始入场布展,组装恐龙骨架,最引人注目的棘鼻青岛龙成为本次特展第一支“复活”的巨龙成员,正翘首以待,等待着岛城观众的“超时空交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51年,新中国第一具完整恐龙骨架化石——棘鼻青岛龙化石在莱阳市吕格庄镇金岗口村出土,成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镇馆之宝”。8月3日,两具与“第一恐龙”同比例复制的恐龙模型在发掘原址组装完成,棘鼻青岛龙在历经了63年的研究探索之后,终于“重返故里”。“青岛龙”率先“重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抬高一点,用力扣紧!”“一步步按次序来,组装别乱!”伴随着一声声指令,棘鼻青岛龙模型的组装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十余名工作人员依次将恐龙骨架拼接组合在一起,股骨、脊骨、肋骨……当最后一道程序——头骨的安装完成之后,一具庞大而威武的恐龙骨架呈现在眼前。这副“青岛龙”骨架总长约6.9米,高4.6米,形态颇为威武,这是昨天布展开始后,当天组装“复活”的第一只恐龙。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古动物馆副馆长曹强告诉记者,一切顺利的话,本次展览的六七条恐龙安装“复活”工程三天就能完成,“我们有十多个专业安装师,都是经验丰富,最长的有16年的骨架拼装工作经历,最短的也有8年。别小看这个工作,除了能吃苦,还得心细,最重要是要具备一定骨骼排列知识。”据曹强介绍,青岛龙完成组装后,还要完成本次展览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植食性恐龙之一的“合川马门溪龙”的安装工作,“长约21米,光它的脖子就十六七米长,需要三个吊顶固定。”“青岛龙”最有名气曹强介绍,此次参加展览的“巨龙战队”中尽管有合川马门溪龙、巨大诸城暴龙、魏氏准格尔翼龙等名声赫赫的恐龙,但以青岛城市命名的“棘鼻青岛龙”是最有名气的。“青岛龙是它们当中出国展出次数最多的,日、韩的很多恐龙爱好者都目睹过它的威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汪筱林告诉记者,棘鼻青岛龙是中国百年十大恐龙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件装架完成的完整恐龙化石,今年是在发掘65周年后首次出京“回家”,青岛龙即使在全世界的古脊椎动物学研究中都很重要,这次“归家”也特别有意义,因为在莱阳发掘,以“青岛”命名的青岛龙,却在青岛、莱阳很少有人知道,希望通过这次特展,“让全国人都知道青岛龙”。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