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灯起源于火的发现和人类照明的需要。据考古资料,早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北京猿人已经开始将火用于生活之中,而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成型的灯具出现,在史书的记载中,灯具则见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周礼》中亦有专司取火或照明的官…[全文]
新华网北京5月7日电 (记者 孙闻) 中国国家文物局将在未来4年内实施“指南针计划”,挖掘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科学价值,以促进国家自主创新和文化遗产保护。 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全文]
中新社海口五月六日电由国家博物馆中国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众多沿海省市的考古人员共同组成的西沙考古队,近日结束了对远海古沉船“华光礁一号”为期近两个月的发掘清理工作。目前清理保护的青白瓷、白瓷等珍贵文物近万件。 据今…[全文]
据《广州日报》报道南宋初期的古沉船“南海一号”已经正式开始打捞,专家估计整船文物超过6万件,其文物价值及考古价值足以媲美秦朝兵马俑。至今,考古人员已从“南海一号”打捞出水金、铜、铁、瓷类等器物…[全文]
据《广州日报》报道昨天,“南海1号”打捞沉井被运往阳江,预计明天将运抵阳江海域打捞现场,7月份有望将南宋古船“南海1号”打捞出水。专家估计,“南海1号”的文物价值可能会…[全文]
省文化厅称发现“蛛丝马迹”牵涉沉没原因和航行目的 本报讯记者张演钦、林翎报道:“我们发现了‘南海I号’之所以沉没的蛛丝马迹。”昨天,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在…[全文]
新华网沈阳5月5日电(记者魏运亨)5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45度,古人以此作为夏季开始的标志。民俗学者称,立夏这个岁时节日早在3000年前就形成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立夏的许多民间习俗已…[全文]
施工人员对沉井装船做准备工作。“南海Ⅰ号”打捞在即,沉没八百年的“南海Ⅰ号”终于离我们越来越近!怎样才能让这样一艘沉没近千年的古船安全地回到地上来?打捞过程中将有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我们的打捞…[全文]
据中新社电 号称一百多年来未公开展示的郎世宁《松树羚羊图》(如图)昨天在台北圆山饭店举办的赏画会中现身,主办单位请来大陆学者张继刚等人鉴定画作。张继刚说,对这幅画的真伪需要进一步鉴定,若是真迹,现在市值可达上亿元人民币。 这幅清代R…[全文]
5月5日,广州打捞局用浮吊将沉井吊放到拖船上。 当日,“南海Ⅰ号”考古打捞钢沉井在广州打捞局沉管预制码头装船启运,并将于5月8日运抵广东阳江海域“南海Ⅰ号”考古打捞现场。该沉井呈长方体,长3…[全文]